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11:48:43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刘大如‖青山埋忠骨 心有元怀门
——记兴文党史人物戴元怀

作者:刘大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6 17:40:54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青山埋忠骨 心有元怀门

——记兴文党史人物戴元怀

刘大如

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或为忠君报国,或为民族大义,或为理想追求,皆义无反顾、血染沙场,热血染得山河秀,忠魂长眠在异乡。在兴文这片红色热土上,就长眠着红军时期一位将军级的人物——戴元怀。他是红军八军团民运部长、中共川南特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组织部长,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他被留在川滇黔边区开辟游击区,牵制敌军,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创建新根据地。1935年3月26日,在兴文县石碑乡(1983年区划调整划归珙县)大石盘对敌作战中,戴元怀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戴元怀(1909—1935),江西省万载县人,1909年出生于万载县仙源乡新市村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少年时即随叔父做木工,秉性正值,为人勤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家乡土地革命的浪潮震撼了他年轻的心灵,他积极投入革命活动。1928年参加地方儿童团,随着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发展,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先加入共青团,随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得到锻炼成长。1930年随部队调往江西,任青年工作部部长。1931年抽到中央党校(即红军第一期马列主义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共粤赣省委任宣传部长,在粤赣省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省委执行委员,曾向代表大会作查田运动报告。1932年,同中共粤赣省委妇女部副部长李桂洪结为革命伴侣,各自战斗在自己岗位上,互相鼓励,积极从事革命斗争。

1934年4月,他被派任会昌县扩红突击队长,为扩大红军作出不小贡献。在会昌、高排、冷门等地战斗中,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地痛击敌人,曾受到毛主席表扬。后任粤赣省战地委员会主席,继调任红军八军团民运部长。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战斗中,戴元怀身先士卒,屡立战功。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一方面军第一、三、五、八、九共5个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出发,被迫向西突围,离开中央苏区,实行大规模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戴元怀同军团长周昆、政委黄苏等率领红八军团,在党中央领导下,踏上伟大而艰巨的征途。

在长征途中,他对敌作战英勇顽强,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特别是在突破湘江封锁线的恶战中,同广大红军指战员一起,与数倍甚至10倍于我之敌浴血奋战,掩护党中央机关全部安全渡江,表现了一个红军指挥员的优秀品质。尽管红八军团在湘江战役中损失严重(后来在黎平会议上,党中央决定撤销八军团建制),但他仍对革命充满信心,他曾坚定地向李桂洪说:“我相信革命一定胜利!”

1935年元旦,戴元怀随同中央红军抢渡乌江,首克遵义,迎来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遵义会议精神在红军中传达后,他同所有的红军指战员一样,革命热情愈加高涨,革命信心愈加坚定。

1935年2月初,红军进驻云南威信县(扎西)集结休整。2月10日,中央军委在扎西发布《关于各军缩编的命令》。《命令》指出:“经过宣传与选拔,可成立游击队在地方活动。”“中央军委决定,抽调红三军团六师政委徐策、红军大学副校长余泽鸿、八军团民运部长戴元怀等同志组成中共川南特委。”(摘自《光辉的扎西会议》,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出版)此时的川南特委直属中央领导,徐策任书记,戴元怀、余泽鸿、夏采曦(1930年时曾任中共地下党南京市委书记)、邹风平(泸县中心县委书记)、王逸涛为委员。川南特委为川南党的领导机关,统一领导川滇黔边区的武装斗争。抽调100多名红军干部和中央政治保卫局第五连全连150余人,重机枪4挺、电台1部,还有工兵、修械所人员与红军中的部分伤员共400余人,同泸县中心县委建立的叙永特区游击队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其任务是在川滇黔边区坚持活动,发动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和牵制敌人,策应红军主力长征。

戴元怀参加革命多年,为党的事业经受了许多艰险、困难和曲折,对革命赤胆忠心、坚贞不渝,毅然接受党中央分配给他的艰巨的新任务。他爱人李桂洪也留下来在川南游击纵队,任纵队司令部指导员,因离开了主力红军,留在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川南山区,开初有些不愉快,成天闭着嘴不说话。他便开导李桂洪:“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需要我们,就要服从命令在那里战斗,而且应该高高兴兴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又说:“你是司令部的指导员了,要注意自己的影响啊!斗争越是艰苦,越要发挥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他一席肺腑之言,使妻子振奋了革命精神,愉快地和大家一起战斗。

