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21):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

作者:王怀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15 15:10:37 浏览次数:944 【字体:

编者按自5月26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怀林先生的《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康巴腹心甘孜州

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

“香格里拉”一词近年来频频出现于报端,对它的解读五花八门,它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香格里拉来源于上世纪英国作家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是指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对立的一种理想王国。她是一个田园式的宁静国度。她的风光宁静而优美,有草地、森林、田园、雪山,她追求适度的物质生活。她还应该是一个秘境,有着进入的艰难性,只有进入的艰难,才有令人向往的神秘。香格里拉是有宗教信仰的,那里的人心灵宁静安详。遗世独立的绝美风光和居住其间的独特人群和谐相处的故事,使得“香格里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人人向往的人间乐土,并引发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追寻“香格里拉”的热潮。

在横断山走廊地区,有气势磅礴的雪山,纵横幽深的峡谷,水草肥美的草甸,藏、彝、纳西、摩梭等民族和睦并存,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安宁、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幻境界,这里就是人们向往追求的“香格里拉”。她在世界拥有很高的影响和知名度,是人们向往的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横断山(图片来源:康巴传媒网易号)

在当今急于将旅游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地方政府看来,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于是,云南的迪庆、丽江及怒江的丙中洛镇,西藏的昌都、林芝,四川的稻城纷纷展开了品牌争夺战,并发动专家将这一文学概念做成了考古学和地名学!最后,云南迪庆州的中甸县率先摘走了这一桂冠,在2000年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旅游业也因之空前火爆。

稻城亚丁仙乃日(稻城县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但毕竟资源特征是难以用行政手段和区划人为隔断的。同属横断山区和康巴地区的甘孜州和昌都地区,有着类似而丰富的资源特征(笔者曾在拙著《寻找康巴》中曾论证康区是香格里拉的故乡),而且面积比迪庆州大数倍,于是,通过省级政府层面的协调,加上迪庆州领导的开明,云南、西藏、四川开始共同打造这一品牌,并将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作为核心区开发,现已进入国家规划的层面。

稻城亚丁央迈勇雪山(王达军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2002年川滇藏三省区决定,联合开发“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范围包括四川省的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云南的怒江州、大理州、迪庆州和丽江地区,西藏的昌都地区、林芝地区,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稻城县、云南香格里拉县、西藏芒康县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近期优先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

稻城亚丁夏诺多吉神山(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以稻城亚丁为核心的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是四川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重点地区。

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南邻云南中甸、丽江,东邻四川省西环线和成都口岸旅游区,西连西藏昌都,北靠青海。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居住有藏、汉、彝、纳西、摩梭等民族,总人口59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约占45%,具有以藏、彝族文化为主、多元民族文化相依共存的特点。该区域离中心城市较远,受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小,自然生态和人文原生性保存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符合当前回归自然与体验旅游的潮流,旅游开发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但由于高原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因素,该区域相对封闭,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实力较弱,2003年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约400亿元,占全省7%左右,尚属于经济落后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将给这一地区的人们带来生态损失相对较小的经济发展福音。

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图片来自网络)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内形成了复杂的地貌结构和多层次的原生自然景观,孕育了原始独特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丰富多样和独具特色的香格里拉旅游资源体系,主要体现在雄伟的雪山冰川,壮丽的大江峡谷,宁静的高原湖泊,苍莽的森林草甸,多样的珍稀动植物,神秘的宗教文化,多彩的歌舞节庆等。

稻城亚丁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稻城亚丁香格里拉景区和香格里拉乡(日瓦),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香格里拉乡的民族建筑、民俗风情特色突出,原生性保存好,形成了浓郁的高原藏区地域文化,被誉为“西藏之神的花园”。四川香格里拉区域内还拥有“东方女儿国”泸沽湖、理塘大草原、得荣太阳谷、乡城然乌温泉、攀西大裂谷等自然景观,独特的阳光、气候环境资源,藏、彝、摩梭等多元民族文化,红军文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滩电站、攀枝花钢铁基地等现代工业文明。这些旅游资源最大特色在于,神秘古朴的民族文化与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谐融为一体,对旅游者有强烈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最大优势,也是该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最大资源基础。

