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闹中取静吕祖庙‖申福建

作者:申福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28 14:32:25 浏览次数:716 【字体:

闹中取静吕祖庙

申福建

吕祖庙,作为地名,内江人大都知道,但少有人去过。

绵亘蜿蜒的千里沱江在这里拐了个湾,故名岛湾,岛湾上面有座山,叫作化龙山,吕祖庙就在化龙山的最高峰。从东汉置县汉安,北周称中江,隋改内江,到成化五年(1469)前,县治所均在岛湾。岛湾那并不宽阔的平坝曾作为县治所,让人难以想象。

隔江而望,化龙山低处树木掩映,高处重重楼宇,看不见吕祖庙的半点儿踪影,真是“大隐隐于市”。民族路从内江旧城延伸过来,路牌上的“吕祖庙(佛灯寺)”,让人生疑,到底是吕祖庙还是佛灯寺?

佛灯寺山门

多少次从民族路走过,多少次想去看看却总没成行。看到内江县志中关于吕祖庙的记述,激起我的探究欲望。

民族路就在化龙山半山腰,外面是日夜奔流的沱江,靠山边才有房屋,俗称半边街。半边街的一座居民楼有个“吕祖庙(佛灯寺)”的指示牌,沿着窄窄的楼道走上二楼,一个斜坡呈现在眼前,顿生“别有洞天”之感。转入上山梯步,攀登几十级台阶,就来到吕祖庙。

吕祖庙入口

山门前小小的院坝中心,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文化墙上,镌刻着李果青、曾国武、智常等内江知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众善奉行”“有容乃大”“诸恶莫作”“俭以修身”“静以养德”“厚德载物”“明月清风”“开心一笑”“慈悲喜舍”......这些作品厚重典雅、寓意深刻,慢慢看、慢慢悟,心也就静了下来。

吕祖庙文化墙

两块碑上,分别刻着“化龙山”“龙山挹秀”。碑虽新,却让人顿生沧桑感。还有多少内江人知道此山名叫化龙山?还有多少内江人知道“龙山挹秀(翠)”曾是内江一景?

化龙山碑及龙山挹秀碑

据《〔嘉庆〕内江县志》载,“化龙山。治西里许。有朱真人遗迹。旧有观曰凌风,曰长生,有冷然、长乐洞,列邑景。”曾经的化龙山,山色葱茏,满目苍翠,沱水北来东去,白鹤翩翩起舞,符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据《〔康熙〕内江县志》载,“城西关外,朱真人之醮坛也。尚书黄福题云:‘中川城外旧仙坛,人去名存事可叹。犹记当年经过日,一鞭残月五更寒’”。因此,“龙山挹翠”“醮坛晓月”均为内江古十二景。一座山,两个内江古景,让人心生向往,那时的化龙山该有多美?挹者,舀也。“龙山挹翠”的意思是,仿佛用大瓢舀起翠绿的颜料泼洒在化龙山上,远远望去,化龙山就像一块硕大的碧玉。我突发奇想,内江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泼墨泼彩技法,是否也潜意识受到“龙山挹翠”的启示?

吕祖庙匾

山门正面挂着“佛灯寺”的匾额,背面是“吕祖庙”。

据佛灯寺(吕祖庙)寺情简介,吕祖庙始建于唐,始名长生观。

长生观,是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修炼场所。修道,就是追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安静自然,因此,道观必须安静、整洁、庄严。那时的化龙山上几无人烟,一面是波涛汹涌的沱江,一面是涓涓细流的玉带溪,应了诗句“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道家修炼的理想场所。

《〔光绪〕内江县志》如此记载纯阳观:“嘉庆十一年,奉文载入祀典。十九年,邑令顾文曜捐買县西化龙山基址,绅士罗良存等募众修建。”吕祖庙天王殿里保存有碑文,右边墙上是清乙酉举人江维斗撰、邑庠晏维齐书的《重建吕祖庙募资序》,记有“嘉庆丙子,邑侯顾如圃明府因众志创建观宇前祀,纯阳后祀……今夏闰四月久雨后楹倾圮并毁近垣……”左边墙上是安居乡学正李廷桢撰、邑庠晏维齐书的《培修吕祖庙落成刊碑序》,记有“吾邑西关外化龙山,旧有纯阳观......惜世远年湮,规模狭隘……丁亥孟夏月后殿倾圮,众议培修而艰于资用,爰禀邑侯罗公倡修,醵簿普化嚢金……”。

由此观之,长生观坍毁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建成纯阳观。清道光丁亥(1827年)纯阳观后殿倒塌,募集资重建,更名吕祖庙。

重建吕祖庙募资序

“文化大革命”中,吕祖庙被破坏,庙产划给企业,改为工厂职工宿舍,仅存地名。2009年,经市、区两级政府批准,吕祖庙更名为佛灯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予以开放,2011年被批准为内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周围沿街店铺和社区仍用吕祖庙名字,进吕祖庙路口就有吕祖庙副食、吕祖庙茶园。

吕祖庙很袖珍,面积约6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式”庭园,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厢房、后院构成,真是“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

高大庄重的风火墙

屋脊和风火墙高大庄重,造型精美,镶嵌着的瓷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于朴素中自带威严和气势。

