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5-05-28 18:00:05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杨正平‖红军渡口忆初心

作者:杨正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5 15:57:43 浏览次数:511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红军渡口忆初心

杨正平

我常常自以为荣——老家门前有条小河沟,河水清澈,常流不断,儿时总爱下河游泳、捉鱼、放牛;读中学走出小山沟,遇见一条河叫鱼洞河,是广元南河的上游、嘉陵江的支流,古称“汉寿水”;参加工作后,走近广元嘉陵江,生活和工作在南河与嘉陵江交汇的城市,几乎每天触摸柳堤、绿道、芦苇和江水,与嘉陵江结下不解之缘。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秦岭代王山,流经陕西、甘肃、四川,在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沿途山势陡峭,深壑峡谷,水流湍急。全流域有很多渡口,其中不少也是过去的水驿站,渡船是两岸来往的重要通行工具。

红色血液浸透千里沃土,嘉陵江记载着一个个英勇的故事。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陕南向四川东北部挺进,与四川邓锡侯敌部展开一次又一次激战,在旺苍设立红四方面军指挥机关,相继解放川北各县。红军反“六路围攻”取得胜利后,红四方面军接到中央“集中兵力,向嘉陵江以西进军,配合红军北上”的电令,发出“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战斗号令,强渡嘉陵江,实现红军长征的重大战略转移。

红四方面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据守的嘉陵江防线,西进与中央红军汇合北上,军委总部于1934年中下旬在苍溪永宁殷家角老房子召开筹划渡江的军事会议,决定择时在苍溪及上下的广元和阆中江段的各渡口强渡嘉陵江。

鸳溪渡口居苍溪城北之上。对面是剑阁鹤龄,江边荆棘丛生、江水流速缓慢、河面较窄,被选定为首次渡江渡口。红31军从三个团挑选120余人组成渡江突击队汇集在树木,整装待发。1935年1月24日晚深夜,指挥员下达命令,首批38名勇士分乘3只木船,从石桥河口出发,在茫茫夜色中划破江水,冲向嘉陵江对岸。上岸后,迅速隐藏在灌木丛中。第二批船刚一出发,被敌军发现,顿时机枪炮弹一齐发射,后续部队受阻,已渡江的战士浴血奋战,与敌军展开生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突击队除两人幸存外,其余36人牺牲,致使鸳溪渡江失败。

时值冬季,天气寒冷。红军总部认真总结鸳溪首次渡江惨遭失败的教训,重新部署兵力,组织红军驻扎在嘉陵江两岸,深入了解敌情,训练水兵,制造船只,做好集中渡江的充分准备。红军指挥部深入进行政治动员,在旺苍东河展开紧张的水上练兵。担任突击任务的220名水兵战士,不顾刺骨寒风,在江水中训练划船,手中的茧疤浸进冰水,裂开道道血痕,疼痛难忍,仍然坚持训练,没有任何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一人借故退却。

过去的嘉陵江没有桥,码头渡口的渡船被川军西逃时掠走或破坏。红四方面军总部动员一切力量,自己动手建造一批船只,选择在嘉陵江支流的东河王渡场附近山林里,秘密建起造船厂。苏区干部群众积极支持红军渡江作战。造船没有木材,当地群众主动运来;没有船钉,四处收集废铁敲成碎块,自建火炉熔炼成铁打造钉子;没有造船师傅,川陕省委从苍溪、阆中、南部、巴中挑选有名的木工和铁匠,背着干粮工具,从大巴山昼夜兼程赶来;没有漆料,老百姓把自家点灯和漆嫁妆用的桐油省下来送到工地。红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和省苏维埃副主席余洪远等同志现场领导,苍溪县委书记陈子谦走乡串户动员群众支援红军。军民齐心协力,经过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终于造出百艘宜于渡江战斗的“毛蚌壳”和“五板船”。

嘉陵江广元至南部沿岸,系川军田颂尧和邓锡侯两部52团兵力集中把控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自率领有关人员,沿江勘察地形及水文情况,拟定周密的作战计划,选择渡江地点,决定集中主力,占领嘉陵江对岸地区。

一切准备就绪,渡江战役即将展开。嘉陵苏区和嘉川苏区的造船工人,也在猫儿跳(今虎跳镇)和永宁铺等地的树丛林里隐蔽造船,为渡江红军作战使用。1935年3月27日,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红军组成抬船队伍,趁天黑秘密行走四五十里山路,把船抬到指定地点。各级地方党政机关还广泛动员群众为红军筹集粮食,运送武器弹药和药品,有力地保证了部队渡江作战的所需物资。

