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立体山水,彭派之城,何以彭州?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4-09-28 16:02:37 浏览次数:726 【字体:

成都地名溯源

立体山水,彭派之城,何以彭州

“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关于彭州,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文化底蕴

虽千年历史浩如烟海

但彭州故事总灵动婉转

一起回溯彭州本源

寻找悠远的文化记忆

在立体山水画卷中

享人间烟火,感“彭湃”万千

彭州风光

图源: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回本溯源,方觉历史悠悠

彭州古为蜀国之地,秦国灭蜀后推行郡县制,始于今彭州境内设立繁县,此为彭州建置的开端。两千多年来,虽历经变迁,但县的设置一直未变。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置彭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始名彭县,1993年撤县设市设立县级彭州市。

彭州因何得名?

有关彭州得名,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州得名。认为今彭州市是沿用唐时彭州的名称。

《旧唐书•地理志》载:“垂拱二年分益州之九陇、濛阳、唐昌、导江等四县置彭州”。

二说:因古彭国得名。持此说者引《尚书·牧誓》“庸、蜀、羌、髦、微、卢、彭、濮”参加武王伐纣的记载,认为其中的“彭”就是彭县,《大元一统志》载:“彭州即古彭国”。明《蜀中广记》、明天启《成都府志》、清《读史方舆记要》、光绪《彭县志》均有相同记载。

彭州为何以“彭”命名?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以岷山导江,江山出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以名州。”

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也有“垂拱二年分益州之九陇等四县置彭州,取古天彭阙之名”的记载。

古“彭”字为形声字,左为一直立大鼓,右边三撇像鼓声轰鸣的声波,形象地阐释了击鼓时发出的声音,故而彭州以“击鼓奋进,尚德鼎新”为城市精神语。

“彭人击鼓”石雕塑像(图源: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天彭门(阙)在何处?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彭门山在彭县北三十里,两峰对立,其高若阙,名天彭门。”清嘉庆《大清重修一统志》亦有“彭门山在彭县西北,有牛心山、彭门山,隔江对峙”的记载。即如今的彭州市丹景山镇。

关口乃湔江河谷出口“两山相对”的俗称,即古之天彭门(阙),江的两侧一为寿阳山,一为牛心山(图源: 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万千山水,尽显自然本色

彭州,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境内地貌为“六山一水三分坝”,辖区面积1421.43平方公里。境域北部是群山争拱、风光秀丽的山区,最高点太子城海拔4814米;南部是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平原,最低点乌鸦堰海拔489米。整个地势,宛如一把巨型浮雕靠背椅,上倾斜而高峻,下平坦而宽阔。

彭州山地整体属龙门山脉南段,分三个支脉,即玉垒山支脉、蓥华山支脉和光光山支脉,在这三大支脉中巍然耸立者比比皆是,有形如擎天柱的避暑胜地白鹿顶,有险峻葱郁的天台山及其典型“飞来峰”,有以牡丹名世、峰峦叠翠的丹景山,有峰如莲萼、溶洞诡谲的葛仙山......

涌华寺日出美景(图源: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湔江,彭州人的母亲河,古又称湔水、濛水、玉村河,是沱江上游的三大支流之一。湔江初出北部后山为涓涓细流,蜿蜒南去,流量渐增,至关口出山呈扇状流向东南平原,分流为九条河流: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小濛阳河、濛阳河、白土河、新润河、新开河和清白江,造就了“湔水九分”的壮阔场景,滋养着彭州大地。

湔水湍湍(图源: 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彭州生物资源复杂多样。有植物226科、3389种,其中不乏珙桐、光叶珙桐、银杏、红豆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野生动物有25目100科222属331种,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云豹、牛羚、金雕、绿尾虹雉等32种。

距瓣尾囊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图源: 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人文烟火,且叹彭派传承

彭州人文肇早,西汉扬雄《蜀王本纪》中记载:“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湔山湔水均位于今彭州境内,而祭祀鱼凫的庙堂,据清光绪《彭县志》记载为彭州通济镇阳平观。

