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民族文化>详细内容

【民族文化】鱼通: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部落‖金学文

作者:金学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08 14:51:26 浏览次数: 【字体:

鱼通: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部落

金学文

鱼通文化赞

风雪迷漫横断山,路险山高浪滔天。

语言孤岛世界殊,贵琼部落耀千年。

藏彝走廊迁徙路,古道悠悠汉藏缘。

海纳百川足智慧,鱼通文化醉群贤。

费孝通先生说:“我们以康定为中心向东和向南大体上划出一条走廊。把这走廊中一向存在着的语言和历史上的疑难问题,一旦串连起来,有点象下围棋,一子相联,全盘皆活。这条走廊正处在彝藏之间,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贵园地。”

费孝通先生所说的这条民族走廊,就是“藏彝走廊”,它是中国古代南北民族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至今在这条民族走廊上还居住着藏缅语族中的藏、彝、羌、傈僳、白、纳西、普米、独龙、怒、哈尼、景颇、拉祜等20多个民族。费孝通先生之所以将康定视为藏彝走廊的核心,不仅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居于藏彝走廊的中心,更重要的是康定在文化上是南北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众多的古代民族在这里南来北往,成为将南北民族与文化串联起来的关键性“棋子”。

鱼通民居(图片来源:甘孜日报)

今天,在这里依然还“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鱼通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属于藏族中的一个族群,生活在大渡河峡谷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空间里,一直保存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贵园地”。

鱼通从唐代开始,中央王朝史书中就有记载,一直延续到现在。公元692年,贵川部落投唐内附后,唐朝在大渡河及周边地区设置羁縻州,贵川部落就是其中之一。宋代袭旧制。元朝时除置有“鱼通路万户府”外,还有“黎雅松茂压碉门鱼通宁远等处宣抚司”“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军民安抚使司”“碉门鱼通等处管军守镇万户府”“朵甘思哈答李唐鱼通等处钱粮总管府”等多个有鱼通与多个地方联名的军事、行政机构,是鱼通部落最鼎盛时期。明朝将长河西、鱼通、宁远三部合一,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清朝设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鱼通长官司。鱼通境域随着朝代更替,受行政区划的调整而不断变化,有时单设,有时联合设置,地域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从未间断过。鱼通成为一个集族群概念、地理概念、政区概念于一体的综合性概念,并一直沿用至今,是康巴诸藏族部落中少有的。这体现出鱼通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古老的鱼通部族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宝库。

鱼通部族处于民族迁徙走廊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有大量外地人迁入到鱼通,融入鱼通社会而成为鱼通人,也不断有鱼通人离开鱼通而成为其他地方人。但值得重视的是,从东南西北各地来的人,只要进入鱼通地区,就被鱼通原住民所融合,讲鱼通话,接受鱼通部族的风俗习惯,证明鱼通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多民族的融合,也将各种文化融入鱼通文化中,使鱼通文化显得精彩纷呈,在藏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

鱼通官寨(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鱼通人只有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文化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在现代交通和现代文明冲击下,古老的传承方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古老的文化正在发生着急剧变迁,世世代代沉积下来的“历史遗留”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特别是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的脚步,改革开放以来短短几十年时间,让包括鱼通地区在内的甘孜州很多地区经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人文、传统、文明及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均发生着天翻地覆、前所未有之巨大变化,跨越了过去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人们在欣喜并充分享受这些发展变化、自觉不自觉接受并融入这种生活方式时,却也感到了本地区传统文化的危机。为顺应这种发展趋势,争取发掘和弘扬更多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许多鱼通的有识之士呼吁积极抢救鱼通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甘孜州兴起全域旅游热,旅游已成为甘孜地区第一大支柱产业。甘孜州按照中央和省的指示精神,正式启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康定市的若吉、为舍、日央等新村于2019年“五一”开营迎客,全域旅游在大渡河流域开始兴起。在旅游实践中,人们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就要求各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调研,充分使文化融入旅游之中。《鱼通: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部落》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诞生的。

这本书的创作者们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在鱼通村民大力帮助和配合下,终于可以将《鱼通: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部落》一书出版发行,呈献给社会,献给鱼通人,献给鱼通的历史,献给鱼通的子孙后代。

这是鱼通文化研究的一个新起点,今后还可对鱼通文化宝库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录音、录像、摄影等方面的深度开发,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鱼通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我们发起组的多数同志都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寄希望于年轻一代,希望你们扛起鱼通文化研究的大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金学文

供稿: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