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7-07 16:08:56

第一只国产手表(新中国“第一”·生活篇)

作者:韩 鑫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04日 06 版) 发布时间:2019-10-04 11:41:10 浏览次数:637 【字体: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04日   06 版)


第一只国产手表制作技师王慈民使用过的制表工具。资料图片


海鸥厂工人师傅研制手表。资料图片

第一只“五星表”的诞生,是中国计时仪器的一次重生。

历史上,中国曾长期在计时仪器领域世界领先。但近代,西方钟表工业化崛起,中国计时仪器发展一度没落。第一只“五星表”的制成,不仅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更开启了中国制表工业的新纪元。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响应“填补工业空白”的国家规划,1954年底天津市轻工业局拨发100元经费,并批准成立手表试制组。几位制表师傅在华威钟厂二楼的一个简易车间里,用小车床、小台钻、小铣床等简易设备成功试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而这个试制组,就是“天津手表厂”的前身,也是海鸥表厂的起源。

见证者说                        

隋华:60岁,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走进海鸥表业博物馆,一只腕表静立展柜里,白色表盘上“中国制”三个金字和五颗金星,标示着它的特殊身份——新中国第一只手表。

“那是1955年3月24日,一声清脆的‘嘀嗒’声响起,新表制成。”提起这段往事,一辈子扑在制表事业上的隋华虽未亲历,但亦与有荣焉。

手表试制组找来4位师傅,个个是国内钟表界的翘楚。虽然如此,但造表还是头一回。很快,困难接踵而至。跟钟表大口径不同,手表直径只有三四厘米,却有140多个零件。其中,最薄的比纸薄,最细的像针尖,最小的如米粒,孔径轴径的误差比发丝还要小数倍。

更难的是工艺。隋华说,修表只要一些工具,造表得有专用设备。于是,师傅们先拆解一只十五钻粗机手表,分析构造和机理。指着展柜里有些褪色的手表设计资料,隋华说,靠着这样“解剖麻雀”,老师傅们攻克了造表中一个个难关。

设备怎么办?隋华介绍,他们用仅有的小车床、小铣床、台钻和砂轮机这4台简陋设备加工制造。“这些机床只能加工出毛坯,大部分零件靠老师傅们一个个手工抠制出来。”

图①

经过百余天的日夜苦干,100多个零件在4位工人师傅的绣花功夫下,组装成一只崭新的国产手表(见图①,资料图片)。

“五时三刻,是这只手表的诞生时间。表盘上的‘中国制’三个烫金字正式宣告了第一只国产手表试制成功。”隋华说,“五星表”制成后,经专家鉴定,走时基本正常。

第一只“五星表”的试制成功,引起巨大反响。以此为发端,我国的制表业开始进入量产阶段。1957年,中国第一只产品化手表——“五一”牌手表正式出厂;到1958年10月,“五一”牌手表已形成批量生产规模,为中国手表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链接                        

1965年,天津手表厂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只音叉式电子表。1969年—1979年,我国研制成功电子表并更新换代。1975年,原轻工业部钟表研究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只指针式石英电子表。1979年,上海钟表元件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只数字式电子表。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航天员杨利伟左手佩戴着一只黑色的航天表,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块航天表。

参观贴士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博物馆,除了第一块手表实物及介绍,还展示我国手表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进程。

深圳飞亚达计时文化中心,是中国钟表行业一座集文化宣传、工业旅游、知识普及为一体的综合型展馆。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