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7-07 16:08:56

奋进历程 辉煌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四川要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 发布时间:2019-09-25 09:59:52 浏览次数:1720 【字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崛起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70年来,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四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奋进历程与辉煌成就的一个鲜活缩影。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川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投身壮丽恢宏的历史实践,开创了一系列敢为天下先的壮举,谱写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新篇,汇聚了巴蜀大地创新创造、拼搏奋进的四川范式和四川经验。为使全省各族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进一步弘扬开拓创新的宏阔精神,进一步凝聚继续前行的磅礴动力,奋力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不断铸就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新辉煌,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专门梳理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以飨读者,以启未来。



1949年


 6月  邓小平在南京主持召开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兵团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重庆为中央直辖市;将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省级行署区,组建4个区党委。11月30日 中共重庆市委成立;1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2月19日至1950年2月24日,川南、川东、川西、川北区党委(其中川东区委兼重庆市委)、行署先后成立。

  1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大西南战役。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聚歼西南之敌、实施“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部署,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指挥下,正式发起解放大西南战役。第二野战军主力,在第一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各一部配合下,于11月1日起向贵州、四川、云南、西康发起进攻;至1950年4月7日,西昌战役胜利结束,顺利实现解放大西南战役目标。



1949年12月8日,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独立第一师开进万县(图片来自网络)



1950年元旦,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三团参加大西南战役胜利完成任务全体指战员于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留影(图片来自网络)

 11月14日  国民党特务开始成批屠杀被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至27日,江竹筠(江姐)、许建业、黄显声、周均时等300余人遇难。被囚在同一集中营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夫妇、共产党员宋绮云一家、《挺进报》中共特支代理书记陈然等10人,已分别于9月6日和10月28日遇难。




宋绮云(图片来源:中国网)


  12月27日   成都解放。29日,成都市123个单位联合组织四川省会各界庆祝解放大会,欢迎解放军胜利进入成都。30日,贺龙指挥的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在成都市民的热烈欢呼声中举行入城式。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图为成都各界欢迎解放军入城(新华社 供图)


1950年


 1月25日  西康区委(1953年2月1日起改称西康省委)成立。4月26日,西康省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西康省的决议》。10月1日,西康省建制撤销,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省。



1950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军长刘忠率部队进入西康省雅安,图为刘忠行进在青衣江文辉桥上(图片来源:“四川雅安”搜狐号)

 4月  康藏公路(即川藏公路)全面开工建设。1日,遵照毛泽东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康藏公路建设正式开工。8月,西康境内的603公里公路建成通车,为进军西藏铺平了道路。1952年11月28日,康藏公路康定至昌都段提前通车,毛泽东主席为此题词:“为了帮助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雅安金鸡关至拉萨全线通车,全长2255公里。



1950年,解放军在怒江修筑康藏公路(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6月15日  成渝(成都—重庆)铁路开工修建。解放军及沿线民工约15万人参加筑路。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该铁路全长505公里,途经8个县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成渝铁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兴建,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和零件,是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创举。



6月15日  成渝(成都—重庆)铁路开工修建(图片来源:《辉煌60年》)

8月1日  天津—北京—汉口—重庆民航航线开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条通向四川和西南地区的民航航线,也是国内首批开辟通航的民航航线之一。

11月24日  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康定成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四川境内第一个少数民族人民民主政权,是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四川实施的开始。1955年10月,西康与四川合省后改称甘孜藏族自治州。


1951年


 1月  土地改革运动在四川各地全面开展。重庆市郊的土改于3月底结束,全市75万农民分得土地。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省级行政区的土改于1952年5月前先后结束;除个别少数民族聚居县外,完成土改的共130个县、7个市、7496个乡(占总乡数的94.12%),人口5403万(占总人口的98.6%)。西康省土改于1952年7月结束,该省实行土改的共17个县、人口165万。至此,四川全境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完成了土改这一历史任务。



1951年1月,土地改革在四川各地全面开展。图为分到土地的农民脸上充满喜悦(图片来源:《辉煌60年》)

 3月17日   资阳县九曲河工地发掘出破损的人头骨化石。该化石后经中科院鉴定,确定为早期新型人类化石,是继“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后发现的第三颗人类化石,也是中国南方和四川的首次发现,被命名为“资阳人”。