1935年2月14日,川南游击纵队与中央红军分手,2月18日到达叙永五龙山同叙永特区游击队会合。游击纵队设司令部、政治部、参谋处、供给处,下辖5个大队。王逸涛(叙永特区游击队指挥,后叛变)任司令员,徐策任政委,戴元怀任组织部长,余泽鸿任政治部主任,刘干臣任参谋长,曾春鉴(红三军团六师参谋长)任副参谋长,钟昌寿(原苏区兴国县县长)任群众工作团主任,龙厚生(国家保卫局驻通讯学校特派员)任特派员,李桂洪任司令部指导员,甘棠(女,中央妇女部秘书)任司令部秘书、总支书记。纵队共有六七百人枪,转战于川滇黔边区,发动群众,打土豪,杀贪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他们同围追堵截红军的反动派打仗,到处打游击,有时一天打两三仗,打了就走,非常艰苦。但红军游击纵队指战员不畏艰险,连续组织战斗,狠狠打击敌军,牵制敌人,有力地配合红军主力四渡赤水,立下许多战功。

1935年3月中旬,游击纵队在兴文、长宁、江安、珙县境内迂回运动,袭击敌人交通要道,攻打场镇,作出攻击长宁县城(今双河镇)之态势。川南各县当局为之震惊,向上峰告急。四川军阀刘湘、潘文华慌忙派兵开赴南6县(指庆符、高县、筠连、珙县、长宁、兴文),黄锦章团进驻兴文,江安李品三率团防4个中队驰援长宁,兴文团防副委员长杨久成率兴文、古宋团队出动,企图围歼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纵队侦悉敌人意图后,乘隙西进,转战到兴文周家沟(今周家镇),摆脱数县团防,出敌不意,沿兴文、珙县边界南下,准备在观音岭下休息一天,然后攻打兴文建武。

纵队于3月25日夜宿兴文石碑乡大石盘。刘湘21军所属黄锦章团纠结江安、长宁、兴文、古宋4县团防,追到石碑形成包围。3月26日拂晓,敌人向纵队发起进攻。川南游击纵队因长途转战,有时昼夜兼程、餐风露宿,十分疲惫,一时疏忽,被敌人摸掉岗哨,驻地遭到突然袭击,在仓促应战下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在纵队五大队的掩护下撤上观音岭,再向云南威信撤退,但敌人的保商队多系招安土匪,熟悉这一带地形,已抄捷径先上观音岭,占据观音井、小丫口要隘,堵住去云南通道,以密集火力从上面压下,游击纵队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急。此时,戴元怀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带领司令部通讯班与强敌血战拼杀,吸引敌人火力,使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得以利用笼罩山岭的浓雾,突出重围,穿过深山密林,进入云南威信境内,避免被敌人围歼的危险。

戴元怀完成掩护任务后,仍继续率领通讯班阻击尾追之敌,激战5小时之久,大石盘的山岭、竹林、草丛,弥漫着硝烟,溅满着鲜血。此次突围战斗,红军伤亡很大,《中国革命老区》(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一书这样写道:“掩护纵队主力转移,戴元怀和通讯班十名战士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敌人竟残暴地剥光烈士们的衣服,砍下头颅,邀功请赏。”

戴元怀同志英勇牺牲了,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2005年第10期《党史博览》一篇题为《张闻天、毛泽东分别宣读的两份牺牲者和烈士名单》的文章写道:“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六届六中全会的开幕式上,张闻天宣读了一个开幕词。他在回顾了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的历史之后,动情地说,‘在这许多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变中间,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发挥了模范作用。在这5年中间,我们牺牲了许多同志,有知名的同志,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同志,以及党外的同志。我们深深地悼念他们。’接着,他宣读了一份多达90位牺牲者的名单,并带领全体与会者起立默哀。”这90位牺牲者的名单中就有“戴原怀,亦即戴元怀(淮)”。兴文革命老区的人民更没有忘记,1982年他们在建武东门(当年悬挂戴元怀同志首级示众之地)集资修建了“元怀门”,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在川南游击纵队虽然仅有一两个月却是足迹踏遍兴文山乡,并用青春、生命、热血浸润着这片热土,浇灌着满山艳丽的映山红,迎来新中国、迎来美好幸福今天的革命烈士。如今,戴元怀的陵墓已移住于青松翠柏掩映中的白塔山烈士陵园。在其墓碑前,许多人都会驻足祭悼这位英年早逝的将军。

兴文人民会永远记住你——戴元怀,你是兴文人民的骄傲!


作者简介

刘大如,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兴文县作家协会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196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章,先后在报刊发表作品近百篇。出版《石海洞乡》(合著,1983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纪实文学《大山的呼唤》(2011年)、长篇小说《不灭的山魂》(2015年)。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