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生态环保】古树常青的时代密码

来源:天府新视界 发布时间:2024-07-25 14:46:41 浏览次数:322 【字体:

6月25日,四川遂宁市安居区一株百年树龄的黄葛树“收到”了2400元的理赔款,用于解决虫蛀问题。这是四川省首单古树救治保险理赔案例。该树于2023年10月投保,当时与它一起投保的还有安居区其他83株古树。

6月20日,又一笔新的“绿色保险”在四川雅安市荥经县云峰山上签下,投保对象是处于“最美桢楠林”中4株树龄1300年至1700年的一级桢楠古树。此前,这片“最美桢楠林”中,编号为“51182200312”的古桢楠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体检报告”:《古桢楠生长调查报告》。

而在去年9月,四川广元剑门蜀道翠云廊的7803棵古树也收到了累计风险保障为5930万元的保单。

为什么四川要花大力气给古树买保险?

像人一样,古树也需要“老有所依”。

给四川的森林资源盘个家底:林地面积3.81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蓄积量18.9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古树名木更是多达71578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超过1万株,树龄超过2000年的有49株。

年龄最大的“树爷爷”是一株雅安红豆树,2700岁;树龄位列全省第八的银杏,如今“老夫聊发少年狂”,被拦腰斩断后仍顽强生长,长出了百余新枝;树中“国宝”剑阁柏,是目前全球范围唯一发现的一棵,远看是松,近看是柏,虬枝凌空,粗壮挺拔。

2700岁的雅安红豆树(C视觉 黄刚 摄)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老寿星们”一旦生病,“医药费”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浙江杭州市某小区一棵800多岁的古樟因被构树寄生“病危”,最省钱的“治疗方案”也要耗费2万元;陕西榆林市一棵千年文冠果树,半边树枝枯死,为此当地林业局投资了14万元进行保护;而在四川通江,2010年曾经有一棵极其珍贵的暖木病危,总共花费了10万元的“手术费”……

当古树也买了“医疗保险”,就能及时拿到“救命钱”。

不管是2023年在遂宁落地的四川首单“古树保险”,还是近日雅安荥经云峰山上桢楠古树享受的保险,均可对投保古树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林业有害生物等因素而产生的合理施救费用进行赔偿。在遂宁“古树保险”中,一棵古树一年保费430元,最高赔付可达5万元。

古树保险,保障的不仅是古树名木,也是在为民解忧。

随着树龄增长,古树抗病虫侵染能力衰退,遇到极端天气也易倒伏、折断,会从周边人们的福星变“灾星”。而在许多古树的保险中,也承诺对“因树遭难”的人负责,为因古树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赔偿。

古树,是不断生长的储碳库。据测算林木蓄积量每增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很多体型巨大、寿命超长的古树,还能充当大型碳存储库。以广元翠云廊古柏林为代表的古柏树群,就是重要的“森林碳库”。

古树更是记录自然变迁的“百科全书”。风调雨顺的年代,树木快速生长,灾害频发的时节,它们便放缓速度。研究古树的树芯,根据其年轮的生长变化,科学家就能推测出它所处地区以前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气候变迁。例如,科学家们在青海省发现的7棵千年柏树的树木年轮在公元929年至1031年间较宽,很可能说明在中世纪暖期时伴随着有利的水分条件。

我们保护古树名木,还要算一笔“文化账”。

“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的柏树,为蜀道铺就了一条诗歌之路。诗仙诗圣来过,三苏走过,白居易、李商隐、杜牧、范仲淹、辛弃疾……都来过,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诗句。

李白给成都写的“广告词”里有“草树云山如锦绣”;张籍也记得锦江河边的木棉花;苏颋《武担山寺》里也少不了松柏;甚至连一板一眼、严肃认真的王安石都来凑热闹,低诉“濯锦江边木有桤”。

古树也是考古学家的“尺”,通过研究古树,能够判定古建筑的修建时间。在青海省都兰县热水墓群的年代鉴定中,研究人员通过在野外深山中采集到的祁连圆柏千年间树木年轮数据,帮助判定古墓的修建时期为公元7世纪末期到8世纪中后期之间。

“古树买保险”这样新颖的话题,还自带“吸睛”属性,能让更多公众看见古树、了解古树,激发参与保护古树行动的意愿。“广东两棵千年古树买了保险”的词条曾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900万,吸引了许多网友在评论区分享对古树保护的观点。

话题#广东两棵千年古树买了保险#登上热搜

古树名木不仅记录了大自然的变迁,更见证了各地社会历史的发展、承载着地方乡情。留住绿色乡愁,保护古树名木,应该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川人保护古树,早在古代就曾经立法。

明代正德年间,剑州知州李璧不仅组织民工在蜀道补植柏树,还颁布“官民相禁剪伐”禁令。

清朝同治年间,崇州知州李为刻制了《护双楠碑》,晓谕当地百姓封山育林、保护生态。这块“禁伐碑”在一个半世纪以来,对保护生态林木、阻止破坏行为起到了较好的震慑警示作用,是国内少见的古代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的禁令之一。

时至今日,保护工作更上层楼。

2020年《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立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和路径。

新科技、新技术也玩起来了。应用TRU树木雷达检测系统,古树根系分布情况、树体空心程度实现无损检测;为古树名木建立“电子身份”,用二维码一扫,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而在2024年印发的《四川省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在2026年12月底前建立种子库和基因保存资源圃。

在剑阁,针对古柏存在的虫害、水土流失、自然衰老等问题,该县创新建立蜀道古树保护“林长+树长”模式,广泛开展“校+院+地”等合作,对长势衰弱的古柏采取地上环境综合治理、地下土壤改良等救护复壮措施进行辨证施治,全力以赴让长势衰弱的古柏焕发出新的生机。

翠云廊古柏清腐、修复现场(C视觉 华小峰 摄)

古树,矗立于风雨,诉说着千年沧桑;扎根于大地,呵护着万物生灵。它们是历史的烙印,是岁月的见证,是自然的馈赠。因此,珍惜古树,也是在珍惜我们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来源:天府新视界

撰文:闫雯雯 谭羽清

来源: 天府新视界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