“资阳人”头骨化石(图片来源:2016年2月23日《资阳日报》)

 6月   四川各地开展抗美援朝捐献运动。至1951年底,川东区义购飞机36架,折合人民币561万元;川南区捐献飞机30架;川西区捐献飞机26架、大炮6门、高射炮4门;川北区捐献719万元;西康省捐献43万元;重庆市捐献564万元。至1952年1月,全川人民捐款达3350万元。



全国人民捐献的军鞋、衣服等物资被运往抗美援朝前线(图片来源:讲历史网)


1952年


 1月—2月  四川各地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根据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通过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草案)》精神,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区在农村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4个区的区委都明确指出,劳动互助合作是由个体经济走向集体经济的道路,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应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引导农民逐步走向集体化。

 8月7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南、川西、川北人民行政公署。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辖省辖市2个,专区16个,县138个;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5821万。9月1日  中共四川省委正式成立。

 9月  《四川日报》创刊。1日,省委机关报《四川日报》在合并《川西日报》《川南日报》《川北日报》《川东日报》的基础上创刊。毛泽东主席为《四川日报》题写报头。



1952年9月1日 ,《四川日报》创刊。图为四川日报社旧址(图片来源:《辉煌60年》)

 9月  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建成播音。1日,以川西人民广播电台为基础,合并川南、川北人民广播电台创建的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黄继光,四川中江县人,1951年参加志愿军。牺牲后被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毛泽东主席曾多次接见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




1953年,毛泽东主席接见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芳芝(图片来源:中国空军网)
1953年


 2月14日—24日  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成都举行,全省23个体育代表团、1200余名运动员参加运动会。



1953年2月14日—24日  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成都举行。图为成都市人民体育场一角(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11月  宝成(宝鸡—成都)铁路四川段全面破土动工。宝成铁路北起陕西宝鸡市,南到四川成都市,全长668.2公里,贯穿川、陕、甘3省19个县(市),有80%的线路经过秦岭、大巴山、剑门关等山岳地区,共开挖隧道300余座、架设桥梁900余座,是连接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交通干线,是四川省与其他省(区、市)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条铁路通道。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1958年1月,宝成铁路通车典礼(图片来源:“四川交通广播”搜狐号)


1954年


 4月  宏明无线电器材厂、新兴仪器厂、锦江电机厂、雷达探照灯厂筹备组分别成立。这是“一五”期间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中在成都布点的4个电子工业项目。四川电子工业自此起步。

 6月  北京动物园派遣人员到宝兴捕捉活体大熊猫,并在两河口设立北京动物园宝兴园林局(又称狩猎站)。北京动物园宝兴园林局的设立,标志着四川“大熊猫之乡”建设工作正式启动。1959年7月24日,宝兴县人民政府划定硗碛、盐井、陇东等18条沟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域。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大熊猫保护区管理所(后更名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成立。

 7月1日  重庆市与四川省合并。原中央直辖重庆市改为四川省辖市,四川省会仍置成都。

 8月1日—8日  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举行。678名参会代表审查并批准省人民政府主席李井泉所作的工作报告等,选出朱德、张澜、吴玉章等87人为四川省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截至会议闭幕,共收到代表议案、建议125件(合并77件)。




1954年8月1日—8日,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举行。图为出席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达县专区代表团(郑丽天 供图)
1955年


 1月20日—23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精神,听取和通过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联合办事处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政协四川省委员会。



1955年1月20日—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图为省政协一届一次会议选举票(许童春 供图)

 1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改称四川省人民委员会;7月,西康省并入。


1956年


 1月1日  四川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新繁县禾登乡新民高级农业社成立。该社以取消土地入股分红、耕畜和大型农具入社为特征,是在全省首批建立的新民初级农业社的基础上,联合周围4个村的6个初级农业社和几十户单干农民共同组成。全社有社员731户,占有土地5000余亩和4300余元公积金。

 5月15日  成都量具刃具厂厂房工程在成都东郊破土动工。该厂于1958年3月建成投产,成为生产多品种、多规格的量具、刃具、精密量仪、硬质合金刃具和数控刃具的国营大型骨干企业,是西南第一座、中国第二座现代化精密机具制造厂。

