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0):深藏不露雅砻江│秘境九龙(上)

作者:王怀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06 15:44:11 浏览次数:555 【字体:

编者按 自5月26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怀林先生的《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深藏不露雅砻江

秘境九龙(上)

在四川旅游西环线的西部,从康定营官寨沿营九路往东南,经过力邱河畔的木雅地区往九龙,又是一片文化旅游的殊胜之处。

九龙县北临贡嘎山,东面和南面都被雅砻江阻隔,西面是海拔4000多米的鸡丑山。由于受雅砻江下游暖湿气流影响,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加之处在雅砻江最险峻和幽深的峡谷地区,海拔从1400米到6000多米,高山峡谷,交通不便,历史上为明正土司边地,1926始设县,1978年康定经营官寨至九龙的公路才修通,是全国修通公路的倒数第二个县(另一个为西藏墨脱),因此长期默默无闻于深山,遗世独立于方外,至今,自然和人文资源处女地众多,所以笔者称之为“秘境九龙”。

九龙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九龙与木里的分界线,雅砻江在这一带制造了世所罕见的神秘幽深峡谷。由于这一地区至今不通公路,这些峡谷的自然、人文景观至今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其间据说有天然形成的岩画,有绝壁悬崖奇观和渡江的溜索。但如此幽深奇险之地并未挡着人类的脚步。这一带生活的西番人据说和云南的普米人同俗,近代陕西商人、国民党残兵也有进入这一地区,甚至还有李鸿章的后人不知何故流落此地。那幽深的峡谷里到底还深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九龙县华丘村(高秀清 摄,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在对九龙的两次考察途中,笔者和同伴随意列举就有近十谜之多。

――县名之谜。九龙县因有九个“龙”的地名而得名,如三岩龙、菩萨龙、麦地龙,于是有人便附会于汉文化之“龙”而大做文章。其实,该“龙”为藏语“绒”之谐音,藏语“绒”为低山沟谷之意,言其峡谷众多,而民国建政时,内地师爷对藏语不甚了了,遂想当然地拼凑了九个“龙”以为吉祥,于是有了当今的县名。

九龙伍须海景区(图片来自网络)

――水怪之谜。近年,九龙烈塔湖发现“水怪”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世人关注。前几年,我和县里有关同志一行,经过刚刚修通的林间公路,来到木屋修建的营地,在此观看了县里收集的不同媒体拍摄的“水怪”录像,令人十分惊异。水中生物的活动十分明显,有时旋转,有时笔直前行;有时像背鳍一样的东西露出水面,更多的时候是在水底推波逐浪,搅动的水波有时几米,有时又达几十米。特别明显的是,在冬季成冰数尺时,水面竟出现数个偌大的气孔,仿佛是水怪为吸取氧气开的天窗,但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在这坚硬的冰面留下如此印迹呢?据当地百姓传说,曾在湖边发现被吃掉的牦牛残肢,可见为较大个体的动物所为。

九龙烈塔湖(图片来自网络)

当地人对该湖敬畏有加,曾经有一批日本人兴师动众,运来了大批诸如水下摄像机等先进设备想解开此谜,还未下水就被当地人轰走。

要看见水怪殊为不易,有的人等上一星期仍然空手而归。但如此巨大的诱惑我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又是骑马、又是徒步(有的地方马步难行),经过神秘幽深的原始森林和杜鹃花丛(当地的宣传部长前两年还在此撞见过黑熊),两个多小时后,气喘吁吁的我们终于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山崖,屏息凝神地俯视着方圆两平方公里、幽深神秘的湖面(该湖藏语措朗,黑湖之意)。不想时间不长,在湖边大树下波平如镜的水面突然风波陡起,一道水花迅速地划过湖面,呈现螺旋状一闪而逝,惊喜的我们还未举起相机,水面又重归宁静。但接着,在湖的另一面,又有一道水波划破湖水,这次时间长些,我们的镜头都有不小的收获――或许是水怪们的节日,幸运的我们竟然在一小时内发现了五次水怪的活动,而且在不同的地点!

据地质专家们说,该湖是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堰塞湖,那时,恐龙早已灭绝,水怪为古生物的可能性较小。西藏的湖泊过去也有发现“怪物”的报道,但以后发现是个体较大的裂腹鱼。据专家调查,目前该湖除了蛤蟆外,并没有发现其它鱼类,那么,水中确凿可见的东西到底是一种什么物种呢?

当地人讲,九龙的水生怪物尚不止一处,声称看到过怪物的湖泊至少达五处之多!

在发现青蛙王国的斜卡乡红海湖边,传说湖里有海牛,海牛和牦牛交配后生了一头白花牦牛。这头牦牛的主人仍然健在,当地人都称“络腮胡”,他曾讲过这头牛出生时的情况:"那是在六年前也是这几天,我的一头母牦牛20多天没有回来,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有一天我用望远镜看到在红海湖边有条牛很像我的牦牛,而且有一个小的白色的东西在活动,我一看时间是下午4点过,看来当天是去不成了。第二天5点过起床,上午11点多钟来到红海湖,这时一个白色的动物一下跳到红海湖里,我看见前几天丢掉的母牦牛在湖边吃着草。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就在附近的树林里躲藏起来,想看一看是什么东西?大约一小时过去了,湖面上出现了一个白色的牛头,我心想这种牛还是第一次看到,等了好久好久仍不见动静,到下午3点多钟我就赶回了牧场”。

那么,这种水生物种是一种水生且能与陆生牦牛交配的物种吗?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多族群之谜。早就听说九龙有多种语言,多种民族共居,但经过去年到九龙的两次考察,发现此地还有许多古族群存在。除了鸡丑山下与木雅地区毗邻的汤古乡的木雅人外,还有九龙县城所在地直到乃渠乡一带的黎汝人。黎汝,是当地语“白人”的意思,当地人称“呷尔娃”,有着与周边彝族、木雅人不一样的语言和习俗,自称是野人的后代,信仰地处乃渠乡的苯教神山恶热洪,巫师叫“阿乌公巴”。据林俊华先生考证,他们就是《新唐书》中记载过的“罗女(读汝)蛮”部落,在这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

九龙县仙女湖(图片来自网络)

居住在雅砻江河谷,邻近木里、当地人称的“西番人”,又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西番人自称纳木日,是“黑人”的意思,据口头传说,他们的祖先来自西藏,信奉苯教和杀生献祭,巫师称“帕滋”,没有文字。据当地人讲,他们的祖先被人追杀,在过雅砻江时追兵叫他们将经书留下,否则杀个片甲不留,所以至今巫师所念的经书只能口口相传。

西番人和周边纳西人、云南普米人在语言和习俗上有诸多共同之处(纳西也是黑人的意思),上述两个民族都有祖先是从北方迁来的传说,从有关经书的传说看,可能是佛苯相争时逃走的高原族群,从其自称黑人及尚黑传统(普米姑娘着百褶裙),他们应该是高原饲养牦牛以及有着女性文化的族群。

但他们的族源和迁徙历史至今还是个谜。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0):五彩康定 │ 商业重镇与锅庄之乡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1):五彩康定 │ 多元文化汇康定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2):木雅与明正土司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3):冷兵器英雄——小邦时代及其在走廊的延续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打开康巴之门(34):丹巴的魅力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5):神秘的女国文化带(上)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6):神秘的女国文化带(下)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7):女性巧手装点的美丽家园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8):深藏不露雅砻江│藏之名山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9):深藏不露雅砻江│稀世之美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