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草堂书院的前世今生||贾登荣

作者:贾登荣 来源:锦点 发布时间:2025-01-06 13:52:34 浏览次数:452 【字体:

草堂书院的前世今生

贾登荣

从杜甫草堂南门进去,穿过“景杜堂”,远远就能见到杜甫的塑像以及大雅堂。在大雅堂东侧,一片葱郁清幽的楠木林中,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院子,门上悬挂着四个醒目的大字——草堂书院。

草堂书院?以前似乎没有听说过。这个书院发生过什么故事呢?带着好奇,笔者一次又一次走进书院,走进历史典籍,去探访草堂书院的前世今生——

草堂书院

草堂书院的建立与兴盛

踏进书院大门,在大厅一侧的墙壁上,镶刻着元代李祁(1299-1368)撰写的《草堂书院藏书铭》:

“秘阁嶣嶤,丽於层霄,群公在天,远不可招。圣贤之书,有图有籍。如山如渊,浩不可觌。矧兹蜀都,阻于一隅,去之万里,孰云能徂,惟兹达可,有恻斯念,稽于版籍,询于文献,北燕越南,西陕东吴,有刻则售,有本则书。仆输肩頳,车逓牛汗,厥数惟何,廿有七万。载之以舟,入于蜀江,江神护呵,翼其帆樯,爰至爰止,邦人悦喜。藏之石室,以永厥美。昔无者有,昔旧者新,畀此士子,怀君之仁,朝承於公,夕副於室。家有其传,维君之德,在昔文翁。肇兹戎功,建学立师,惠于蜀邦,维兹达可,宜世作配,惠兹蜀邦,罔有内外,嗟嗟士子,尚其勉旃,毋负于君,惟千万年。”

从这篇铭记中我们得到如下信息:一是书院的建造者叫做达可,二是达可从各地购买收集了27万册图书,收藏在草堂书院中。

那么,达可是何许人也?这还得从四川建省的起始时间说起。

1271年,忽必烈称帝,正式建立了元帝国,但此时,元与南宋的战争并没有结束。尤其是四川,南宋军民一直在做英勇顽强的抵抗。蒙古大军时进时退,并没有在四川站住脚,所以,元朝当时建立的四川尚书省治所在兴元(今陕西汉中)。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卫王赵昺跳海自尽,宣告南宋抵抗自此彻底失败;不久,四川军民的抵抗也才慢慢停止。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6年),四川省省会才定在成都。也就是说,从这时起,元朝才正式行使对四川以及成都的全面统治。因此,这位修建草堂书院的达可,应该是1286年以后在四川成都任职的元代官员。

根据这个线索,研究者认为,建草堂书院的蒙古人叫纽憐(一说也速答儿),字达可。达可的祖父孛罗带随蒙哥进军四川,从此,这个蒙古家族便定居于四川了。达可是在四川出生长大的,后来到京城为官,元顺宗天顺年间升授为秘书大监,退休后返回成都定居。晚年的达可,用私人财富,在紧邻杜甫草堂的地方修建了草堂书院;并请求朝廷将诗圣杜甫赐封为“文贞”的谥号——这个谥号在古代可是最崇高神圣的。接着,达可又从江南各地购买了大量书籍收藏于书院,使草堂书院成为与文翁石室、扬雄墨池并驱的成都三大书院之一。

元人张雨在《赠纽憐大监》的诗中赞叹说:“论卷聚书三十万,锦江上数连艘。远追教授文翁学,重叹征求使者劳。石室谈经修俎豆,草堂迎诏树旗旄。也知后世扬雄在,献赋为郎愧尔曹。”诗后张雨注解说:纽怜“请以蜀文翁之石室,扬雄之墨池,杜甫之草堂,皆列学宫,又为甫得谥曰‘文贞’。以私财作三书院,遍行东南,收书三十万卷及铸礼器以归。虞奎章纪其事,邀予赋诗如左。”

元朝官员、学者、诗人、四川人虞集(1272—1348),也有一首《送秘书也速答儿大监载书归成都》诗,记录了达可修建草堂书院的事迹:“连舸载书三十万,雪消春水上成都。列仙歌舞成烟雾,世将旌旗属画图。定有洪儒堪设礼,岂无佳客共投壶。子云白首归无日,独抱遗编隔五湖。”

草堂书院内景

清代学者朱彝尊在《日下旧闻》中称:“书院之设,莫盛于元。”据不完全统计,在元朝统治中原的98年之内,一共新建书院282所,修复书院124所。元代为何重视书院建设呢?元初,一些士大夫为抵制这个少数民族政权,便归隐山林兴办书院,以延续“圣贤一脉”。对此,元代统治者十分赞同并“上倡之”,对书院予以保护和支持。

元世祖忽必烈更是十分尊崇文化、推重儒学。他的国号“大元”即取《周易》“乾元”之义,凸显了忽必烈对中原道统的重视。

忽必烈即位的第二年(1272年)即下诏:“宣圣庙及管内书院,有司岁时致祭,月朔释奠,禁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侵扰亵渎,违者加罪。”并三令五申“凡有书院,亦不得令诸人骚扰”。后来,元朝又多次下诏,明令禁止官员和军队侵占书院财产,以图恢复被战争所破坏的儒家伦理纲常、社会秩序。规定“州县学以及书院,凡生徒肄业于是者,守令举荐之,台宪考核之,或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意思是说书院里面的学生,毕业之后经过官府的考核,可以直接授予官职。所以,元朝成为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一段黄金岁月。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身为蒙古人,长期生活在中原的达可,才动用私人财产修建草堂书院,并广搜典籍收藏,延请名师讲学,为元朝培养大量人才。元人文礼恺的《金华书院记》记叙了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在今四川射洪市创建金华书院之事,从其记载的“至正改元冬,监县柏延建言,请择地创拾遗书院。又援墨池、草堂、眉山例,请建山长员,以职教祀朝省是”的表述句可知,当时成都的草堂书院聘请过某位学者担任山长(书院负责人),由山长负责讲学,统领院务。但由于资料缺失,无法知道山长的名姓。