 7月14日—26日  中共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代表715人,候补代表160人,代表全省67万党员。大会听取阎秀峰代表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出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56人,候补代表6人。选举产生了中共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39人,候补委员13人。



1956年7月14日—26日,中共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图为省第一次党代会文件之一(许童春 供图)


1957年


 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刊最早的诗歌刊物——《星星》在四川创刊。《星星》创刊后先后发表朱德、董必武等人的诗作,还推出过流沙河、北岛、顾城、舒婷等人的代表作,在国内外文坛有较大影响。



1957年1月,《星星》诗刊创刊。图为2009年第4期《星星》诗刊(图片来源:《辉煌60年》)

9月  中国第一个使用自动缫丝机的工厂——国营绵阳缫丝厂建成投产。该厂是“一五”期间全国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投产当年生产出生丝29.33吨。其建成投产,为中国缫丝工业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现代化方向转化迈出第一步。

 1957年  四川开展钢铁基地建设普查。全省2万余名地质职工在四川盆地、攀枝花—西昌地区及川西北高原进行了广泛区域普查,相继完成对攀枝花铁矿的勘探,发现一批大型和特大型矿床,为建设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基地和西南大型钢铁基地打下基础。


1958年


 3月8日—26日  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又称“成都会议”)。会议通过《关于1958年计划和预算第二本账的意见》等37个文件。会议继续批判了1956年的反冒进,强调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口号作为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月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四川视察。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先后视察了郫县犀浦乡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江堰水利工程、隆昌气矿、重庆钢铁公司。16日,在郫县犀浦乡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视察时,毛泽东主席察看田间生产,了解社员生活,询问农业社的生产以及除“四害”等情况。2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都江堰水利工程,赞美灌县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27日,毛泽东主席冒雨视察隆昌气矿炭黑车间,并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958年3月16日傍晚,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视察成都近郊郫县合兴乡红光高级农业合作社,与社员温大娘拉家常(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7月   成昆(成都—昆明)铁路动工兴建。该铁路1960年因调整基建计划一度停工。1964年8月重新上马,南北两端同时施工,参与人员达39万。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1984年12月18日,成昆铁路作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大事件之一,获得联合国特别奖。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图为庆祝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大会(中铁二局 供图)

 9月2日  德阳水力发电厂(后改名东方电机厂)破土动工。1961年5月停建;1964年纳入三线建设计划,由哈尔滨电机厂内迁部分职工续建,调整设计能力为大型水电机组60万千瓦、大型汽轮发电机60万千瓦、大电机30万千瓦。1967年1月17日,该厂建成投产,是中国研制大型发电设备的三大基地之一。

 9月7日—11日  省委在重庆召开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的决定》。会后全省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1月9日,省委召开一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的决定》,对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作了说明,对1959年人民公社的生产、收益分配和社员生活等作了部署,规定生产组织一般采取“三级制”。会议指出:从1958年8月—9月,全省16万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为5000余个人民公社,除少数地区外,普遍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10月13日  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在德阳动工兴建。1961年5月停工缓建,1964年9月复工,1971年12月全面投产。该厂是中国自行设计、建设的西南地区大型骨干企业,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重型机器厂,主要生产销售机电产品、机床、阀门等。

 1958年  武都引水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位于江油县武都镇,被邓小平誉为“第二个都江堰”,是四川“再造一个都江堰”重点工程,是川东北部专区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发展重要的水源工程,被国务院列为《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中重要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960年,该工程因压缩基建而停工,1978年复工;1980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再次停工,1987年再度复工。工程分三期建设。目前,武引工程已实现灌溉面积100余万亩,累计工业供水150亿立方米,农业供水20亿立方米;工程的综合开发项目石龙咀电厂总计发电8亿千瓦小时,发电收入投入工程建设达3450万元,上交各种税费2350万元。



1958年,被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开工建设。图为已建成的武都引水工程部分灌区(四川省国资委宣传处 供图)

1958年  成都电视台筹建。成都电视台系四川电视台的前身,1960年5月1日建成开播。1978年8月1日,四川电视台在其基础上建台。


1959年


7月30日  中国川剧团启程访问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保加利亚。访问历时124天,在40个城市演出69场,首次把川剧艺术介绍给欧洲观众。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辑录,转载请标注“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
终审:罗一洋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