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新农村】梁志友 ‖ 新乡村故事(纪实)(下)

作者:梁志友(四川省天全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09 17:14:57 浏览次数:618 【字体:

新乡村故事(纪实)

(下)

梁志友(天全县)

4

2014年,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方针和强农、惠农的政策再度发力。地方党委和政府也与时俱进,对贫困村、户因势利导兜底帮扶,并强势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成立专业合作社水到渠成。在驻村书记高晓明引导下,六城二组在当年6月成立众汇重楼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一举推选李国芳为董事长。合作社的8户种植户,以自己的事例证明了土地不仅仅能“创食”,经营得当 ,照样能创出“真金白银”。

李国芳(中)与合作社管理成员探讨玉竹长势情况(图片来源:雅安日报)

“一头羊子过河,十头羊子跟着过河”,这是指漫无目的,不顾后果的盲从、跟风,但也不乏“敢于先,而随其后”的群仿效应。2015年,六城二组的重楼种植户一下增加到32户,种植面积70余亩,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调动起来了,一村一品的雏形基本形成。如果不加以规范,任其一盘散沙,“一根竹筷易折”的风险随时随地都会伤及农户。徐书记想到了,李国芳也想到了。他们共同做工作,合作社牵头,农户自愿的原则下,合作社无偿提供技术、防病、施肥指导和服务,产品统一定价,由合作社统一销售,风险由合作社承担。抱团让种植户们看到集体的合力,更坚定了信心。32户种植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小山村的重楼种植业也顺风顺水,名声开始外香。有了产业规模,商家上门,订单连连。

这期间,县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县科技局和其他一些单位纷纷伸出援手,下拨帮扶资金、党建资金,无偿提供肥料、遮阳网等扶助物质。当年,还铺开了150亩重楼种植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小山村终于凤凰涅槃。

年底,李国芳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政治的进步,更让他感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的担当。每每回忆出身困难家庭的卑微、年轻时盲目的付出,走出山村去打工的无奈,回乡创业顶住压力的艰辛,摸爬滚打的“伤痛”,让他心性柔弱的一面,还会情不自禁眼睛湿润。好在总算没有辜负韶华,让梦想付诸现实,并得到了时间的肯定。

李国芳(图片来源:指尖天全)

一个在知天命之年才有所建树的人,其经历都是一部耐人寻味的长篇,细细道来太费笔墨,过程已经不重要。苦尽甘来,是劳动汗水的芬芳,身心付出最甜的慰籍。

2016年,合作社销售种子100斤,收入12万元,售重楼2200斤,收入28.6万元,合计收入40.6万元;2017年,种子重楼销售收入76.6万元;2018年,总产值150余万元;2019年,社员自愿入股30万元,集体投资58万元,建起小山村第一座680平方米的中药材干片、山野菜脱水加工厂。疫情过后,工厂试运行按照客商的要求加工的第一批楠竹笋片,也如愿销往成都,现在静候秋笋上市和重楼的采挖。届时,小山村又是机吟人忙的新气象。

16户贫困户也在合作社的帮扶下种植重楼38.5亩,年收入18万元,户平均1.3万元,人均近4000元,一举跃过贫困线。可见,土地从不会骗人,你对它一分好,它就会还你十分情。

重楼种植基地(老场乡人民政府 供图,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底,在每年一次的合作社年会上,面对全村的父老乡亲,地方的领导、朋友,邀请来的外地客商,驻村书记理直气壮的宣布“六城二组摘帽脱贫”时,园区飘扬的国旗下,雷鸣般的掌声在山村久久回荡。

其时,重楼种植已达340亩,发展协会会员216户,产品名声在外,种子供不应求。这一年,合作社成功跻身”省级示范合作社“,走进“四川省重质量、守信誉”双优合作社荣誉榜,还在工商部门协助下,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有了一村一品的合法身份,才能在未来的舞台大展拳脚。这一年,合作社建起党小组,李国芳选为小组长,当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村民们还发自内心赠给他“土专家”的荣誉。李国芳心里清楚,这是上级领导和群众对他付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更是对未来的鞭策。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共产党员,只有按党章要求自己、净化自己,才能在前进的路上扬鞭奋蹄。

