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平凡的英雄 光辉的典范——从档案中感悟张思德精神
平凡的英雄光辉的典范
——从档案中感悟张思德精神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同志时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的真谛。”
2017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时强调:“榜样是谁呢?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有历史的楷模,也有时代的楷模。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我希望同志们的参照系就是这些楷模。”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安塞执行烧炭任务,赶挖新窑时为救战友牺牲。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在他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八十年来,虽然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未变。
出身平凡铸就不凡
张思德,1915年4月21日出生在四川仪陇县六合场(今思德镇)的一个贫苦农家,7个月后母亲因病离世。父亲张行品将他送给同样贫穷的叔父张行忠、婶母刘光友收养,小名“谷娃子”,靠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六合场成立乡、村苏维埃政府后,张思德被推选为少先队队长。1933年10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3月,张思德随军长征,因勇敢机智,人称“小老虎”。1936年11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班长。期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到南泥湾开荒,到土黄沟烧炭,是名副其实的“烧炭能手”。
陈耀是张思德担任通信班班长时的副班长,他回忆到:“张思德同志从来没有计较过个人得失,和他相处中,我从没有听见他有过什么个人要求,更没有看见他为个人什么事忧愁过。他时刻考虑着人民和同志们的疾苦,热情关心着战友们的成长。他处处为别人着想,对同志诚恳,热情,体贴入微。”
1966年10月,陈耀写的回忆文章“忆张思德同志”(节录,四川省档案馆藏)
1942年10月,为贯彻精兵简政政策,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张思德被分配到警备团,由班长变为一名普通战士。据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营教导员淳杰回忆,面对职务上的调整,张思德当即向组织表态:“坚决服从组织的分配,党给我的任何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一定要当毛主席的好战士。”
1944年,张思德响应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报名参加烧炭工作,因有烧炭经验被任命为烧炭队副队长。9月5日,张思德与战友赶挖新窑,突发崩塌,危急关头他将战友推出窑洞,自己却不幸牺牲,年仅29岁。
忠心向党无私为民
毛泽东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详细询问了经过,并作出指示:“第一,要把张思德身体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要派战士给他站岗;第二,买一副棺材,运回延安;第三,要给他开个追悼会,我要参加,还要讲话。”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出席张思德追悼会,亲笔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演讲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张思德:“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4年9月21日,《解放日报》刊发的张思德追悼会的相关报道(张思德纪念馆供图)
2009年,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21年,张思德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张思德精神,其基本内涵为“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甘于奉献”。张思德的优秀品质主要表现为:
(一)始终坚持对党忠诚的革命信仰。对党忠诚必须是纯粹的、无条件的,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张思德的一生正是对此最生动直接的诠释,他用“我们要不惜个人的一切,保卫毛主席,保卫好党中央”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绝对忠诚。他爬雪山、过草地,走过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九死一生无怨无悔。面对岗位调整,他说道:“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都是为了党和革命的利益。”
(二)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张思德正是这一初心使命最朴实的践行者。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和群众打成一片,经常抽时间帮群众收割庄稼、修路、修水井等;看见小河上的桥坏了,老乡们来往不方便,他便主动带人去修理;看到小孩被狼叼走,他毫不犹豫冲上前解救,被当地群众称为“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好战士!”
《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英烈与模范卷》(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张思德纪念馆供图)
(三)始终坚持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张思德曾说:“革命的思想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随时奉献牺牲一切,是张思德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在前方流血打仗他英勇无畏,在后方岗位上他默默付出,在生命最后一刻,他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精神赓续时代接力
四川是张思德的家乡,“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薪火赓续,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众多被中央表彰、群众公认的“张思德”式的好干部。
(一)对党忠诚永不离休的“草鞋书记”周永开。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周永开颁授“七一勋章”。周永开曾任达川地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是群众心中的“草鞋书记”。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始终坚守“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的朴实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
“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所写的“五不”(达州市档案馆藏)
(二)持之以恒服务人民的好干部兰辉。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兰辉生前系北川县副县长,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奉行“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在汶川特大地震后,强忍失去3个亲人的悲痛,始终战斗在抢险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一线,一次又一次组织抢通了灾区的“生命通道”。2013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奋战在检查乡镇道路和安全生产现场。兰辉同志参加工作近30年来,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根基层、亲民为民、服务群众,他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兰辉同志生前照片(来源:人民网)
(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马班邮路”王顺友。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对“马班邮路”王顺友等人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王顺友生前曾担任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他默默坚守马班邮路32年,在不幸坠河、路遇劫匪等情况下,用生命守护邮件安全,邮件投递准确率100%,被誉为世界邮政史上的一段传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不计报酬,坚持绕道给群众捎去生产生活用品,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5年3月,省委授予王顺友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凉山州档案馆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几十年来,张思德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传承发扬好张思德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做“张思德”式的好干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四川省档案馆
撰稿:四川省档案馆编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