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5-05-28 18:00:05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周中界‖孙倬:从文弱书生到坚强战士

作者: 周中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13 09:55:14 浏览次数:519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孙倬:从文弱书生到坚强战士

 周中界 

孙倬,1923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扶风镇夏芳村一个富裕家庭的在校大学生,从军前,就读于浙江英士大学。他本可以在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美好天地里,施展自己的渊博才华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为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他却毅然放弃即将获得的学位,投笔从戎,随军挺进大西南,千里迢迢来到犍为县开展军事接管、征粮支前、筹建人民政权等工作,并为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求解放 毅然投笔从戎

1949年上半年,苏南地区解放后,满怀革命理想的青年才俊孙倬,同其他青年学生一样,满怀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报负,从浙江英士大学考进苏南区党委办的苏南公学,立志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在同年7月,党中央发出了挺进大西南、打倒蒋介石政府、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从小就有报国梦想的孙倬,自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毅然决定投身军旅,立即报名参加解放军,决心在民族解放的征程中开启崭新的人生旅程。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心望子成龙的父亲得知他报名参军的消息后,便直奔无锡对孙倬的选择极力阻止,并对他发出最后通牒:“你现在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回大学读书;二是立即回家结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身为进步青年的孙倬,经过两个多月的公学学习,深深地明白:只有全国解放了,有了和平的国家,才能有自己的未来和家庭。现如今大西南仍在蒋介石管辖统治下,何谈家庭与事业?

孙倬决心已下,参军别无选择。

孙倬也十分了解父亲的个性,现在公开摊牌肯定适得其反,于是他佯称愿意继续求学,父亲才满意而去。待他支走父亲后,便果断地收拾好行囊,离开了富饶秀丽的鱼米之乡和温暖的家庭,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踏上了解放大西南的光辉历程。

补短板 决然破茧化蝶

先前衣食无忧、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转瞬间变成了行军打仗、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转变。从校门到营门,从学生到军人,不仅要固守既定的理想和报负,更要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素质。

刚入伍没两天,部队就接到挺进大西南的命令。

部队出发前,孙倬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无情的现实比他想象要严酷得多。一介文弱书生的他,头两天连走路都跟不上,每天少则三五十公里,多则七八十公里的急行军,简直是对自己极限的超越,第一天行军结束时腿就肿了,而且又酸又痛。但是,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却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腿伤,那时他的想法就是:别人可以,我也一定可以,我决不给自己丢脸,更不能给部队丢脸。

部队首长很快发现了孙倬的情况,便主动和他促膝谈心,详细给他讲述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并鼓励他一定能行。首长一次次真切的教诲、一句句贴心的话儿,让孙倬坚定了奋发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为补上军人素质这块短板,孙倬暗下决心,把自己学历“归零”、把以前的书卷气“归零”,重当小学生、重塑阳刚气,尽快实现从学历到能力的跨越、从文弱书生到合格军人的蝶变。

就这样,在首长和战友们的言传身教中,在革命熔炉的熬炼下,加之孙倬的自身努力,他以超人的毅力很快完成了破茧化蝶的华丽转身。

在后来长达七千里的行军途中,他不仅没有掉过队,而且常常主动争取打前站,休息时为大家烧开水、煮稀饭;宿营时热心为大家找铺板、借谷草、烧水烫脚,还不时挤出时间为驻地群众挑水扫地做好事;不仅如此,还经常抢着为受伤或生病的战友扛武器弹药,部队宿营时抢着为大家放哨站岗,孙倬同志这种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0年1月3日,孙倬所在的川南支队三大队到达乐山。5日,孙倬等18位同志,由老红军赵骅同志带队赶到犍为县进行军事接管、征粮支前、建立人民政权等工作。     

进驻犍为后,孙倬主动请求到离县城60华里、条件极为艰苦的马庙乡工作。后经组织决定,由刘亚光任队长(八十八团连长),孙倬、白云德任副队长。3位同志率一个班的解放军和本地参加工作的戴兴才、陈泽宣、陈治平、方启贤等同志,到这个山高林密,烟匪出没之地开展工作。

初来乍到,工作队面临着发动群众、宣传政策、建立新政权、了解掌握匪情和征粮的实际问题,任务十分艰巨。但孙倬怀着对党的事业、对犍为人民的高度热情,没有丝毫畏缩和犹豫,与战友们一到在马庙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

遇匪患 凛然舍生取义

征粮是中共建国初期的第一大事,因为共产党几百万军队、几百万工作队需要吃饭,全国大中小城镇的粮价需要平抑,市场需要稳定。征粮工作的成败是中共初生政权能否巩固的关键。但地主不甘心自己的灭亡,他们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相勾结,抗粮不交,因此共产党不得不组织武装征粮工作队,进行征粮剿匪。

