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史海探秘】从蚕丛谈古蜀文明的华夏渊源‖宋翔 李后强

作者:宋 翔 李后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01 11:42:34 浏览次数:160 【字体:

从蚕丛谈古蜀文明的华夏渊源

宋 翔 李后强

近年来,考古学和文献学的发现证明,古蜀文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华夏文明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黄帝、蚩尤等与蜀山氏有关的华夏先祖肇始于蜀地,后开枝散叶到了全国各地。昌意后裔蚕丛氏在东周时本为蜀侯,率先称王,继而在周时期蜀地相继出现了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蜀王。因此《路史》总结道:“蜀王每世相承为黄帝后”。

其实,元代的《通鉴续编》也提到蚕丛、拍濩、鱼凫三者“同号蜀山”,将他们统统归于黄帝家族蜀山氏。《成都府志》中有更具体的描述:“蜀先人肇于人皇之际,至黄帝,子曰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后封其支庶于蜀,历夏、商始称王,首名蚕丛,次曰鱼凫。”这段话信息量很大,大意是蜀地本就是人皇肇始之地,黄帝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女,后代在此历夏商之后,才有蚕丛称王的事件。对这段历史,《四川通志》载:“昔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历夏商周至蚕丛嗣为蜀侯,周襄王时称王,治瞿上。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国人从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皆蚕丛氏之子。”

以上文献内容,在《史记正义》里也有体现。这些都表明蚕丛很有可能是黄帝一脉,甚至更将蚕丛出现的时间精细化到了东周襄王时期(约公元前652年)。这与《华阳国志》等文献记载的“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的蚕丛出现时间在“周失纲纪”之后相符。这也就意味着,蚕丛氏开创的古蜀王朝,是在三星堆被埋后四百多年才出现,蚕丛氏与三星堆并没有关系。而且蚕丛到开明古蜀王朝直到被秦灭(公元前316年),仅仅存续了336年,与我们之前认知的成千上万年历史的古蜀王朝差距竟如此之大。

对于蚕丛氏开创古蜀国的过程,四川很多地方志也都有详细记载,尤其是《绵竹志》:“绵竹,古蜀山氏地。蜀自黄帝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女枢(昌蒲),生颛顼高阳氏,封其支庶于蜀,历夏商,周武王伐纣会于牧野,蜀与焉。职方氏(周行政区划)以梁雍为蜀国。东周襄王(约公元前651至公元前619年在位)时,蚕丛氏史称王。”这段话大意是:三星堆区域的绵竹,原为蜀山氏,一直到夏商都属于黄帝家族。牧野之战后,周将这里的梁州、雍州合为蜀国,直到东周第六代君王周襄王即位元年,纵目的蚕丛氏称王。

清代著名史学家纪大奎主编的《什邡志》中,将蚕丛家族的来由也做了解释:“蜀西南夷旧有君长,谓黄帝,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也。夏商因之,武王牧野之战会,蜀与焉,号蚕丛氏。周襄王元年,蚕丛氏称王治瞿上。”这段话大意是上古之时,西南地区君长是黄帝,其子昌意娶了蜀山氏女。到了夏商时期,他们仍叫蜀山氏,直到商末周初时期,武王伐纣,蜀参与商周的牧野之战后,便改为了蚕丛氏。

商朝末年,以纣王为首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而周文王姬昌对内重用贤臣,对外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使诸侯纷纷依附。周武王姬发继位后,继续向东扩张,公元前1046年,联军进至牧野。商纣王仓促武装大批奴隶和战俘迎战,但他们在战场上纷纷倒戈相向。周军乘势猛烈突击,商军土崩瓦解,纣王逃回朝歌后自焚而死,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以上信息,与我们认知中的古蜀地的历史相差太远。其实,拥有悠久历史的正是蚕丛氏的前身——黄帝家族蜀山氏。扬雄在《蜀王本纪》里将古蜀的启蒙帝王称为“蚕丛”,这也只是后来周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对古蜀王的称谓蚕丛氏用来指代之前上古时期蚕丛氏的前身蜀山氏而已。

其实问题就在于,扬雄在《蜀王本纪》里将上古黄帝、颛顼、大禹等人的事迹套用在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人身上,这才造成了后世极大的困扰。况且,《蜀王本纪》采用神话手法将蚕丛、柏灌、鱼凫描述为“各三百岁,皆神化不死”,那么问题来了,数百岁的古蜀王朝之前,在古蜀地上创造众多遗址的又是谁呢?针对这一点,《华阳国志》作了补充:“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我们知道“天皇、地皇、人皇”这种说法来自华夏神话体系,无论人皇是指燧人氏、伏羲氏还是神农氏,都是华夏的先祖。还是同样的问题,在人皇至蚕丛时期这近万年,蜀地出现的桂园桥、宝墩、三星堆、金沙等上古文明,究竟是谁创造的呢?

以上信息能看出蚕丛氏源于蜀山氏,在没有蚕丛一系的古蜀王朝前,古蜀地并不是历史文明的虚空地带,其执政者是黄帝及其家族。古蜀王朝的“来龙”清楚了,那么“去脉”呢?《绵竹志》仍有后续:“蚕丛后次曰柏灌,次曰鱼凫,皆其子也。鱼凫之后曰杜宇氏,其后曰鳖灵丛帝,丛帝九世孙曰开明,治成都。”在东周慎靓王时期,巴蜀两国争端,巴国引狼入室,联合秦国灭掉了蜀国,之后,巴国随之也被秦灭。秦朝以后,这里正式归为“蜀郡”。这段记载的与古蜀历史有关的线索是这句“开明氏亡,周自襄王历显王至此,凡三百三十六年”。也就是说,自周襄王元年蚕丛称王,历柏灌、鱼凫,在经过望帝、丛帝及丛帝九世孙开明帝被秦灭国,总共存续时长336年。

有人说三星堆的主人是古蜀王朝,问题是,《华阳国志》是最早记录蚕丛纵目的,但在《华阳国志》提纵目的时候,还提到了“周失纲纪,蜀侯蚕丛先称王”,所以,如果采信《华阳国志》中的“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为主线的古蜀王朝,那也应该同时采信同在一本书中写道的“周失纲纪”的提法。也就是说,蚕丛王朝始于周朝。如果按现在学界给出的检测结果——三星堆是被埋于商末周初,那么蚕丛称王建立古蜀王朝时,已经是三星堆被掩埋后将近400年后的东周时期了。如果蜀地存在蚕丛所开创的古蜀王国,那么在他之前出现的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又是谁打造的呢?按以上众多描述,可以得出以下推论,黄帝、蚩尤等华夏先祖肇始于蜀地,后扩散到了全国各地。在蜀地,昌意后裔蚕丛氏在东周时本为蜀侯,率先称王,继而在周时期蜀地相继出现了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蜀王。

也许,在蚕丛之前,蜀地原本就存在着具有浓厚华夏特色的三星堆所代表的华夏文明,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诗经》的最初采集者西周国师尹吉甫是蜀地泸州人,孔子求教乐理的东周国师苌弘是蜀地资中了。所以,提到“古蜀文明”这一概念时,其具体内涵还需要深入研究。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宋   翔(历史博主,翔子史前推理师公众号创作人)

       李后强(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