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严道,历史的城‖阳子

作者:阳 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03 15:44:41 浏览次数:617 【字体:

严道,历史的城

阳 子

公元前316年,秦在今荥经县设置严道县,隶属于蜀国守。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的异母弟樗里疾战功显赫,还从楚国夺取汉中,被封爵于严道,号为“严君”。

公元前306年,樗里疾任秦国相。

公元前285年,秦废蜀国守设蜀郡,严道隶之。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并评价,“樗里子以骨肉重,固其理,而秦人称里智,故颇采焉。”

樗里疾封为严君,所在地严道,成为秦王朝在西南地区建立的最早行政区。

流年,早已在岁月的树上结出硕果。那些果实已在历史的遗骨上再次熟透。

秋风拂过,落叶纷飞。时光倒回,那些秦汉往事不至于荒芜。

荆棘丛生,刺穿宁静。时间无法走远,历史留下了刻骨痕迹。拜谒严道古城,以遍地丰硕虔诚祭奠。

严君,在你之前已有颛顼。他是黄帝之孙,从若水之滨走向中原。“三皇五帝”,有其位次。

阳光洒满严道古城,如洒满行走过的大地。

从昨天到今天,我们好像跋涉了很远很远的路。

薄雾散去,地阔天鸿。垒土成山,淬火铸剑,我们从混沌中走来,走过一个个玄色如铁的时代。

鸡鸣不已,诏书穿越时间的尘土,把唢呐和疼痛埋起来,把奔跑和涌动埋起来,我们的族群正在迁徙。

那喑哑的歌谣唱了无数遍,祖先坐在尘埃里,让太阳和月亮照耀我们。

石头、陶土、铜冶、城址、古道,还有骨头。

时光剥落如削铁,被时间脱水。气味、声音、颜色和样貌,已消失殆尽。

严君,那永生之地里的图谱,我们崇拜的祭献里,谁能解析2000多年前那些未知的隐喻?

今日荥经县城俯瞰(黄刚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公元前316年秦设置严道县,直至公元620年唐设荥经县,公元1380年明改设“荣经县”为“荥经县”,持续至今。

古严道城,位在今荥经县严道镇近郊六合古城坪。

古城由主城和子城两部分构成,呈正方形。西北面布子城,占地近18万平方米。

城墙遗址尚存,墙高约3米。南墙和东北角墙体较好,中段尚有城门遗址。

城东南和西南,分布面积24万平方米,那是春秋至汉代的古墓群。

古城,反映出浓郁民族特色的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以及楚文化。严道,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据载,古严道文化早于三星堆文化。

由严道而荥经,再到荥经。现严道镇为荥经县城所在地。

严道古城,一座在历史中湮没的城。

虽辉煌不再,但历史却被铭记。

坍塌的墙垣,灰尘中的瓦砾和陶罐、瓮、钵、简瓦等残片,以及秦汉漆器。

流徙的内心,一堆喑哑的时光废墟。

挽着时间之手,落英已经缤纷,内心溢满清辉。

城墙倾圮,汉砖寂寞,还有忧郁的陶器、铁器、铜器和两汉钱币。

时光填满了千年岁月,千头万绪的花木草丛,驳杂生动。

大地的本色,为时光珍藏着古城的尊荣。

擦去镜中衰老的容颜,我看见时间的另一个轮廓。

历史的脚印,还在民间行走。

肃立古城,群山环抱,眼含热泪默念,历史的深远、空旷与沧桑。

一座古城就是一部历史,宛若长轴一幅,它的每一次呼吸都是电闪雷鸣。

这,也指引我们,倾听着未来。

荥经严道古城遗址(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南锣坝出土的大批青铜器、炊具、骨器和陶器,可上溯到西周时期。

荥经县古城村出土的陶器(雅安市博物馆 供图)

我曾经有诗,写到陶,写到黑砂。

一块石头,它的沉重和隐忍,在于它失去空虚。

由此,我想到一盏灯,抑或一只陶罐。陶,严道古城享有;黑砂,荥经特有。

太多的陶罐、陶片与砂器,它们都牵动着远古的晨光,自折叠无数沧桑风雨的碛层深处醒来。

穿过陶器上岁月的尘斑,能触摸到先人长茧的手温。

每一件陶器都曾是一抔泥土,从混沌中脱胎而出。

水、泥土与火交锋后,泥土成了生活中坚硬的一部分,就像长在我们身上的一根筋骨,不可抽离。

交出泥土,交出词根上的玄机。把陶还给泥土,把泥土还给宿命。

这些陶的炊具和食具,曾经盛着多少温饱。

泥土养活了我们,我们靠着泥土作息,直到彻底用完自己。

黑色与灵魂。

坚厚的老茧和粗糙的皱纹,在岁月的演绎中正从你的体内汩汩流出,是汗、是血、是先人的嘱托?但我知道,绝不是泪。

挥汗如雨,一片片浓缩的光阴,应声而落。

淬土成金,那一场场的火焰,异彩纷呈,多像赴一场场生命盛宴。

穿梭于五光十色之中,生命在歌唱,在锤炼中相继盛开,并定格成永恒的辉煌。

手上,端着陶器。心中,端着太阳。

荥经县黑砂烧制(荥经县博物馆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春秋战国之际,楚庄王之后裔岷山庄王。于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以荥经城为中心的楚人建立了附庸于楚国的岷山王国。

荥经成为蜀国开明王朝的铜冶基地,也是铜器、牦牛、笮马贸易中心。

公元前329年,秦国吞并蜀国,并修筑从临邛至今天荥经的官道为“严道”。公元前223年,秦灭楚,迁楚庄王之后于此,故严道又名“庄道”。

严道县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牦牛道的起点。

此路在汉代,由成都起经严道至云南,并直达缅甸北部、再转至印度,此路与通往各部落的民间商路,合称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

有权威印证——荥经东汉《何君尊楗阁》摩崖石刻。

博物馆,用一个造型,就交出了身份。

它就是一双清澈透亮的眼睛,盯着一座城市的日落和日出,昨天和今天。

秘密,最早从石头里醒来,然后是翻来覆去的繁衍。

人们来来去去,他们的踪迹被岁月测量和覆盖,又被我们寻找,寻找那些时间遗下的城址、墓葬、古道、钱币与街市,以及破碎的铜器、陶片与黑砂,还有严君的治辖故事。

严道与荥经,茶马古道与丝路,仿佛又被一阵风打开。

古道与丝路,那些青石板与前行艰难的山路。压着多少惊慌,压着多少喘息的身影和山谷的回音。

山高路远,草木和石头的隐语,还有艰辛与呼喊。

所有的声音与期盼,都收集在不断前行的脚步声里。

黑暗淤积,光明又来。卸下担子,也没能减轻身体的重量。

古道至远,光阴又沿路折回。漫过古城古道,漫过坍塌的城墙和残片,漫过石头里的呼吸。

那个遥远的年代,仿佛已经从记忆中消失,那一份美好突然从脑海深处喷涌出来。

夜已深,古城早已熟睡。

当我走进历史的巷道,才感知岁月的悠长,更知道时间不可被修补、复制和再现。

时间的车轮带走了该带走的,也留下了该留下的。

何君尊楗阁刻石(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何君尊楗阁刻石》,位于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汉字由篆向隶演变的鲜活见证,更是汉帝国开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阳 子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