5

一村一品的兴旺发展,带来村容、村风的同步改变。2014年,在党和国家灾后重建的阳光政策和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六城二组全面启动打造重楼种植园的规划和建设,引入产业建设资金和社会援建资金修建村公路2500米,生产便道1000米,硬化行道7500米,入户通道和硬化院坝943平方米。从此,结束了山村“雨天泥巴浆浆、晴天尘土扬扬”的行路难历史。合作社也投资5.7万多元安装了园区和村道路灯,让山村变成不夜村。

重楼种植基地内,合作社理事长李国芳(中)、六城村第一书记高晓明(右)和种植户毛昌燕(左)正在查看重楼长势(图片来源:雅安市人民政府网)

村民们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修新楼房的、改造旧居的,提升小院档次的。李国芳也撤除了简陋的旧房,修造了窗明几净的新屋。全村结合改厨、改厕、实现了电气和沼气化,用上了清洁能源。条件好的家里购了小车,摩托和电动、机动三轮基本普及。

村民们心里亮堂,一切的利好归功于党中央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为农村的产业化、脱贫致富、奔小康铺设了路,搭建起各显神通的大平台。也有一杆良心秤能秤出是非曲折,历来视土地为命根子的村民,几年来的村道、园区建设要占自家的地、伤自家的竹木时都十分配合,知道村里、组里困难暂时拿不出补偿款,通过协商后至今做到零补偿。截至2019年底,共占61农户的土地41.098亩,村民们没有一户刁难的,凸现出善与美的胸襟。当然合作社都一一造册,争取有大的积累后给村民兑现。

不但如此,在建设期间,二组、四组的一些村民还无偿投工、投劳、捐款、捐物,为施工免费提供矿泉水、送饭、折合2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持村产业发展。

去冬今春的疫情是对社会体系、思想道德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每个社会细胞、个人的一次检测。期间,驻村书记一线指挥、六城村两委成员和党员骨干积极参加,面对有236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其中途经武汉8户11人)、1名新冠肺炎患者到过本村导致40余人密切接触居家观察的严峻防疫形势,迅速筑起了群防群控的堡垒。

合作社党小组也在第一时间、义务组织社员设卡、巡查,开展劝导,昼夜值班值守。用他们的话说,“只要我们扛好党旗,党员服从大局,齐心参战,就能打赢本村的疫情防控”。防控期间,村民们自觉管事自己,听候安排,还主动捐口罩、钢炭、方便面、副食品,现金支持抗疫,折合现金共7千多元。

6

俗话说,“妹妹要学鞋,旁边有样样”,它通俗、浅显、直率的解读“榜样的力量”蕴含的无穷魅力。农村有了模式(模子)、典范、例子等参照,民心就易动心,从而借鉴、顿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靓点,解开束缚,放手一搏。

众汇重楼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传统农业种植中的破茧而出的新村新事,无论直接与间接都会冲击村民们旧的视界。近几年,六城村相继发展的党支部书记朱正辉的“稻田+龙虾”产业,副书记李元惠带头的刺梨子种植加工业,三组陈留勤的华羽家庭养殖农场,村民李建前年用本土蔬菜优势偿试的泡椒、姜、笋作坊,以及逐渐形成的应合农旅游创意的“微庭院”、“微田园”等原生态产业模式,都是产业链的延伸,脱贫攻坚的扎实推进。

老场乡六城村的重楼种植基地,在这里一共种植了150多万株重楼(图片来源:指尖天全)

2020年,山清水秀的六城村,省上资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100万元,年存栏200头母猪、出仔猪4000头的生态种猪场项目落地,4月完成选址,5月完成项目对接,现正紧锣密鼓实施;2月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第一次有了村积累,预计年底收入5万元。

无论漫步在六城整齐划一的幸福新村,还是穿行在二组重楼种植园,村民们的微笑,桩桩件件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气象,正努力摒弃旧有观念的桎梏,补着新农村建设的短板,抒写着新村、新人、新农村故事。

(全文完)

上期回顾

【方志四川•新农村】梁志友 ‖ 新乡村故事(纪实)(上)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梁志友(四川省天全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