岁月流转,书院更名

随着朝代更迭,岁月流逝,草堂书院也出现院舍破败的情况。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三年(1500年),时任四川巡抚的钟蕃(1438-1516),对杜甫草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葺。

钟蕃,字廷芳,又称潘蕃,嘉兴府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县)人,曾任两广总督、左都御史等职。明代大学士杨廷和在《重修杜工部草堂 记》中记录说:“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从这段记载可知,因为杜甫草堂破败几近废弃,钟蕃于是倡议,重新修葺了草堂;在修葺杜甫草堂的同时,也修葺了草堂书院;书院的位置与草堂祠堂并行,都在正门之后。

不过,也有记说是明代巡察使姚祥修葺的书院。但通过查阅史料,发现姚祥并未在四川做过官,只是在担任巡察使期间到过四川而已。一个出差的官员要修葺书院,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似乎也是难以成立的。

草堂书院正门

到了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草堂书院被更名为“浣花书院”。几年前,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整理馆藏文物时,发现了绘制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杜工部先生小像》。当施工人员修缮维护时,无意间摸到石碑背后竟凹凸不平,翻开一看,才发现刻有“浣花书院”四个隶书大字。这个发现,实证了草堂书院曾经更名为浣花书院的史实。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浙江鄞县人张时彻任四川巡抚期间,又对书院进行了维修翻新,且将草堂书院更名为“少陵书院”。

新发现的浣花书院碑(拓本)

明末清初,各地起义烽火不断,社会陷入动荡,这也使得全国书院雪上加霜。尤其是四川,书院破坏尤其严重。“所在屠灭,郡邑为墟”“文学诸生,谋生犹恐不给,奚暇诵读”。相当一批书院毁于兵火、院产或“为土豪所占”,或并与寺僧,以致“讲席久虚”,书院呈现出十分凋敝的局面。清王朝稳定大局后,在恢复社会秩序的同时,书院也再次受到重视。清乾隆末年,四川按察使顾晴沙主持修葺了草堂书院,也定名为“少陵书院”。

清代四川学政吴省钦在作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重修少陵草堂后祠碑记》中就说,“成都少陵之草堂,今榜曰少陵书院”;同时,吴省钦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所作的《潼川草堂书院碑记》中,除记录乾隆时期梓州(今四川三台县)草堂书院的建设情况外,还言及当时成都的少陵书院:“今成都草堂寺之西,少陵书院为草堂故址,韦庄尝继少陵居之。彼书院之名,开元初领以学士一人,典守秘籍。

宋则以之名诸儒讲学之所,即奉祠胥在是焉。”这说明,草堂书院在这个时期的名称确定为少陵书院,而且地址在草堂旧址处。然而,在过了仅仅25年后的清嘉庆五年(1801年),成都知县张人龙在捐建芙蓉书院时留下的记载却如是说:“旧有少陵书院,久湮”。这说明,在清嘉庆初年,少陵书院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复存在了。打这以后,草堂书院便彻底湮没于历史尘埃中,渐渐被人遗忘。

草堂书院再度回归

为让人们记住草堂书院这座曾经的文化圣殿,2017年起,杜甫草堂博物馆启动恢复重建草堂书院工程。经过四年建设,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一座两重三进四合院与一幢单体古建筑合并组成的草堂书院,于2021年宣告落成。这标志着草堂书院从此携书香文气,再度回归浣花溪畔。

进入书院大厅,左右两侧分别悬挂着元人李祁撰写的《草堂书院藏书铭》以及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撰写的《重建草堂书院记》;同时,还镶刻有可达万里之外往成都运书、建造草堂书院的故事,以及草堂书院的平面图等等;此外,还对中国书院、四川书院的起源、发展等作了介绍。

进入内厅,一侧是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书房,一侧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四川大学培养出的第一位博士缪钺先生的书房。之所以设置叶圣陶、缪钺书房,是因为他们二人都与杜甫草堂有着深厚的渊源。叶圣陶先生曾为草堂题写了篆书“工部祠”,至今悬挂于草堂中;而缪钺先生是四川省杜甫学会首任会长、《杜甫研究学刊》首任主编。

再往里走,两边是国学讲堂教室。书院经常邀请各界名家前来这里讲学,普及国学与书院文化。在书院的最里面,是藏书3万余册的草堂图书馆。这里的藏书,很多是社会各界捐赠的。从标识中可以知道,捐赠图书的有:四川省内各家出版社、新华文轩、省作家协会、省参事室、省文史馆、 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省诗书画院、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永陵博物馆,还有中宣部印刷发行局、西泠印社、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图书品种涵盖政治、军事、文化、哲学、历史、地理、宗教等方方面面,既有中国传统经典,也有当代名家名作;既有小说散文,也有诗歌书画;既有成年读物,也有少儿读物。更难得的是,这里集中了一大批近年来天府文化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深入认识四川,了解天府文化的内涵,打开了一扇扇明亮的窗户。

草堂书院图书馆

漫步在古典幽静的草堂书院,一幅跨越八百年的历史画卷不断在面前展现。嗅着那浓浓的书香,心里默默祝福:愿涅槃重生的草堂书院能真正成为:“书香传习圣地,中国诗教之北辰,巴蜀文雅之渊薮”;通过书院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诗户书文贞德馨,书院初祖千载脉传”。

来源:锦点

文/图 :贾登荣

来源: 锦点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