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民族文化>详细内容

邓敏 ‖ 九龙华丘,鹏鸟背上的山乡

作者:邓敏 来源:《巴蜀史志》2019年第3期 总第223期 发布时间:2019-12-25 15:44:29 浏览次数:1115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九龙华丘,鹏鸟背上的山乡

邓 敏

“鹏鸟背上一山乡,华丘寺在云端上;印度巴基学者建,元朝年间美名传;智慧仙山撮姆址,尽为学者把花开;千年古柏云中坐,莺歌燕舞林中穿;狮子神山隔河望,奇光异景胜天堂。”此为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王长生(王老表)的快板词。四川西部甘孜州东南角的秘境九龙,独居一隅,气韵独特,为大美甘孜圣地之一。《九龙县志》记载,清宣统三年(1911)七月,清政府督办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发布告示,明正土司辖地实行改土归流,颁布改土归流章程,为九龙设县命名,以康定辖区南部诸村定名九龙县。后因辛亥革命政权更迭未及建置。民国3年(1914)置设治局,民国 15年(1926)正式建县。境内古为羌地,有大小部落生息繁衍,由狩猎演进而事游牧、农耕,居 处境内。为史籍泛称“西南夷”的一部分。藏族为境内的土著民族。清代后,汉、彝民先后大量迁入。民国中期至今,藏、汉、彝三种民族各占三分之一。

甘孜州九龙县风景(资料图片)

今九龙境域,藏、汉、彝等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元文化并存,坐落着百余个神奇、古老、美丽的村庄,境内呷尔镇华丘村就是其中之一。

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资料图片)

华丘,藏语意为“大雁背上的堡子”,亦为“鹏鸟 背上的山乡”,为九龙县呷尔镇行政村之一。《九龙县地名手册》记载:华丘,1956年始建村,1974年改为生产队,1984年改为村民小组。

九龙县境内高山海子(资料图片)

传说,若干年前(约元朝前),今九龙境内“入库、松多卡、七个海子”(均为地名)等处的深山老林中就有原始人居住。他们以打猎为生,食生肉、穿兽皮。一年,这个地方出现瘟疫,得病之人手脚酸软,眼睛看不见东西,一个堡子接一个堡子的人都死了,仅剩下一个小且人数不多的部落,且该部落的许多人包括部落首领也得了这种病。

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一角(资料图片)

当时,由于缺医少药,人们有以逃难来解除瘟症的说法。于是,该首领就带着族人开始迁移。当到达今九龙县呷尔镇扎日村一个名叫“七个海子”的地方的山顶时,先前晴朗的天顿时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族人大哭起来。首领安慰道:“不要哭,老天有眼,总会给我们一条生路。”说完,朝天放了一箭。霎间,乌云散开,晴空万里。大家欢呼起来,觉得有了一线活的希望。

首领派两个壮男去寻找射出的箭,并发誓说 :“ 箭在哪里 ,我们就生在那里 ,死也在那里!”

两个壮男按旨意去寻箭,翻了三座大山,又找了很久,才寻到箭。落箭之地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天高云淡。首领就带着族人到此处住下来。半月后,瘟病慢慢消失,首领和族人的瞎眼病也好了。

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一角(资料图片)

人们为纪念这一神奇而圣洁的传说,约在元朝初期,将这个地方取名为“迷珠彩”(藏语,意为“眼睛看得见的地方”),并在这里种下两棵柏树,作为膜拜的神树。这就是今天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那支箭正好插在华丘村两棵千年古柏的旁边。

传说,元朝年间,在印度的巴基部落(今巴基斯坦)境内有个叫巴基·阿拉确吉的人,他8岁出家,沿途乞讨到拉萨萨迦寺(花教寺庙)学经、修炼。当修为达到一定境界时,他又从拉萨来到康巴地区,并在沿途修建了一些萨迦派寺庙。晚年,他想找个地方休息。当他骑马路过迷珠彩(今华丘村)时,往下一看,觉得此地风水好、地势好,好像坐落在一只大鹏鸟的背上。于是心想:“如果在这里建一座庙,就太好了。但是缺水,如果有水源就更好了。”这时,他骑的马用前蹄在原地刨了两下,水奇迹般从地下冒了出来。他认为自己与此地有缘,决定留下,修建了现华丘寺,做了该寺的活佛。

一年,迷珠彩大旱,庄稼枯死。活佛不忍众生疾苦,带一名随从去祭拜七个海子中的大海子,请求龙王下雨,给人间一点点雨水。到海边后,活佛烧了一两个时辰的香,海面上无任何动静,也无任何下雨的迹象。于是,他吩咐随从不停地烧香念经,特别强调不能间断。而后,活佛穿着袈裟,只身下海。到了龙宫方知,因龙王和龙宫里的人全病了,才导致人间干旱。

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一角(资料图片)

活佛即刻为龙宫里的人祈福、祈祷,做了三天三夜法事后,龙宫里的人全部痊愈。他便请求龙王降雨到人间。龙王立刻组织龙宫里的人降雨,解决人间干旱问题。为感激活佛,龙王以珠宝馈赠,活佛一一谢绝。后来,龙王将一对白法螺中的一个送给活佛,说:“如果你以后需要雨水,不必到龙宫来,只需在海边拿起海螺吹三声,我就降雨为民间消灾解难。”今天,在九龙县华丘寺仍可见那白法螺。

后来,人们根据地形特点,将“迷珠彩”改 名为“华丘”(大雁背上的堡子)。萨迦派盛行 后,巴基·阿拉确吉活佛也年老了。他建好庙 子,找好接班人,把一切安排妥当后,就到今九 龙县乃渠乡龙溪村所在的仙人洞(喇嘛洞)修行并得道成仙。因此,华丘寺从古至今没有转世活佛。

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一角(资料图片)

而今的华丘,已然成为秘境九龙的乡村旅游胜地之一,辖华丘、白杨坪、密窝、溪古、咱日、洛莫6个村民小组,个个村寨天蓝、山俊、水清、村美、风暖……,风光迤逦,景色醉人。

2017 年,华丘村被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四好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该村王长生家庭被评为四川省首届“文明家庭”。

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一角(图片来自人民网)

初秋时节,和煦的阳光眷顾着华丘俊秀的山峦,多彩的森林根连根、肩并肩,吉祥的经幡随着暖风微微飘扬,还有那甘甜的空气、雄健的牲灵、随遇而安的草甸……,一切的一切,被初秋的绚丽爱抚得熠熠生辉,一经触碰即使人发呆、沉醉。

甘孜州九龙县风光(资料图片)

(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3期 总第223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邓敏(九龙县政协)

来源: 《巴蜀史志》2019年第3期 总第223期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