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寻访太平楼‖王代伦

作者:王代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6-08 15:34:42 浏览次数:721 【字体:

寻访太平楼

王代伦

太平楼与唐明皇

说起要去寻访绵阳市游仙区太平楼,我与老贾都兴奋不已。我们一大早从绵阳乘车出发,逆碧蓝的芙蓉溪而上,40多分钟就到了梅子坡。薄雾飘绕的太平场,即刻映入我们眼帘。这个地方,因太平楼而得名。2019年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前,是原太平镇人民政府驻地,现归属游仙区忠兴镇,叫太平场。

清代太平楼古镇

“太平楼咋看不到楼?”老贾说这是太平场“一怪”。我笑答:“所以我们才来寻访嘛。”

一个地方的命名,不会也不能无中生有。事物命名,都有依据。有的采用写实命名,如石马因地势平坦叫作石马坝;张家湾、李家沟等,皆因起初张姓或李姓人家坐落在那个山湾或山沟里;绵阳之所以称为绵阳,因古绵州城在绵山之南、绵水之北。有的根据历史文化传说取名,如魏城铁炉村,传说三国魏延北伐在此屯兵建造铁炉打造兵器而得名。当然,有楼并不一定就会把该地命名为某某楼,如绵阳龟山建有越王楼,那一片地方却叫开元场或剑南路东段。太平场在历史上应该有一座楼叫太平楼。有志为证:清同治《直隶绵州志》记载,“太平楼,治北太平场西半里许,遗址尚存,山阿侧有南山寺。”

南山寺

那么为何在太平场这个地方建楼?为何名“太平楼”?初建于何时?具体位置在哪里?太平楼是什么样子?

明王统《碑记》说,“明皇幸蜀驻跸于斯,闻禄山既诛,喜曰‘天下太平矣!’命建楼以志之。今寺(南山寺)距楼址仅五百步,不知建于何时。有前宋宝庆间碑石,刻口缺,无从辨认。古迹湮废,不独斯楼斯寺为然矣。”

中华民族历史久远,文化厚重。历经兵燹地震大火等天灾人祸,很多史料包括碑刻及建筑等实物,残损缺失严重,所以,口耳相传又成为文化、历史包括地名传承的重要方式。

关于太平楼的来由,南桥村一位姓王的大爷饶有兴致地告诉我们,他是20世纪70年代绵阳县忠兴中学首届高中生,当地口耳相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唐朝,唐明皇李隆基于“安(禄山)史(思明)之乱”(755—763年)后,带领大臣及后妃等数百人,仓皇出逃,沿金牛道,经剑门到梓潼大庙山。一位状元出身的杨姓官员,混乱中携带曾经的青梅竹马狄妃私奔,为躲避官兵追捕,身体单薄的他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途中病倒,至太平楼这个地方,双双病故。唐明皇闻言爱妃与部下私奔,龙颜大怒,随后也赶到此地。安史作乱,后妃出走,国与家皆不幸,令唐明皇感慨万端,悲伤至极。恰在此时,一位大臣来报:安禄山被诛,安史之乱平息。唐明皇大喜,曰“天下太平矣!”随行官员及当地百姓欢呼雀跃,高喊“皇帝万岁万万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李唐江山巩固,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庆幸之余,唐明皇即刻口谕命在此建楼并赐名“太平楼”,以兹纪念。

这个地方因此叫作太平场,后来更名为太平乡、太平镇等(20世纪“文革”时期名为永胜公社),并成为政府治所(驻地)。老百姓干脆把这个地方叫作太平楼。“走,赶太平楼!”逢场天周边群众相互邀约去太平赶场,进行货物买卖交易,街道、商铺、市场及公共服务逐渐发展起来,今太平场面积已达一平方多公里。我们到太平场恰逢赶场,站在五路口,一派繁华景象,街道纵横,车辆穿梭,商铺林立,熙熙攘攘。

由此推测,太平楼初建于唐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执政末年,至今已有1300余年。具体位置距南山寺“仅五百步”“治北太平场西半里许”。南山寺位于太平场西,其位置古今应无大的变化。“治北”指清代同治时绵州治地的北面,即太平场所处位置。据此,当年的太平楼大体应在南山寺下面与今天太平场五路口更西的交汇处。太平古楼,青山环抱,芙蓉溪绕流。

当初的太平楼是一座什么样的楼?笔者还没有看到有关史料记载。20世纪70年代末,笔者10岁左右,在父亲教书的位于梅子坡的永胜公社初中学校读书,当时太平场只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200多米长的街,在街的东端,公社办公大院对面有一戏楼,有时用于公社开社员大会,当时我以为这就是太平楼。南桥村王大爷说,五路口曾有一建于清末的牌楼,很高大,两楼柱之间汽车都能开过。戏楼牌楼今天也已被鳞次栉比的楼房替代。1300年前的太平楼,既然是皇帝命建,我想,即使没有都城、州府、郡县治所修建的楼阁那么恢宏豪气,也应该有三五层八九米高吧,飞檐翘角,琉璃金顶,雕梁画栋……不然,怎么向皇上交差呢?遗憾的是,当年的太平楼由于木质材料及无数的战乱等原因,不知毁于何时,清同治时只能看见尚存“遗址”。更遗憾的是,由于多方面条件所限,最终没能恢复重建。

