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紫光阁入画功臣阿忠保

来源:志中阿坝 发布时间:2024-05-31 14:28:17 浏览次数:463 【字体:

紫光阁入画功臣阿忠保

在理县屯兵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的英烈。他们在保卫祖国统一的战争中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其中不乏英杰名垂青史者。阿忠保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阿忠保,理番厅人氏(今理县甘堡乡甘堡村)。其先祖是西藏阿里地区部落大头领,于安史之乱时随藏王出兵援唐平叛,平叛结束后留驻当地(即后来的理番厅,现在的理县),仍为大头领。

阿忠保从小生活在行伍家庭,因自小习武,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有抱负的青年。

乾隆十七年(1752年),苍旺土司因叛逆而被朝廷诛杀,清政府在理番厅实行改土归流。

阿忠保

苍旺土司曾管理的理县地区被划分成了五个屯,即杂谷屯、甘堡屯、上孟屯、下孟屯、九子屯,统称“五屯”。

五屯官员,朝廷定为一百名,分别为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各种官阶都分有额设和增设两种。原来的部落大头人都任额设守备。

当时,杂谷屯、甘堡屯各设两名额设守备,上孟屯、下孟屯及九子屯各设一名额设守备和一名增设守备。

各屯额设守备为:杂谷屯高、包两家,甘堡屯芶、桑两家,上孟屯苍家,下孟屯沙家,九子屯杨家。

阿忠保便是甘堡屯芶氏家族的第一任守备,人称“芶氏•阿忠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诺木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相勾结扰边作乱,清廷调用屯兵平叛。在平叛战斗中,阿忠保战功卓越。

随师回京后,皇帝赏阿忠保戴花翎,赐官三品,行营都司委牌,封授“巴图鲁”名号,并享紫光阁绘像殊荣。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借口西藏当局征购贸易太重(即税收太重), 又以边贸食盐中掺沙土为辞,挑起事端,在沙玛尔巴的挑唆下,武装侵入西藏境内,大肆烧杀抢掠。西藏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全藏大震,八世达赖、七世班禅飞章向清朝皇帝告急,请求朝廷出兵。

清政府第一次反击侵略军时就调用了四川屯兵,其中五屯屯兵数千名,第二次又调了五屯屯兵千名。

在这次反击廓尔喀侵略军入侵西藏的战争中,被调参战的理县五屯官兵最能吃苦耐劳,作战英勇,每战必为先锋,为捍卫祖国西南边陲,抗击侵略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战争结束后,举国同庆这次反击战的胜利,清政府除命屯土首领入朝觐见皇上外,还特命参战的屯土将士进京庆贺并赐国宴。

在大庆的同时,乾隆皇帝还追封在这次战争中牺牲的五屯将士共1211名祭葬恤赏如例,俱入昭忠祠(《理番厅志》卷三)。

《清史二十四卷》记载,理番厅的木泰尔和阿忠保保国战功卓越,不仅升授副将衔,赏花翎,赐名“宁都巴图鲁”名号,还将他们列入廓尔喀后十五功臣。

相传,乾隆叫阿忠保留在京都,并赐一格格为妻,但阿忠保奏道:家有妻儿、老小,他在外多年想回家乡,请皇上恩准。乾隆见他去意已决,准奏。所赐格格不领受,就将其一套衣服带回去,表示跟随。

阿忠保谢恩,带着那套格格衣服回到理县甘堡老家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了。

由于这套衣服很漂亮,于是当地妇女都争相效仿,后来就演变成了理县地区五屯妇女的服装样式。

由于山区风大,于是就有了头帕;天气寒冷,就加了腰带。阿忠保家的守备传至民国,共六代,最后一名守备芶宗华(原理县政协驻会委员)已过世。

千年烽火已过,然而那些保卫祖国的五屯将士们永远值得后人缅怀。

阿忠保老死于家中,上奏朝廷后得到朝廷的抚恤,葬于甘堡村山上,最高处那座圆形墓便是他的坟墓。

“文化大革命”前,墓的前面有供桌,两边有大青石狮子,并有双斗桅杆,很是壮观。

“文化大革命”中都遭破坏。后来,他的后代将找回来的青石狮子重新立在墓的两旁。

来源:志中阿坝

供稿:理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志中阿坝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