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让艺术聚焦山乡之远 ——550余件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在京掀观展热潮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荣 池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30日 11版) 发布时间:2020-08-30 17:08:16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荣 池《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30日 11版)

    高铁进山啦(中国画)蔡超、边涛、李鸿莉

    焦裕禄(油画)毛本华、王刚、鲍璐、郝米嘉

    绿色丰碑——人民好干部谷文昌(油画)李豫闽、王裕亮、李旭东

    收割(水彩画)陈坚

    金太阳援助工程(摄影)邓佳

    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中国画)王奋英

    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油画)郭健濂、褚朱炯

    大爱无疆(篆刻) 韩天衡

    生命重于泰山(篆刻) 苏士澍

    孔繁森(雕塑) 吴为山

    大山的节日(油画) 曹本健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扶贫必扶智”,文化扶贫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状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其中,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表达中国文化精神的极具审美感染力和群众号召力的载体,在脱贫攻坚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美启迪智慧、以美扶持地方文化发展,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于近日拉开帷幕,在京掀起了观展热潮。展览分为九大篇章,共展出作品550余件(套)。众多馆藏佳作和表现脱贫攻坚、抗疫与复工题材的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的最新创作,以及来自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作品,从多角度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全面展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在脱贫攻坚之路上不懈奋斗的实践与成就。

金灿灿的橙子、满载货物的卡车、忙着扫描快递单的送货员、操作电脑的年轻人、满脸笑容的村民……这些鲜活的元素共同构建起油画《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涌现出许多“淘宝村”。这些依靠互联网将特产、手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脱贫致富的“淘宝村”甚至“淘宝镇”,无疑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为了表现好“互联网+农村”的主题,艺术家郭健濂、褚朱炯深入考察了浙江的许多村落。创作时,画家重点表现了物流网点、快递卡车、笔记本电脑等元素,让观者第一眼就能感受到新时代农村物流网与传统农贸市场的区别。“过去在城市要吃到新鲜的水果就得去菜市场,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只用在家动动手指就能直接在果农那里买到最优质的鲜果,真是科技改变生活。”一名观众在作品前发出感慨。

在表现“精准扶贫”主题的作品中,中国画《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让人眼前一亮。作品聚焦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召开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的场景,真实再现了村干部、扶贫工作队长与村民一起凝心聚力帮扶贫困户的情景。“这是我首次接触这类主题的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见证了国家扶贫政策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从心灵深处感悟到创作好该主题作品的责任与使命感。”创作者王奋英说。画面中,窗外的飞燕、精美的五彩花鸟苗绣、背篓里的新鲜山货等符号呈现出春天的气息,一张张质朴的笑脸更是让人感受到村民们对扶贫工作的真心拥护和对实现小康梦的殷切期盼。

展厅一角,许多观众聚集在一张摄影作品前拍照留念。斑驳的课桌、握着铅笔的小手,和一双交织着胆怯、渴求与希望的大眼睛……这张由摄影师解海龙于1991年拍摄的作品《我要上学》,一经发表便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而照片中这个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女孩,也成为无数热心助学人的牵挂。“很早就看过这张照片,之后又在网络上看了很多创作背后的故事,感动之余也很感慨艺术的力量,不仅改变了一个山村穷孩子的命运,也让更多人关注希望工程,关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一名观众一边为自己的孩子讲解作品的故事,一边用手机拍下作品细节。

此外,吴为山的雕塑《孔繁森》以“写意雕塑”的方式,通过对孔繁森人物造型与精神境界精妙的刻画,塑造出这位优秀共产党员在茫茫雪域高原走访基层,与群众交流的形象。邓佳的摄影作品《金太阳援助工程》用镜头聚焦了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借助太阳能点亮的路灯,照亮了村里的道路,更点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毛本华等人共同创作的油画《焦裕禄》再现了焦裕禄和群众肩扛树苗走向荒漠的场景,表现出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在帮助人民摆脱贫困的过程中,扎根兰考、扎根人民的伟大情怀。张见等人共同创作的中国画《助梦》通过描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火普村表彰脱贫示范户的场景,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全面奔向小康的可喜硕果。而齐白石的中国画《农耕图》、陆俨少的中国画《教妈妈识字》、刘文西的中国画《祖孙四代》、董希文的油画《千年土地翻了身》等老一辈美术名家的经典作品更是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讨论。

漫步展厅,一幅幅反映脱贫致富、生产建设、教育医疗、扶贫救灾、抗疫与复工等主题的佳作为我们呈现了脱贫攻坚战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智慧、大情怀,共同铺就出一幅昂扬向上的壮美时代长卷。而展厅内陈列的160余件民间美术作品,以及中国美术馆近5年扶持地方文化相关项目所收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作品,则成为镶嵌在这幅时代长卷上的颗颗繁星,耀眼夺目。

西藏、青海的唐卡既传承了传统的厚重博大,又体现出与时代的融合创新;福建松溪版画集浓郁乡情和现代气息于一体,形成独特的地域版画语言;重庆荣昌陶瓷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其工艺让人叹为观止;西南少数民族背扇精品集合织、绣、染、镶、绲等工艺,纹饰华丽细腻,极富设计感。陕西户县农民画、河北武强木版年画、革命老区延安的剪纸艺术,以及贵州平坡村的苗族农民画家创作的“抗疫”主题新作,生动展现了华夏大地的乡土人情与精神风貌,体现出艺术家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作为国家美术馆,如何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做好以美扶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文艺是要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立碑,艺术不仅要立于殿堂之上,更要聚焦山乡之远。此次展出的作品以各具特色、各显神采的艺术形式歌颂、弘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人物、事迹、风貌与精神。未来可期,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源自平凡生活、扎根时代沃土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共同见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