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教育】待到百年校庆时‖杨明强

作者:杨明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07 11:09:50 浏览次数: 【字体:

待到百年校庆时

杨明强

2024年11月下旬,初冬时节,回到暖阳朗照的故乡营山,回归母校营山中学,为2025年母校100周年诞辰捐献图书和出谋划策,是一件令我内心愉悦的善举。一进新校门,曾经的老同事、学校党委书记曾振宇等几位校领导随即陪同我们一道参观校园。

营山中学新校门

漫步校园,回想当年:我是1978年从青山完小初二毕业考入营山中学读高中;1980年高中毕业考入南充师范学院读大学;1984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8月回归母校营山中学,由曾经读书的学生,变成了教书的先生;执教9年高中语文后,1993年考调到成都双流中学;2023年7月,从省教育考试院荣休。

漫步校园,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五四楼是我曾执教上课的教学楼,九二楼是我住过的教师宿舍,还有依旧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漫步校园,又是那么陌生和新奇,新建的拥有70多间多功能教室的5层教学大楼,新建的9层电梯综合大楼拔地而起,还有实施超前的体育馆和图书馆……

营山中学运动场和教学大楼

这里,有我两年高中求学的足迹;这里,有我执教9年的身影;这里,有我美好青春的记忆;这里,有我激情燃烧的岁月。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作为这里曾经的学生和先生,我倍感欣慰,无怨无悔。

美丽的校园

2025年9月,母校营山中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我们都非常高兴和期盼。我还清楚地记得,1985年母校60周年校庆,作为青年教师,我负责一个校庆成果展览厅的内容选编和布置;1995年,母校70周年校庆,已在成都市教委《成都教育报》工作的我,寄去了情真意切的贺信;2025年,母校100周年校庆,我该奉献什么、做些什么呢?2023年5月,我回母校赠送了我出版的散文集和主编的教育招考相关文集60册;今年10月,协助全国著名作家、辞赋家、文化学者何开四先生共同完成了《营山中学赋》的创作;今年11月,回母校捐赠教育招考图书500册;2025年4月,我将向母校赠送100幅摄影作品;这些都还不够,我还得努力用心、用情去整合、调动各种资源,联络、团结历届校友,戮力同心为母校的百年华诞及其成果展添砖加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将是我义不容辞的新使命、新担当。

教学大楼一角

得知我日前回到营山,我所教的首届(高1987级)学生何燕斌、张继军、杨勇、李卫东等诚邀24日晚上餐叙。我和夫人左老师欣然赴会,如约来到北一环大道边的御凤甲柴火鸡营山店。师生久别重逢,自然气氛热烈,交谈甚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把话题转到母校营山中学2025年100周年校庆事宜,希望同学们关心、关注和助一臂之力。

召开百年华诞筹备工作专家座谈会

突然,何燕斌想起了一件很应景的往事。他说:1985年4月,母校营山中学60周年校庆前夕,杨老师给我们高87级4、5两个班的同学出了一篇命题作文——《待到百年校庆时》。当时,我们才高一下期,15岁,要畅享40年后的百年校庆,人人都该是事业有成的、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大家都说这个作文题目很有意义。我们当时都写得很认真。真要感谢杨老师当年的别出心裁和独具慧眼。

高三课堂

随后,另外三个同学也纷纷附议表示:确有其事,还依稀记得写的大致内容。此时,相互敬酒、劝酒的环节转向了回顾高中时光的温馨场景和那篇作文的写作内容。有的说,写了高87级200多名年过半百的学子中,有好几十位,以科学家、文学家、大学教授、党政领导、企业家等身份荣归母校;有的说,写了当年的中层干部和青年教师,40年后,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校长、老特级教师,师生相见,喜极而泣,激情相拥;有的说,写了40年后校园的巨大变化和连年高考的捷报频传,营山中学已成为遐迩闻名的国家级重点中学,等等。

营中校园 读书圣地

这一诱人的话题,一直延续了20多分钟,既点燃了同学们青春再现的神态和热爱母校的赤诚之心,又助推了在场校友对母校百年庆典的憧憬之情。

总之,当晚的师生和校友小聚,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欣然怀旧和心向明天的美好时光。

校门边的白塔公园见证营山中学的百年沧桑

回到省城成都,作为营山中学成都地区校友联谊会总负责人,我赓即忙于积极配合母校百年校庆成果展的一系列活动筹备,并将于12月下旬在蓉召开历届校友代表座谈联谊会,以团结凝聚广大校友,共同为母校明年金秋的百年校庆奉献赤诚之心和智慧、力量。

学术报告厅

天伟楼图书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明强〔网名晓风皓月,作家,摄影家,知名媒体人;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副主席,《招生考试报》原主编〕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