山门上的对联是:“雨花知佛意,流水识阅心”,把看似神秘的佛教教义具象化,雨花飘洒、流水淙淙就是禅意,佛无所不在,道无所不在。

第二进殿是大雄宝殿,门柱上的对联是:“放下时何物是我,担取去那个为谁”。放下欲望后物我两忘,何必把不知为了谁的烦恼压在自己肩上。

第三重殿是观音殿,门柱上的对联是:“吕祖千秋寿,佛灯万代明”。阐明了吕祖庙和佛灯寺一脉相承的关系,千秋寿、万代明必须依赖于祖国的繁荣昌盛、万古长青。

从侧门进去,面对沱江,有一个小小的园子,花草茂盛,盆景秀雅,取名“苟园”,是“苟且算个园子”之意吧!上面的楹联是:“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出自唐代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心态。客堂以“定慧”为名,上面的楹联是:“有空多读书,无事少出门”。“多读书、少出门”,真是人生大智慧。

《〔民国〕内江县志》载:“邑之西关外,旧有化龙仙境。昔人佥曰:为朱真人名也,而不知为纯阳吕祖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历代内江县志记载可以看出,吕祖庙因朱真人而传名。朱真人,郢县(今湖北江陵东南)人,九岁慕道出家,是修为很高的道人。宋咸淳九年(一二七三),朱真人游历内江,隐于化龙山冷然、长乐二洞修炼,以清新脱俗的诗传世。

《云游布道内江》:“郭外郊西柳色芽,东流注目浩无涯。江明白白红红树,春在三三两两家。几度来临逢社燕,一樽相对到昏鸦。此邦物色吟成画,高谢山中景致佳。”这是朱真人在吕祖庙修炼时看到的春天美景。柳色青青,沱水无垠。江水澄澈,桃红李白,春到千万家。燕子呢喃,清茶相伴。江山如诗如画,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一副恬淡温馨的山水画卷仿佛就在眼前。

《题冷然洞》一:“不踏轻红尘,扁舟寄此身。江湖双短鬓,天地一闲人。换酒穿红鲤,调羹芼紫莼。醉来歌一曲,流韵满青苹。”通过渔翁远离红尘、寄身扁舟、打扮自在、闲散自如、鲤鱼换酒、莼菜调羹、对酒当歌、韵满青萍的描写,表达出朱真人超然物外、无欲无求、自在洒脱的人生态度。

《题冷然洞》二:“江山秀丽有奇峰,云水悠悠物外通。容足安夷寻达士,无缘寄语在乘风。”绿水青山奇峰高耸,云水悠悠相融相通。内江(曾设汉安戍,安夷借指内江)给了我寻找明智达理之士的机会,可惜无缘相见,只能寄语与风。这是朱真人在悟道过程中高处不胜寒的感慨。

其实,朱真人有知音,赵贞吉就是他契合心灵的知音,可惜晚了300多年。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明代名臣、学者,南宋右丞相赵雄之后。现内江大洲广场,就是以他的号为名。

传说,朱真人从化龙山腰崩裂的岩石中发现了古镜与宝剑,后把宝剑沉入沱江江心,在水面安静时可以看见剑影,因此,赵贞吉在《长生观讲学示诸生》写有“剑隐几时潭自静,丹留何处鹤重还”的佳句。

赵贞吉有步朱真人《题化龙山》原韵三首,其三:“火中雪液长灵芽,会见超腾弱水涯。井灶无心飞圣药,鸡犬有分住仙家。尽听疏树千年鹤,莫比垂阳午夜鸦。闲笑茅君成道日,渡呼人世腊为嘉。”对炼取丹药、得道成仙的历程进行了描述,有点玄妙,但其中隐含着孜孜以求的精神和众生平等的思想。

明代内江才子游宦、邓才正、刘采也是朱真人的知音。游宦在《登长生观凌风台》中,用“村酒半酣欲归去,一声清磬夕阳中”描写半醉半醒、飘飘欲仙之时,被清脆的磬声惊回现实的美妙感受。邓才正的《春游凌风台》:“春拥瑶台紫气重,五云堆里度晨钟。怪来转觉三天近,身在蓬莱第一峰”,在他心里,化龙山就是蓬莱仙境。刘采《游挹翠亭》:“信步登云阁,凝眸漫倚栏。万松盘野谷,一水带层峦。隔山闻黄鸟,登台抱翠鸾。物华难属赋,惆怅坐更阑”,既是对山清水秀的赞美,也是笔力不逮的自谦。

《培修吕祖庙落成刊刻碑序》如此记述:“俯瞰双洲,每值春风秋月,远山横翠,江水澄清,岚光映澈之中,翻觉蓬莱方丈未必有如斯之境界,诚属吾邑之大观......”那时,在吕祖庙俯瞰,眼前是一片引人入胜的洞天福地。

而今,除了苟园外临江绝壁上的小平台,其他三面都被楼房包围。随着三桥贯通、甜城湖建成,大洲坝、小洲坝已隐入湖底,再没有北渡“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味,再没有星星点灯的满江渔火,再也听不到那低沉浑厚的沱江号子,让人不免产生淡淡的愁绪。但看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向远处延伸,一座座桥如彩虹卧波,不由自主地为这飞速发展的时代点赞。

内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匾额

吕祖庙很清静,和尚加居士不到十人。据大师傅介绍,“即使节假日,来庙里上香的人也不多,正好可以清修”。出家人可以清修,但社会要发展,芸芸众生要生活,怎能停下匆匆的脚步来清修?

站在小平台上,清风拂过我的脸,温暖中带着馨香。这清风在历史的长河中辗转腾挪,或许拂过长生观,拂过纯阳观,拂过吕祖庙,如今拂过我的脸,这风会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又回来呢?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申福建(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供稿: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