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5-05-28 18:00:05

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

作者:邵景均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2-01-12 08:25:11 浏览次数:336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12月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善于在总结历史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多方面努力,创造多方面条件,必须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地增进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同心同德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1.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团结统一”是一贯的要求,越是处于困难时期、转折时期、大发展时期,越是强调团结统一。所谓团结统一,就是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同心协力。团结统一才能成就事业,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经验的基本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不论“齐家”求福、“治国”求善,还是“平天下”以安百姓,都讲究“和为贵”。而绝大多数的“家破”“国亡”,无不源于其内部分裂。据此,古代先贤提出:“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团结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党始终铭记于心的治党理念。

党在引领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决不能单枪匹马,必须团结更多的人,使更多的“历史创造者”集合起来,投入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中来。而为了团结更多的“历史创造者”,前提是党自身必须团结统一。马克思在总结第一国际的经验时指出:“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团结。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切国家的一切工人中间牢牢地巩固这个富有生气的原则,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所向往的伟大目标。”共产党人唱响全球的《国际歌》点睛之笔是:“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表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共产党人扩大群众队伍的必由之路,是取得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因素。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我们党自诞生起,就把“团结统一”作为自己发展壮大的一大法宝,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长征途中,面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党中央强调“团结统一”,确保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全面抗战爆发后,我们党以“党的团结统一”推动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党执政后,坚持“要团结,不要分裂”,依靠党的团结统一,带领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依靠党的团结统一和与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党中央顺势而为,明确提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了如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壮举,仍然要把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放在关键位置抓紧抓好。

我们今天所要创造的世纪伟业,表面看起来是在和平发展环境下的顺势所为,其实前进路上的风险与挑战多多。从国际看,一些敌对势力企图使我们党分崩离析、使党和人民离心离德,处心积虑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国内看,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趋复杂严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才能有效应对国际风云,确保我国总体安全,确保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全党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2.新时代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内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引领行动。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有没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作为引领,是党能不能团结统一的首要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我们党所以能够团结统一,是因为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所以能够团结统一,是因为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能够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思想上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来。

确保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方面制度得到切实遵守。管党治党,加强党的团结统一,要靠制度。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立了党的全面领导等制度。围绕落实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建立健全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制度,完善了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通过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等,完善了地方党委、党组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通过修订国有企业、农村、高等学校等领域和基层的工作法规,完善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总的来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必须严格遵循这些制度,坚决查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问题,坚持根据实践发展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保证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时代加强党的团结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保持高度一致。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意志、反映人民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党团结统一、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要始终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创造世纪伟业,要严格执行“全党服从中央”这条组织纪律。党的地方组织要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本地区的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的基层组织要紧密结合实际,把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落到实处,见到应有成效。

3.新时代党的团结统一的基本要求

在新时代,每个党组织和共产党员,都应以向党负责、向人民负责、向历史负责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创造世纪伟业中建功立业。

坚持深入学习理论。理论上清醒,理想信念才能坚定,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才会有自觉性。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创造世纪伟业的最好教材。一定要把学懂弄通这一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多读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通过学思践悟,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要把学习理论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努力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解决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做人民美好生活和民族复兴伟业的矢志创造者和不懈奋斗者。只有这样深入学习理论,才能有效推动党的团结统一、创造世纪伟业。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统领性建设,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严格遵循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治理“七个有之”问题,以精准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其次,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在坚持党内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同时,坚持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加强纪律建设。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不断增强管党治党能力。再次,坚决纠正党内不正之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不断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优良作风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尤其要聚焦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坚持方法灵活多样。必须按照团结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办事,发扬我们党讲团结、善团结的光荣传统,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创造新的团结理论和原则,探索多种多样的团结方法和途径。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加强团结,本质上是求同存异。团结统一的过程,就是扩大共同性、缩小差异性,进而同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在坚持这一大原则的基础上,要从团结的真诚愿望出发,根据具体人和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用心打好“团结牌”。通过关心、帮助、说服、教育、批评和思想斗争等多种方法,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 人民网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