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文化传播】寓教于“志”,邂逅一场方志文化与现代教育碰撞的花火

作者:周丹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31 13:55:17 浏览次数:532 【字体:

寓教于“志”邂逅一场方志文化与现代教育碰撞的花火

周丹丹

2023年10月27日,成都市地方志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方志馆承办的2023年第十三届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活动“我来方志馆讲堂课”暨“双新”“双减”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现场展示活动在成都方志馆圆满落幕。此次展示活动通过中国教研网、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师培通、成都方志视频号、成都方志抖音号、成都方志微博号同步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近2万人次。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中“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当地自然、社会、人文、科技资源,构建主题内容、呈现形式和实施方式等各具特色的课程,发挥独特育人价值”的指导要求,成都市地方志办主动助力教育事业,此次活动就是将成都地情文化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擦出的创新火花。

历史融合课程《小茶馆·大成都——民国时期成都的社会生活》,以双流区观音阁老茶馆的情境为引,带领同学们走进民国时期的老成都,以一百多年间历代成都茶客的所思所行为缩影,引导学生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感悟成都人的家国情怀与血性担当。

政治融合课《文化名城·成都有“戏”》,带领同学们认识“川剧”这一富含地方特色的戏曲文化资源,围绕新时代“川剧如何实现创新”这一总议题开展议题式教学,结合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实践,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语文融合课《藏在杜甫诗中的成都》,引领同学们追寻杜甫与成都的诗歌情缘。通过寻找藏在杜诗里的成都景观,在方志与诗句的印证中,复原唐代成都的模样;通过感受藏在杜诗中的成都生活,在诗人与故交新知的相处中,领悟独一无二的成都气度。

四川师范大学张伟教授对课程进行了点评:

此次课程展示活动将学科与方志文化史料巧妙结合,系统认知由浅层到深层、由常识到学科思维;在史料中体验参与,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参与,在代代相传的故事中体验参与,让我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成都传统文化传承的希望。

授课教师也谈了自己的感想:

当前的课程建设应向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倾斜,地方志丰富、真实、权威的文化资源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和灵感,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加强馆校合作课程研发大有可为,这次活动不仅有助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推动了成都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一方之全史”的地方志,其所载的地方历史与现状,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集成性展示平台,更是挖掘当地自然风貌、区域经济、特色文化等资源的重要宝库。成都方志馆是负责收集、整理、保存、编辑、研究、展示成都地方历史文化的专业机构,拥有最全面、权威的成都地情资源官方资料。目前,馆内已拥有包含书法、绘画、地图、拓片、器物、谱牒、古籍文献及其他类藏品数量共计5900多件,文献馆馆藏各类书籍3万余册。

成都方志馆

成都方志馆依托丰富的馆藏优势,先后取得“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称号。2023年5月,成都方志馆被共青团成都市委命名为“红领巾方志学院”;9月,成都方志馆被纳入“学习强国成都学习平台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名录”,将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成都工作办公室合作开展“强国有我好少年,我是蓉城讲解员”等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今年以来,成都方志馆已举办“行走方志·掌道少年”“成都风物·千年方志”“品千年成都·做成都少年”“讲好成都故事·树立良好家风”“斜杠儿童成长记”“寻找蓉城红领巾小史官”“识读方志·智启少年”“爱成都 迎大运·我是小小宣讲员”“故纸堆里的新故事”“开学第一课·我在方志馆追忆抗战史”“历史的车轮——“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活动暨成都方志馆藏品捐赠仪式”“我在方志馆过生日——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74周年暨红领巾方志学院揭牌活动”等青少年专题参观活动并开展方志文化知识互动42场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此次课程展示活动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总要求,依托地方区域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育人综合实践创新模式的大胆尝试与积极探索。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丹丹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摄影:周丹丹 吴芯竺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