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冯晖 ‖ 成都正通顺街感受巴金的童年时光

作者:冯 晖 来源:《华西都市报》(2019年6月20日) 发布时间:2019-06-27 10:15:57 浏览次数:773 【字体:

父母家住成都府河畔,附近几条街道的故事多。春节前的一个下午,多日阴沉的城市终于盼来了难得的明艳阳光。从父母老人家里出来,独自往南,来到了东通顺街。东通顺街不长,来往的车辆和行人稀少,名副其实的通顺之街。街东头紧邻小关庙街生意兴隆的羊肉馆子,冬天的夜晚,这里总是热气腾腾,店员站在街中间招揽客人,肢体语言似舞蹈演员。街的西头南侧保存有一长排两层木屋,老房子是川西传统的木结构坡屋顶建筑,依稀可以看到垂花和斜撑上精美的木雕图案,在成都,这样的临街老屋已不多见。

路边,一名小学六年级小男孩埋头写作业,方格本里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铅笔字。来自蒲江的孙大姐开了家香肠店,生意不错,一排排整整齐齐、油光发亮的各式香肠为这普普通通的街道增添了几许亮色和节日的期待。

巴金与双眼井

向西,穿过太升北路就是正通顺街,它和东通顺街形成一种对称关系。这一带过去有正通顺街、东通顺街、北通顺街和横通顺街,现在只剩下正通顺街和东通顺街,北通顺街和横通顺街则成为现在太升北路的一部分了。

位于今正通顺街上的成都市双眼井小学(图片来自网络)

正通顺街曾有一座古佛庵,因此原来的街名叫古佛庵街,辛亥革命后,改名为正通顺街。说起这条街,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巴金故居,人人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小说《家》《春》《秋》的生活场景。

青年时期的巴金(图片来自网络)

巴金就出生和生活在正通顺街98号一座大院子里。暖阳下,走在安静的街道上,手脚暖和,后背微汗,在老街道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巴金昔日的足迹。战旗歌舞团西南剧场旁边就是巴金故居遗址。一口井,一座浅浮雕,一段文化墙,几株随风轻摇的翠竹,这就是故居现在的景象。门口的大爷悠闲地晒着太阳,把我当成初来成都的外地游客。

巴金故居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门前台阶下一对大石缸,门口一条包铁皮的木门槛,两头各有一只石狮子,屋檐下一对红纸大灯笼,门墙上一副红底黑字的木对联。”这是当年巴金故居的样子,现在也许只能在原著小说里品味当年的味道。巴金在成都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记忆中的故居是五进大院,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有大厅、堂屋、桂堂和青砖院墙。大门在故居中线东侧,从南到北长达80米。  

20世纪30年代巴金旧居的中西合璧式大门(图片来源:《成都街巷志》)

再往前走,就是双眼井。双眼井好像被整修过好几次,作为区级保护文物存留至今已属不易。有自来水前,附近居民生活用水全靠这井。“只要双眼井在,我就可以找到童年的足迹。”巴金姓李,李家大院里有五口水井,但老人却对街边的双眼井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双眼井(图片来自网络)

小商贩与馋嘴娃

下午4点之后,小街的高潮渐渐来到。首先是双眼井小学三五成群学生放学回家,门外是翘首期盼的爷爷奶奶,满脸堆笑的小商小贩形成了半圆形包围圈,包围圈时大时小,忽左忽右。5点左右,斜对面的金太阳幼儿园接孩子的家长排起了长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半个小时后,金太阳幼儿园的对面,也就是双眼井小学旁省直机关玉泉幼儿园大门口也围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伴随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浪和大人们“在这儿、在这儿”的欢呼声和各种各样夸张的手势,快乐的人潮瞬间淹没了人行道。

  四川省直机关玉泉幼儿园(图片来自网络)

整个街道也仿佛受了感染,如同启动了预先设定的定时开关,街头上的一切都像是上满发条的铁皮玩具,全部行动起来。包子铺、棒棒鸡店、卤菜店,家家窗口排起准备晚饭的上班族,大爷大妈不会在这个时候凑热闹。街头小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这是一天里的黄金时间,他们全力以赴,有一种集体冲刺、最后一搏的意味在里面。炒板栗18元一斤、糖油果子3元一串、三角粑2元一个,各种吆喝声不断、凉拌兔丁56元一斤,而大名鼎鼎的战旗鲜肉大包2元一个,虽然贵,但用的是老面,回头客不少。 

战旗包子铺(图片来自网络)

老人是街头活剧的主角,闲暇时他们把牌局摆上街头,战场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战斗是不间断的车轮战,而观战者更是络绎不绝。修鞋的师傅也是性情中人,时常丢下手里修理的鞋子,双手在围腰上一擦,挺身而出加入这热火朝天的激战之中。他要去帮朋友一把,见死不救非义也。正通顺街有一家门面不大的包子店,取名“战旗包子”,生意兴隆。每天下午,很多老人来这里买第二天的早点,很多时候要排长队。但买包子的人少,买馒头的多。馒头远比包子便宜,这个账老人们都会算。

来源:《华西都市报》(2019年6月20日)

作者:冯 晖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华西都市报》(2019年6月20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