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刘辉 ‖ 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诞生记

作者:刘辉 来源:20190822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23 15:11:05 浏览次数:1575 【字体:


   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机关、厂矿、军营、田间地头、车站广场,无不回荡着《我们走在大路上》铿锵有力的旋律,激情澎湃的歌声响彻祖国大江南北。

1992年12月,《我们走在大路上》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列为124部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阅兵仪式上,军乐队又奏响雄壮高昂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不久前,这首歌被中宣部列入“庆祝建国70周年100首优秀歌曲”

“劫夫,我最佩服你的‘大路上’,

你的四段词我都会唱!”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4月1日,在灾区,周恩来总理一见到李劫夫,就对他说:“劫夫,我最佩服你的‘大路上’,你的四段词我都会唱。”说着,还当场唱了几句。而后,周恩来总理又鼓励李劫夫多创作一些表现当地老百姓战天斗地的精神,鼓舞抗震救灾斗志的歌曲。

 这首受到周恩来总理称赞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创作于1963年。那时,我国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人民勒紧裤腰带,团结一心渡难关。这首歌唱出了共产党追求理想、披荆斩棘把社会主义建设好的坚强信念;唱出了全体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建设社会主义大路上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

作为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李劫夫一生创作了大量声乐作品。如抗战时期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天上有颗北斗星》等;解放战争时期的小歌剧《归队立功》,歌曲《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国民党一团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歌曲《歌唱咱们的新国家》《我们走在大路上》《哈瓦那的孩子》《说唱雷锋》;诗词语录歌《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沁园春·雪》等。

李劫夫之所以能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与他一生信仰共产主义,追求理想密不可分。

李劫夫(右一)

李劫夫原名李云龙,1913年11月17日出生在吉林省农安县一个没落的富裕家庭。他从小天资聪慧,跟姐姐学画画,随哥哥学音乐、戏曲与说唱。

李劫夫后来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儿童时代唐诗、古文、四书都是唱着念,特别是在家乡每逢年节有一种唱唱本的习惯,乡里的老大娘们常常要我坐在炕上给她们唱。唱唱本虽然有一个固定的曲调,但怎样处理感情,怎样处理长短句,都得自己即兴编造。由于那些听众都是文盲,我当然得尽量把曲调唱得好听一些,以满足她们起码的审美要求,这对于我这个缺乏基本功的歌曲作者或许也应算是一种基本功。”

1935年李劫夫中学毕业后,流亡到青岛。他积极参加各种爱国进步活动,阅读苏联和中国的革命文艺作品,向朋友努力学习美术和音乐的知识与技巧,经常演奏和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渔光曲》《松花江上》等抗战歌曲。在报纸、刊物上,他经常发表一些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反映劳动群众生活和文艺现象的漫画与评论文章。

李劫夫真正成为一名革命队伍中的战士,一位优秀的美术编辑和作曲家,得益于后来党的领导和组织的培养。1937年,他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才能救中国。最初,他在中国工农红军延安人民剧社任教员。七七事变后,组织上派他到“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这期间他和西北战团的战友们白天行军数十里,夜晚画宣传画、写标语、为民众演出、拉胡琴,群众也随着他们的演奏一块儿唱,他们就随着群众唱的调子拉,李劫夫把群众演唱的内容记录下来,遇到好听的歌,再配上抗战内容的新词,然后再唱给群众听。

抗战时期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图片来源:央广网)

1948年9月,李劫夫调到东北音工团工作。1948年11月,中央决定延安鲁艺在沈阳恢复办学,李劫夫任鲁艺音工团副团长。1949年9月鲁艺改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李劫夫任音乐部副部长、部长。

1953年,在东北鲁艺的基础上成立东北高等专科学校,李劫夫任校长,1958年东北音专从专科升为本科,取名为沈阳音乐学院,李劫夫任院长。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图片来源:沈阳音乐学院网)

在任东北音专校长到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期间,虽然工作繁忙,担子分量重,他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这一阶段是李劫夫一生创作的繁盛期。他经常下基层深入生活,到工农兵中间向他们学习,体会他们的工作生活与情感,感知工农兵的劳动热情和冲天的干劲,炼钢炉、车间厂房、田间地头、油田钻井队旁,都留下了李劫夫和工人农民一起劳动、一起吃食堂、一同睡大炕和教唱革命歌曲的身影。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走小路,

我们应该走大路”

20世纪60年代初,共和国建设刚刚起步,又遇到了艰难困苦。这时,李劫夫已近知天命的年龄,身体不太好。但他觉得,这个时候艺术家应该挺身而出,创作出“积极向上鼓舞人们斗志和士气的音乐作品”,来调动和激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他觉得这是艺术家的使命,艺术家的责任。他一直在酝酿,用什么样的题材来反映时代,反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人民的精神面貌。

有一天,他正在深思冥想时,随手打开收音机,把频道调到苏联电台,电台正在播放歌曲《小路》。突然,李劫夫情绪激动地对他的夫人张洛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走小路,我们应该走大路。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的是阳关大道。”

1962年劫夫与夫人张洛(左一),女儿李青、李丹丹、李迢迢(图片来源:沈阳日报)

1962年,周恩来总理同中央部委领导来沈阳开会。6月14日,辽宁省委为总理一行准备了一场晚会。演出结束后,总理邀请时任辽宁省委文化工作部部长、著名作曲家安波和李劫夫一同到他的住处谈话。

总理向他们讲述了当前国家严峻的经济形势,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有力量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继续前进。大家要有信心。谈话一直持续到后半夜两点多。这次谈话对李劫夫触动非常大。事后李劫夫对安波说:“总理的话对我启发太大了,我要按总理的讲话精神进行创作,要把总理说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到歌里,我还要写个副歌,像《斯大林颂》一样,用副歌来展示主题。歌名我也想好了,就叫《我们走在大路上》。”

至此,《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初稿完成了。李劫夫有个习惯,写完的作品总愿意征求别人的意见。据时任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回忆:“1963年他(指李劫夫)带来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当时我和宋杨(《歌曲》杂志副主编),外地来的孟波都在他的房间里一同研究。大家提出了一些小的修改意见,有的是曲子,有的是歌词,最后我提出‘毛泽东领导我们……’一句最好加以修改……我提出最好改为‘毛主席领导革命的队伍’。”修改后发表在《歌曲》杂志上。

1963年劫夫在沈阳家中修改作品(图片来源:沈阳日报)

《我们走在大路上》发表前后,他还征求过很多人的意见。据张洛讲,沈阳音乐学院男中音歌唱家王其慧是最先试唱的,当时被称为沈阳音乐学院四大男高音歌唱家的李鸿宾、胡静华、丁贵文、鲍延义都唱过,而且在音乐厅公开演出时,四位男高音一同演唱。这是一首二段体结构的分节歌,结构简单,旋律积极向上,节奏铿锵有力,每次演唱都大受欢迎。

我有幸在沈阳音乐学院学习、工作40年,成为鲁艺传人中的一员,荣耀而自豪。2008年,在沈阳音乐学院成立70周年的校庆大会上,《我们走在大路上》首次作为代校歌在辽宁大剧院唱响。2015年,这首歌被写入沈阳音乐学院章程,正式成为沈阳音乐学院的校歌。

每每唱起老院长李劫夫的歌,我们都心情激动,精神倍增,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浑身充满力量。正像他创作的那首经典作品《一代一代往下传》让鲁艺精神薪火相传,代不乏人。《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更是鼓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向前进,向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8月22日第9版)

作者:刘辉(沈阳音乐学院原院长,著名声乐艺术家、音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

来源: 20190822光明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