一座楼的来由与皇帝直接关联起来,考察天下名楼,实属少见。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等多是位置优越,处于或紧邻都市,尤以文人墨客之名篇描写而彰显。越王楼也是因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越王做绵州地方官时修建,加上百余首诗文的渲染而扬名。由于太平楼位置在偏僻的小地方,又不在如金牛道等交通要道上,难于吸引显赫官员及诗文大家前往,自然很难成为名楼。但从有关民间传说与州志及碑刻,可看出太平楼和唐明皇的联系,凸显了太平楼的与众不同。况且,“太平楼”寓意着人们企盼和祝愿天下太平与生活美好呢。因此,太平楼今天不管是在与不在,它始终是我们心中的名楼。

太平楼的文化价值,值得绵阳重视与挖掘。绵阳既有唐代皇子所建越王楼,又有唐代皇帝命建的太平楼,这不是世上唯一吗?

南山寺与九龙碑

“南山寺不在南”,这不仅是绵阳游仙太平场的一怪,也是世上之怪。好奇心驱使我们去今忠兴镇南桥村(原太平镇南山村)的南山寺探个究竟。

我们从太平场五路口,往西转过状元街出头,爬一小段缓坡,二十三级石阶之上的南山寺正大殿就矗立在眼前。

南山寺与曾经的“太平楼”互为近邻,且都在太平场西。州志碑刻有载:治北太平场西山阿侧有南山寺;今寺(南山寺)距(太平)楼址仅五百步。既然是以东西南北方位取名,那么,此寺为何不名为西山寺呢?如绵阳也有南山寺、西山观,就因其寺、观在城南与城西之故。常理告诉我们,位于太平场西的南山寺,初始名应该不叫南山寺,那叫什么寺呢?

在民间口耳相传的一个与太平楼故事相关的故事,解开了我们的疑惑。南桥村的唐大爷又为我们娓娓道来。话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带领大臣及后妃等,来到梓潼大庙。状元出身的杨姓官员,混乱中脱去官服,身着蓝衫,携带心上人狄妃娘娘出逃。官兵紧追不舍,他们跋山涉水,忍饥挨饿,勉强支撑到太平场这个地方,双双而亡。当地百姓看到有贵人亡故于这偏僻乡野之地,将其分别安埋,后来知其身份,就分别将两座坟取名状元坟、娘娘坟,并在山阿修起寺庙塑像供奉。人们依据男性亡者身穿蓝色长衫,便将此庙叫作蓝衫寺。该寺后遇兵燹等,多次损毁与重建。随着蓝衫寺香火渐旺,殿宇增加,大雄宝殿、观音殿等修葺一新,寺庙规模达一二十亩,住持就依据蓝衫与“南山”音近,而改名为南山寺。南山寺所在的村也叫作了南山村。

太平场的南山寺颇有名气,寺藏“九龙碑”更是声名远播。

南山寺九龙碑

左侧一间不大的殿堂里,供有一尊菩萨,一块九龙碑,又称九龙圣恩碑、万岁碑,碑高1.38米,宽0.54米,0.22米厚。碑身正面左右两边各有3条龙盘绕,中间刻有“祝厳皇帝萬嵗萬萬嵗”9个楷书大字,碑首二龙戏珠,碑座下以力士为四足,案下刻有莲花盛开。创作者匠心独运,采用阴雕、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飞龙腾跃祥云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碑背面刻文,“诗曰:梓匠兴功在寺中,左右二凤九条龙,中位常坐皇帝走,世代留名圣古踪。成化十四年仲二月二十二日乙卯。”由此可知九龙碑刻的要意,此碑是1678年当地手艺精湛的匠人师傅雕刻的。

“明明只有八条龙为何叫九龙碑?”有人不解。我们参观与查阅有关九龙碑或九龙壁的实物与介绍,几乎都是实打实地雕刻有九条龙。这正是南山寺九龙碑构思立意与表现手法新颖特别之处:实刻八条龙,加上当今皇帝这一真龙天子,刚好就是九龙了。南山寺九龙碑,可谓虚实相生,给人留下想象空间,颇具魅力。

“九龙碑为何会出现在太平场呢?”同行的老贾问寺庙住持。住持笑而未答。我抢过话题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封建王朝,只要有感皇恩之士,有能工巧匠,就有可能出现类似九龙碑的杰作。联想到唐明皇平息安史之乱,在太平场命建太平楼,一片“皇帝万岁万万岁”欢呼声,加上太平场及周边不乏能工巧匠,九龙碑出现在这里,自然就不足为奇了。这块九龙碑也经历了风风雨雨,避过了一次又一次劫难。据曾在太平乡工作过的周大爷说,九龙碑是30多年前群众从地下小心翼翼地“请”上来的。

稀世的九龙碑现今很难看到了,九龙碑成了绵阳游仙太平场南山寺的镇寺之宝,南山寺也因此碑而闻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王代伦(四川绵阳人。1985年6月毕业于绵阳师范专科学校。现为绵阳市游仙区财政局三级调研员,游仙区决咨委社会发展组组长,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教书育人文集》《做与思文集》《岁月叙事》《行走游仙乡间》《日子悠长》等著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