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三八节特辑】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杨丽:以文艺为炬 照亮女性诗意成长的“她时代”‖黄晨旭

作者:黄晨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08 15:17:27 浏览次数:220 【字体:

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杨丽

以文艺为炬 照亮女性诗意成长的“她时代”

黄晨旭

在成都武侯区华兴街道,一座因地制宜、流淌着自然与美学意蕴的艺术园区——“浓园”,正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浓园的创始人杨丽,不仅是企业家、省人大代表,更是一位用三十年光阴将“家园情怀”与“女性力量”淬炼成时代符号的先锋者。

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走进杨丽的精神世界,探寻她如何以艺术为笔,在商业、责任与传承间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女性成长画卷。

“浓园”(图源:华兴街道)

“艺术是生活的虹彩

女性是时代的诗人”

“浓园不只是一个园区,它是生活美学的实验场,更是女性力量的孵化器。”

谈及企业管理,杨丽眼中闪烁着炽热。深耕华兴三十余年,她从外来创业者蜕变为“永远的华兴人”,始终以女性特有的细腻重构商业逻辑。园区内,绿树参天、书香萦绕,艺术展览与市井烟火共生,“市民可免费入园散步、打太极、学画画、写书法、举办婚礼……拆迁搬走的乡亲,回来时不该有陌生感。”

她坚持“零门票”运营,将浓园打造成“共享家园”。这种看似“反商业”的选择,实则是她对“家园”的深情注解——黄桷树下婚礼的记忆、黄堰河边创业的艰辛,都化作滋养企业的养分。

杨丽(图源:华兴街道)

在浓园,女性员工占比较大,杨丽常以“自强、自立、自信”激励团队。“女性若没有独立事业,便容易在家庭中迷失自我。”她的担子很重,但她永远用最美的艺术虹彩装点自己:永远妆容精致、神采飞扬、精神饱满。

跟随她30余年的老员工感慨:“杨总像永动机,但她从不把忙碌挂在脸上,反而教会我们‘美是生活态度’。”这种精神让浓园跻身国家级4A景区,更让“艺术还原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园区年均举办近百场公益艺术活动,惠及数万市民。

从川藏路起点到国际舞台

创业史中的“柔韧哲学”

20世纪90年代中期,川藏路起点的沈家桥社区,一家名为“小师妹汽车俱乐部”的店铺悄然兴起。20余岁的杨丽,以365元年费“无限次洗车+盖碗茶”的创新模式,迅速吸引2000多名会员。

“那时洗车场泥泞杂乱,我摔过一跤,就想打造一个干净又有温度的空间。”她回忆道。红盖碗茶房的袅袅茶香、会员卡上的温情祝福,让这家小店成为318国道起点站上的美学驿站。这段经历,奠定了她“细节处见人心”的经营哲学。

当汽车俱乐部因城市规划退出历史舞台,杨丽将这份细腻注入浓园的肌理。她保留拆迁旧址的黄桷树,将其化作“时代记忆的活化石”;邀请村民用旧木板、陶罐创作装置艺术,让乡愁以当代美学重生;将武侯区残疾学员烧制的海瓷作品带到国际上展览。“一位聋哑学员攥着我的手发抖,他说‘我终于当了一回艺术家了’。”她眼眶微红,“艺术不是任何人特权,它能点亮每个平凡灵魂,我们都是幸福的家人。”

“家国同构”的责任美学

从社区到世界的共情力

作为省人大代表,杨丽的视野超越企业边界。她推动浓园与华兴街道共建“融乐阳光家园”,为200余名残疾人提供艺术培训;号召“非遗进社区”,让书法艺术、漆艺、扎染走入寻常百姓家。“企业赚钱不难,难的是让利润流淌出温度。”面对“不收门票如何盈利”的质疑,她以产业反哺情怀:艺术衍生品开发、文创IP运营、国际文化交流,让浓园实现商业与公益的共生。

这份责任亦流淌在家庭教育中。女儿留学归国后成为市区两级最年轻的政协委员,提案严谨如学术论文。同时,女儿还有一个身份——策展人,她策划的系列活动得到了各界好评。

“我从没查过她一次作业,没报过一个补习班。”杨丽坦言“放养”式教育的底气,源自对“独立人格”的坚信。女儿设计的文创产品屡获大奖,她或许想证明自己,而非依赖母亲的光环。这种传承,恰似杨丽在华兴栽下的黄桷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杨丽与女儿(图源:华兴街道)

后记

一棵树与一个时代的对话

采访尾声,杨丽想起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她站在刚栽下的黄桷树旁,身后是低矮的旧居。如今,树已亭亭如盖,旧居之南的三河社区,村落变成颇具名气的艺术园区,而她从“小师妹”成长为“大师姐”。

她说,拆迁时,她唯一的要求是留下黄堰河边那棵树,“它见证过我的青春,见证了华兴人在改革开放中的进程,也该见证华兴与美丽成都的未来。”

温情的三八妇女节就要来临,我们不禁感慨,杨丽的故事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中国女性的多重光谱:她们可以是商业战场上的破局者,是社区温情的编织者,更是华兴人心中美学世界的摆渡人。

正如她所言:“女性的力量,在于以独有的柔韧重塑世界的温度。”在浓园,每一棵树、每一件艺术品、每一个平凡人的笑脸,都在诉说——当艺术与美学遇见女性,时代便有了诗意生长的可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黄晨旭(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广播电视报》社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助理,成都市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历史文化散文集《柳城记》)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