马庙乡地处湍急的马边河岸,这里山高林密、溪深坡陡,匪患猖獗、群愤沸腾。

犍为县临解放前夕,国民党残余地方势力在此策谋暴乱,并把马庙乡的水晶寨作为打游击的中心基地,国民党最后一任县长夏奠山、大恶霸王旭东等策划组建的“反共救国师”残余和马庙、张沟、芭蕉沟(老百姓叫“张芭马”)三地的地头蛇马庙乡乡长杨仲华,乡队副刘锡光等密谋勾结,特别是与横行在犍为、沐川、马边三县的巨匪吕镇华、周开富纠集的散兵游勇、土匪烟帮、乡保武装等合流后,经常在犍为、沐川两县毗邻的马庙、张沟、芭沟、泉水、黄丹、舟坝一带烧杀抢掠,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群众对其恨之入骨。解放军进驻马庙后,工人、农民高兴,土匪、乡保长仇恨,因此,盘踞在这里的匪徒们一直企图伺机攻打征粮工作队。

1950年4月15日,黄丹匪首周开富派大刀队队长赵继顺组织武装匪徒准备攻打马庙。这股残暴的匪徒经过张沟时,将不愿参加暴乱的马庙副乡长喻凤岭残忍杀害,并于4月16日早上5点左右潜入马庙,迅速与乡长杨仲华接头,密谋策划暴乱,他们商议:派2名匪徒以杨仲华的名义发令调集各保武装匪徒聚集;再让乡队副刘锡光亲自带领一帮土匪;然后将聚集的200多名匪徒兵分两路,合围马庙征粮工作队。    

4月16日早上8点左右,马边河河谷地带雾气茫茫,阴雨霏霏。早饭时间,早就与匪特勾结,表面与我征粮工作队应付的马庙乡乡长杨仲华在布置完武力后,与平日一样来到工作队驻地观察动静,假意和大家一起吃饭,但匆匆吃了几口饭,便很快离开,不知去向。饭后,同志们正要下乡催粮,突然河对面山上响起枪声,随即马庙后山制高点也发出密集的枪声,子弹呼啸着集中射向街面和工作队驻地。面对突发的匪患,工作队的同志十分镇静,当即分工,由队长刘亚光马上去组织住在马庙街上的一个班的解放军向后山冲击,争夺制高点;由孙倬和白云德两位副队长各带几名新参加工作的本地队员,从街口两侧撤离乡公所,配合解放军战斗。此时马庙街头已经是枪声密集,战斗非常激烈。刘亚光率领的一个班的解放军,虽仰面受敌,但仍然顽强地从山腰向山顶攻击,但终因敌我悬殊(匪徒200多人,征粮工作队只有一个班的兵力)且作战地形又对解放军十分不利,我方已牺牲5人、刘亚光也腿部负伤,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为避免更大的牺牲,工作队只得边打边撤,刘亚光率队翻山插小路经干鱼匡、同兴场返回清溪区公所报告匪情;孙倬、白云德率领的两个组,在撤离过程中,由于受到居高临下、人数众多的匪徒猛烈炮火的持续攻击,虽他们英勇还击,终因两面受敌而被冲散,四面退路也被堵死,此时,暴戾的匪徒合围到马庙街上,到处抓捕我工作队员,由于孙倬同志说话是江苏口音,被匪徒听出是外省人而被掳走,同时被掳走的还有一名小张战士。     

第二天(4月17日)早上9点,清溪区委得知消息后,区委书记赵牛贵、区长宋梦斗率领一个连的解放军从40华里外的清溪区公所赶到马庙,救援群众、搜寻失踪的工作人员、迫歼匪徒,但始终未寻找到孙倬同志的身影或尸体。据群众反映,孙倬被匪徒捉住后,带到与沐川县交界的猴子坡、马槽嘴、张沟岩一带。经审讯在场的匪徒,知悉孙倬被带到犍、沐交界的胡湾“插旗寺”里。

匪徒得知孙倬是一名大学高材生后,便对其百般利诱,冀图孙倬投降,替他们写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为蒋介石反攻大陆造舆论,谁知孙倬始终是油盐不进。匪徒眼见劝降无望,便开始对孙倬实施严刑拷打,逼迫孙倬供出其余征粮工作队员的去向,匪徒将孙倬的全身衣服扒得精光,在寒冷的初春里将其赤身裸体地吊“鸭儿凫水”,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并不分白天黑夜地审讯。尽管孙倬两天两夜汤水未进,但受尽非人折磨的他始终大义凛然,誓死不从。丧心病狂的匪大刀队队长赵继顺又用大刀刀背猛打孙倬,直打得孙倬周身血肉横糊,文质彬彬的孙倬被匪徒的暴行激怒了,唾骂他们穷途末路、惨无人道!无计可施的匪徒们竟将孙倬带到猴子坡荒山野林中,将孙倬割舌、剖腹,然后分尸抛于荒野,被匪徒一同掳走的小张战士也同时遇难。

1951年8月,杀害孙倬等5位解放军战士的主凶刘锡光被我解放军143团在彝区罗坪擒获处死,不仅为牺牲的同志报了仇、雪了恨,也为犍为、沐川的人民除去了一大心腹之患。

为缅怀孙倬等英勇牺牲的征粮工作队烈士的功绩,寄托人们的哀思,犍为县人民政府在马庙建立了“马庙革命烈士纪念碑”,供后人世代凭吊、瞻仰。 

孙倬同志牺牲后,没有留下一张照片,甚至连完整的尸体也没有留下,但他的光辉形象,宛若马边河边那座高耸的纪念碑,永远耸立在人们心中,永远激励着犍为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

(作者单位:犍为县政协)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