稻城亚丁洛绒牛场(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作为三省联合打造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的甘孜州,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上的横断山脉中段,地理位置特殊,岭谷高差大,最低海拔为1000米,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其间高差达6556米(大渡峡谷到贡嘎山主峰轴线的水平距离仅29公里),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由北至南纵贯全境,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

蜀山之王—贡嘎雪山(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特大的高差,这里形成了具备从河谷亚热带到高山永冻带的垂直带谱(共七个),也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东部有以贡嘎山为中心的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地域涵盖康定、泸定、九龙三县,面积1万1千余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集现代冰川、雪峰、温泉、原始森林、草原、高山湖泊、露天泉华、古冰川地貌及浓郁的康巴藏民族风情风俗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区内海螺沟景区以亚洲东部低纬度、低海拔冰川、高温沸泉、原始森林为主要特色,高1080米、宽1100米的大冰瀑布举世罕见;跑马山因一首《康定情歌》蜚声海外,高山湖泊木格措景区、伍须海景区、人中海景区,距大都市最近的塔公草原景区,贡嘎山西坡的贡巴冰川、巴旺冰川都是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及环贡嘎山旅游线路上的一颗颗明珠。

贡嘎日出(王建军 摄,图片来自网络)

南部有一个叫“三怙主神山”的地方,它是由三座独立并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座雪山组成,三座神山之间的宽谷上流淌蜿蜒的小溪,小溪通过冰水瀑布与雪峰和冰川相连,山间镶嵌着一个个美丽的海子,原始森林象卫士一般守护着神山,每到秋日,千里群山一片金黄。1929年,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生物学家、地理学家、探险家)来到这里,他看到了“这片尚不为外人所知的地方有世界上最美丽的雪山,这里是中国藏族心中的圣地”,并于1929年至1932年在美国《地理杂志》陆续发表文章和图片,把这片“香格里拉”圣境介绍给世人,这就是亚丁。以亚丁为中心的康南香格里拉旅游区是香格里拉核心区中的核心,它主要景点有中国最大的古冰帽海子山、神奇的措普湖和茶洛间隙喷泉、神秘的格聂山、太阳谷、尼丁峡、长青春科尔寺等,这里还是巴塘弦子、热巴的故乡。而德格的新路海/雀儿山景区却形如瑶池,是雄狮大王岭·格萨尔王王妃珠姆沐浴梳妆的地方。

三怙主神山(图片来自网络)

甘孜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吸纳,从而形成了既有与其他藏区相同的藏族文化共性,又具有自身多元性文化的历史印记的鲜明特征。这里有藏族三大文化中心之首的德格印经院,有根植于康巴大地的世界最长英雄史诗《岭·格萨尔王传》及其主人公格萨尔的故里阿须,有完整保持传统习俗的丹巴嘉绒风情,有《康定情歌》的故乡康定及“茶马互市”形成的锅庄文化;如果说布达拉宫建筑是世界建筑中的典范,那么康巴的民居则可称为建筑中的艺术品,被称为“康巴名片”,康巴民居样式多样化,有的重外表,有的则重内饰,如进入道孚民居则有进入宫殿之感,而丹巴民居则与环境和谐统一,有“天人合一”之感,丹巴古碉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全州500余座涵盖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大庙和睦共处,共求发展,成为康巴地区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八邦寺、更庆寺、呷拖寺、丁青寺、长青春科尔寺都是在藏区享有很高声誉的寺庙;是康巴人创造了这片圣地的文化,是慓悍的康巴汉子和美丽多情的康巴姑娘谱写了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美丽的康巴姑娘(安卡影像 摄,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甘孜州的资源特征,旅游主要突出自然生态和康巴文化这两个主题。一方面要构筑三大环线:康东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旅游线;康南的香格里拉旅游精品线和康北的康巴文化旅游精品线。同时建设好四个景区:以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温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以“中国情歌城”和“古碉·藏寨·美人谷”为代表的康巴风情旅游区;以稻城亚丁为代表的香格里拉自然生态旅游区和以德格格萨尔王故里为代表的康巴文化旅游区。

旅游品牌是旅游景区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为此,全州正积极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其中丹巴嘉绒古碉藏寨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已经启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德格印经院和作为非物质遗产申报的《康定情歌》《格萨尔王传》及格萨尔诞生地也正进行申报前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将使全州旅游资源品牌得到全面提升。

康定情歌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