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文坛真君子王火先生‖刘馨忆

作者:刘馨忆 来源:《成都日报》2025年4月8日第8版 发布时间:2025-04-09 13:34:02 浏览次数: 【字体:

文坛真君子王火先生

刘馨忆

前几日,想记录一些资料,方便翻看,就在书橱里找出软皮笔记本,看见我曾经记录的一些趣事和事件,其中第十五条是关于王火老师的,我读了起来:

10月21日,我参加四川省作家协会举办的专题座谈会,以缅怀那位不朽的人民作家巴金,几天前的17日,巴老刚刚去世。当我步入会议室,发现已坐了不少人。熟悉的身影散布其中,但因距离较远,不便打扰。我注意到夏编辑坐在主席台下面的最侧的座位,旁边空着几个座位,于是我走过去坐了下来。不久,孙建军也到了,坐在我身旁。巴金文学院的副院长傅恒,主持这场座谈会,随后开始了自由发言。省作协前党组书记宋玉鹏首位发言,紧接着是陈之光、杨牧等老师。从我的位置望去,主席台最远处,是一位身着黑衣的人,看着像王火老师,但又觉得不像。

从侧面看,他看起来不仅瘦削,头发几近全白,稀疏得甚至可见头皮,显得异常苍老。而我记忆中的王火老师比这形象要神采奕奕得多。问孙建军,他侧头端详片刻说,是王火。我十分惊讶于他的苍老,孙建军感慨地说,毕竟80多的人了。想起春节后,我见到的王火老师,状态还十分好,仅仅半年多,竟又添了岁月的痕迹。

过了许久,王火老师才发言。他的声音低弱而沙哑,似乎嗓子患了病,从声音听,比形象更为衰老。我不禁回想起他75岁时的矫健身影,那时我32岁,没想到短短5年,岁月竟如此改变了一个人。

会后,我向他走去,他正为人签字,我帮他按住卷起的边角,等待他签完,我才喊他。他抬眼看到了我,于是站起身来,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哎呀,你,哎呀!”眼神里有欣喜,有挂念,语气里仿佛我是他十年不曾见面的女儿。我紧紧地回握王火老师的手,他的手凉凉的,手心有汗。忽然就想起,他前些天在电话里曾说要来看我,我当时感慨地说怎敢让王火老师来看我,应该我去看望他。我意识到他是对自己不自信了,那一段他可能生了病,想走走想走的路,看看想见的人。想到他的关怀、他的身世和他待人的真挚,心中感动,眼中有泪。

2000年3月28日,刘馨忆(左二)与马识途(左一)、王火(右二)、柳建伟(右一)在一起。

如果不是这段记录,20年后的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一次见面。我静静地坐着,看着春光在窗前流过,不禁回想起了我与王火老师的交往,深深感到,我何其有幸,认识了这样一位当代文坛的君子。

认识王火老师,大概是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何启治老师来成都组稿,他在《当代》杂志当主编,刊发过我的一组散文《重现的西藏》,给开始写作不久的我很大的鼓励,我自然要去拜访的。也因此遇见也去拜访的王火老师,还有别的作家,从何启治老师郑重的介绍里,我认识了茅盾文学奖的获奖者,王火老师。那天关于文学的聊天激情四溢,灵感与火花不断在语言里闪现。该吃午饭了,我和柳建伟在玉林的一个川菜馆,请二位老师吃饭。饭间,大家的谈兴不减丝毫。饭后,我们一起送何启治老师回宾馆,继续交谈文学的事情。路上,何启治老师还在与柳建伟激动地交谈,我则陪着王火老师。

车水马龙的街边,沸腾着文学的语流。要过街了,我边说边向前走,没想到,王火老师向前一大步,伸出右手,虚环在我身后,保护着我过宽宽的街道。我感动地说:“王火老师,我好惭愧啊,我是解放军,应该我这个年轻人保护您才对啊。”这时候王火老师已经75岁了,而我是刚30出头的年轻人。王火老师笑着说:“我也是年轻人哦,银发青年,我不需要保护。”我说:“对哦,王火老师就是青年,比年轻人还朝气呢。”过了街,王火老师大概要给何启治老师说什么事,便健步如飞地向前面的何启治老师走去,阳光照着他,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梳着,在阳光下发出柔光,轻盈的步态真是堪比青年呢!