据此专家推测,三千多年前,蜀王柏濩带领蜀山氏人翻越龙门山进入湔江河谷,在湔江两岸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并建都瞿上(今通济镇海窝子),是古蜀文明的核心区域。

海窝子古镇,每年定期举行古蜀文化祭祀祈福活动(图源: 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彭州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多件文物被列入“中国文物精华”名录,并被国家、省及成都市多家博物馆收藏。彭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5081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9件(套)。商周青铜器、秦汉钱币、汉代画像砖、隋唐石刻造像、宋代金银器等,折射出古彭州的璀璨文化。

左是西周象首耳兽面纹铜罍;右是宋代菊花金碗(图源: 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山川胜景,物华天宝,彭州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深深吸引着历代名流。西汉蜀郡守文翁治理湔江,造就了利在千秋的湔江堰水利工程;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这里驻军屯垦、种桑养蚕;唐、宋名家王勃、杜甫、高适、陆羽、陆游,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清代学者李调元、黄云鹄、何绍基等,均留下歌咏彭州的传世佳作。

陆游著《天彭牡丹谱》(图源: 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彭州市花牡丹,自唐以来便名扬天下,故唐人将天彭比于京洛,号曰“小西京”。到南宋,天彭牡丹与洛阳齐名,陆游赞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彭人爱牡丹,自古而然,且留下“花州、花村”之名作为文化地理标志。

自1985年起,彭州市已累计举办40届天彭牡丹花会(图源: 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千年古城,市井烟火,那些五味交织而成的地域风味也在代代传承中悄悄刻进彭州基因。酥脆化渣的军屯锅盔、皮脆肉嫩的九尺板鸭、脆爽弹滑的九尺鹅肠、一鱼多吃的小鱼洞冷水鱼、滋味悠长的龙门山老腊肉、油亮鲜润的罗万烫油鹅、甜麻香浓的磁峰麻饼……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美食,由口入心,成为彭州独特的城市名片,一路澎湃,用味道征服距离。

彭州美食:军屯锅盔、九尺鹅肠、小鱼洞冷水鱼、磁峰麻饼(图源: 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彭派之城,续写辉煌篇章

在四川成都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彭州,正以它独有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2022年上榜全国百强县榜单第95名,2023年再度入围第92名。

六大特色产业如同六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热土之上,照亮彭州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桶油”

彭州拥有1000万吨/年炼油和8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年产高品质汽柴油350万吨、化工原料300万吨,保障了成渝地区45%的汽柴油和全川85%的航空煤油,以及西南地区60%的化工基础材料,年产值超600亿元、年税收超100亿元。

“一罐气”

川西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1112亿方,一期4个平台已全部建成投产,年产能20亿方天然气。成都氢谷累计引育华能氢能等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11个,年产氢气18万吨,成为四川最大、成都唯一的氢源制备基地,彭州正着力打造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

“一副药”

作为全省起步最早、三次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中医药产业聚集地,彭州已聚集医药健康企业237家,医药制造业年产值达100亿元,年销售额超亿元中药单品10个。

“一片天”

彭州拥有全国最大的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以发展航空动力、智能装备制造、高端再制造及通用航空等先进制造业为主。“天空之眼”在全省率先实现空域“审批制”变为“报备制”,打造了无人机8大测试场地和14大测试场景。

“一篮菜”

蔬果年交易量800万吨,交易额600亿元;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含复种),年产量235万吨以上;南方种谷年育苗能力2亿株,常年示范新品种1200个。

“一金山”

拥有5个国家级自然资源品牌和3个4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形成了龙门山民宿特色IP,彭州正着力打造山地户外运动高地,打响“龙门山”旅游品牌。

彭州

一座依偎雪山、绿意环绕

推窗见景的山水之城

一座生机勃勃、历史悠悠

烟火袅袅的彭派之城

从“一桶油”的彭拜动力

到“一罐气”的清洁能源

从“一副药”的济世情怀

到“一片天”的翱翔之梦

从“一篮菜”的丰饶土地

到“一金山”的壮丽风光

用“彭派生活”实力讲述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彭州航拍图(图源:彭州发布 )

来源:成都方志

供稿: 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