强渡嘉陵江战役3月28日开始。红军指挥部设在塔子山下的谭家大院,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30军政委李先念亲自指挥战斗。当晚9时许,红30军88师263团两个营和总部教导营,在塔子湾附近神速秘密渡江,直逼对岸。渡江战斗展开后,红军架设在塔子山的数十门火炮和几十挺重机枪立即向敌猛烈射击,掩护突击部队胜利登岸,歼敌1个营,击毙1名敌团长,又击退左右两翼敌人的反击,巩固了塔子山对岸的杜里坝、老君堂、胡家场一带的滩头阵地。29日凌晨,红88师后续两个团秘密渡江,攻占飞虎山、高城山、万年山等制高点,并击溃阆中后撤之敌第2师第5旅。就在同一时间,红31军于苍溪城北的鸳溪口强渡成功,迅速攻敌险要阵地剑阁鹤龄火烧寺,激战6小时,歼敌1个旅、200余人,俘敌400余人,敌旅长开枪自杀。这一重大胜利为夺取剑阁县城开辟了道路。红30军、31军、9军主力于苍溪涧溪口及阆中境内的沙溪河、南津关、塔子湾、河溪关、茄子渡等渡口顺利渡过嘉陵江,31日攻克阆中;红9军一部在红4军一部的配合下经阆中南下,于4月2日攻占南部县城,歼敌3个团。驻广元江东沿线的红军,分3路从红岩寺至青牛庙百余里长的几个渡口过江。红93师某团用事先准备好的船只、竹筏、纤绳,连夜在猫儿跳王爷庙河湾至对岸的熊家坝之间架起一座长200多米浮桥,30日凌晨源源不断过江;驻旺苍坝、永宁铺、元坝子、大石板等地的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供给部、31军军部、医院、妇女独立团、儿童团以及抬送伤员的担架队、驮着辎重的马队,也陆续汇集到猫儿跳罗家渡口,有的坐船,有的走浮桥,浩浩荡荡跨过嘉陵江。至此,强渡嘉陵江战役取得圆满胜利,为突破嘉陵江防线,攻打剑门关,相继解放剑阁、江油、平武、青川全县,赢得时间和战机。为有力配合中央红军转战川黔滇边区,巧渡金沙江,实现红军北上会师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嘉陵江,水之绿、山之青,水是金、山是银。滔滔江水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勇往直前。嘉陵江今非昔比,新中国成立至今,广元、南充、广安和重庆区域内,已建起无数座大桥和梯级电站,昔日的码头、纤夫、船只及船工号子声,早已消失在巍巍群山之中。如今的嘉陵江不仅是一条普通河流,还是集发电、灌溉、防洪、生态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我与嘉陵江有缘,我爱我的母亲河。我在苍溪县龙隐村扶贫期间,专程去嘉陵江鸳溪渡口探寻当年红军渡江的英勇和惨烈,听老人讲述有关红军的故事。龙隐村位于五龙、鸳溪与浙水3镇的交界地带,距嘉陵江仅半个小时路程。午时,我顶着烈日,踏上船板,遥望四周青山,抚今追昔,心潮起伏。昔日渡江的渡口与江面已改变模样,被苍溪亭子口电站而形成的亭子湖淹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碧波荡漾的宽阔水面。在鸳溪乡石板村还保留一个渡口,有一艘铁板船,每天定时航运通行,不久也将被新建竣工的跨江大桥所取代。龙隐村3组今年92岁的韩秀林老人讲述,过去鸳溪口上下有小浙河、石锣锅、鸳溪寺3个渡口,红军首次渡江是石锣锅渡口。红军第二次大规模渡江在3个渡口同时展开。她说,那时她只有七八岁,但印象很深,龙隐寺山上到处有红军。渡江前几天晚上,当地群众参与红军抬船、扛竹筏、背半桶、背木板,灯笼火把连成线,通宵不停。龙隐村退休干部薛太平和李正荣两位老人,花费几年时间,自费收集红军故事,走访当地几个乡镇尚还健在的老人,编写《红色龙隐》资料,将出版成书,宣传龙隐村,宣传红军精神,传承教育后人。据《红色龙隐》介绍,龙隐寺附近曾发生过四坪战役、玄都观战役、尖山子战役,流传着红军女子宣传队、乡苏维埃游击队、红军兵器厂、老中医救红军、三天三夜抬渡船、严惩恶霸地主等革命故事。五龙中学退休老校长牟伦德筹集资金在青凤村建修烈士陵园,作为本地红色教育基地。

苍溪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在苍溪转战近两年时间内发生战斗百余次,有3万人参加红军。在建军60年之际,苍溪县人民政府在嘉陵江东岸的塔子湾原址建成一座“红军渡”雕塑。正面“红军渡”3个大字由徐向前元帅题写,3名红军战士和2名赤卫队员的半身塑像,高大威严,怒目圆睁,机警地注视前方。我已记不清多少次走进红军渡,每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收获。4月下旬,我们单位开展“学党史、忆初心、担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再一次来到红四方面军强度嘉陵江战役纪念地,瞻仰历史遗址,缅怀英雄功绩,寻求革命真理。红军碑林前,忆初心、讲传统、听党课;纪念馆内,参观历史图片展览、观看《强渡嘉陵江》影视片;雕塑下,重温入党誓词、齐唱革命歌曲、诵读毛泽东诗词。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回到那风烟滚滚的革命战争岁月,仿佛看到英勇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隆隆炮火,飞波逐浪、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一段江水一段故事,一代人的牺牲换来万代人的幸福。离开时,我在手机里记下《参观苍溪红军渡有感》:

明理增信重力行,红军渡口祭英魂。

石刻碑廊思前贤,渡口雕像忆初心。

曲曲颂歌献给党,首首史诗荡激情。

崇高理想大于天,不负铁肩担使命。

嘉陵江水千古流淌,红色故事千古流芳。嘉陵江上已经消失了昔日的渡口,也很难见到一只木船。青山常在,涛声依旧。当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英勇场景犹在眼前;红军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永远放射出不败的时代光芒;一个个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战士,永远铭刻在青山绿水之中。

(作者单位:广元市委机构编制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