王火题词

从此,王火老师的绅士风度和健步如飞的身影,就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

后来,我的生活发生了些变化,在文学活动中相见,王火老师握住我的手,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我的手背,什么也没有说,只有数声叹息,表示深深的关切,差点让我落泪。有一次还极郑重地请我吃饭,以示关怀。那日,岷山饭店的西餐厅,王火老师早早地等着,我值完班,来不及换衣服,穿着军装就去见了王火老师。王火老师的周到细致,让我想起来十分汗颜。那日让人帮拍的照片,对焦不准,又曝光过度,让如今的我万分遗憾。

王火老师不仅是绅士,更是君子。

他对女士非常尊重,他对弱小的爱护,让所有认识他的人赞叹。这不仅来自他的教养,更来自他高尚的品格。

一位外地的年轻作者,在王火老师工作过的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书,他买了几百本的样书,暂时寄放在了王火老师那里,却很长时间没有运走。急需书的时候,外地作者就给王火老师打电话,让他帮忙邮寄。王火老师那时已经快80岁了,每次他都仔细包好,用细绳捆严实,再去邮局。我们都劝他一次性寄给作家本人。他却说:外地作家不容易。一个大作家,一个老者却甘愿为外地年轻作者,做这样的事。王火老师的为人,让我们十分感慨,对他多了解一分,就多一分敬重。

王火老师年轻时是记者,日本战败投降,王火老师是全国第一个报道南京大屠杀的记者,写有系列有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审判日本战犯的重磅报道。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为《战争与人》的素材,促成了王火老师从大记者到大作家的跨越。也因此他对同时富有文学写作才华的记者格外关注和偏爱。采访过王火老师的记者蒋蓝就是他极为关注的人,因为蒋蓝散文写作的文体创新与写作视野的广博,都展现出了他在散文写作上极强的才华。当市委领导去看望王火老师时,问他有什么愿望,王火老师却说:“你们要多关注蒋蓝。”可见王火老师对蒋蓝的写作是多么认可。对热爱文学写作并有才华的人,老人家的推举真是不遗余力。

也正因为如此,我有十多年懈怠于写作,便羞于再见王火老师。2009年,王火老师的老伴凌起凤老师患病,王火老师都陪于身边,劳累神伤。2011年,凌起凤老师去世,王火老师更是悲伤难抑。这个冲破台海封锁,转道香港,制造自杀假象,只为前往上海,奔赴未婚夫王火的忠贞女士,数十年未见过台湾的亲人,成为王火一辈子的灵魂伴侣,她的离开,王火老师自是悲伤难过,我说去看他,他不让我去。确实,任何的语言,都难抵达,安慰都是无力苍白。2011年8月,他寄给我一本名为“永远的怀念”的“哀册”,是为纪念凌起凤老师的,扉页上,王火老师写道:“馨忆惠存留念:电话中听到你的关心,深为感谢!凌凤西行,我很悲伤!记得过去读小刘的散文时,用风筝断了线飞走,形容丧失,我知凤就是这样。当然我会努力克制,望放心。久不见面,其实也常想念,你生活得幸福,为之高兴,有空欢迎来坐坐。握手!”

而疏于写作的我,以忙于生活和工作来掩饰,又因考虑到面对他失去伴侣的悲伤,也需要静养和调整,不便过多打扰。后我又陷入生活的缠绕之中,竟是再没有去看望王火老师。

去年,与田闻一老师交流,他发给我他写王火老师的文字,知道他常与王火老师联系,还让田闻一老师再与王火老师联系时,代致问好,并转告说:我记着他的鼓励,退休后,我又开始写作了,等有新书,我亲自给他送去!

前两天,见到蒋蓝,听他说王火老师又住院了,情况不容乐观。他还给我看他与王火老师数年前的合影,比2005年开会时见到的王火老师更加瘦弱了。岁月的流水,从我们身上流过,年轻的我不再年轻,老者王火老师更加衰老。回家翻开那个软皮笔记本,再次阅读那次开会看到的王火老师,心里甚是懊悔,这么多年,竟然再没有去看望王火老师。心里满是自责,更有几丝慌乱。

未见王火老师的那么多年里,一想到他,都是他健步如飞的背影和爱护尊重女士的绅士风度。

今年,王火老师就要满101岁了。只望他老人家能平安健康!

特别提示:“方志四川”已获得成都日报转载授权,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同意,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5年4月8日第8版

作者:刘馨忆

来源: 《成都日报》2025年4月8日第8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