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易旭东 ‖ 崇州:成都“后花园”历史文化内涵(下)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02 15:19:49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5月31日至6月2日,“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分3期推出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易旭东先生 2020年5月16日在崇州“三城论坛”(爱情之城、创造之城、美酒之城)上的演讲《崇州:成都“后花园”历史文化内涵》,欢迎关注并在文尾留下您的阅读感言。

崇州:成都“后花园”历史文化内涵(下)

易旭东

2020年5月16日,崇州“三城论坛(爱情之城、创造之城、美酒之城)发起人易旭东就崇州历史和地理符号中关于“爱情、创造、美酒”等元素进行全新的诠释(图片来源:崇州“三城论坛”)

美酒之城

大量生产粮食,确保国富民强。

密不可分。农业经济的发达与酿酒业的兴盛。

百姓食不果腹,哪有余粮能用来酿酒?

成都平原酿造酒历史悠久。

在“农耕女神”时期,古蜀州人就接触到酒。

意外偶然。把采集到的果子,放在一个木制容器,或皮革容器中,果实互相挤压产生果汁,果汁会吸收葡萄等植物上的酵母菌发酵,温度合适,就变成含有酒精的酒,尽管度数较低。

古蜀州人尝到美味后,会觉精神愉悦,喝多还会产生精神幻觉,羽化升天。之后,发现容器中的果汁,不需要用火加热,自己都会升高温度,还会咕嘟嘟地冒泡。一种神秘的力量。

继而,用剩余的粮食来作酴酒。

古蜀国“第一夫人”朱利,酿出“务农酒”。

金沙人超过古蜀州人,比三星堆人更聪明,不会“饱暖思淫欲”,而是大量生产粮食。五谷丰登,粮食多,就酿酒。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酒器,酒器包括酿酒器具、饮酒器具两大类。品种繁多,埋藏集中,令人叹为观止。

三星堆出土的酒器(图片来自网络)

酿酒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金沙城也有大量的酒器、造酒作坊。

一些颈高、口直的铜尊,罐口便于密封,为发酵创造厌氧的条件。底部小而平,便于埋在灶坑边热灰中保温。《华阳国志》记载:“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

“醴”,即为酒。

 “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

前256年左右,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大禹、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都江堰,“把岷江搬到成都”,纵贯150公里。在成都城优美、潇洒地绕一圈,又在下游归入岷江。润泽千万人。

李冰父子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上善若水”,天人造府。“天”与“人”共同创造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风水上乘”的境界,筑造“超稳态”巴适、安逸的“天府成都”。

 “天府之国”富甲天下。“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又有鱼盐铜银之利……”粮食丰产,为崇州酿酒业的兴盛、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

 “江原县,(蜀)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小亭,有好稻田……”在《华阳国志》里,东晋时期的崇州人常璩,描述川西平原的水旱从人、沃野稻香。“小亭”,现在的隆兴镇。

《华阳国志》(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酿酒的原料、水性、土质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司马相如到邛崃琴挑卓文君前,先在崇州喝碗4500年前古蜀国母“非遗”下来的酒,以润文采;杜甫寻友观景,也爱来崇州喝酒提神。连徐霞客探访长江源头,也在崇州搜寻线索,捎带一壶酒壮行,再踏上行程。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天府之国的味之源、酒之头。

从“农耕女神”朱利的“务农酒”,到“慧妃”花蕊夫人徐惠消暑的“无汗酒”,再到“贵妃”杨玉环的“琵琶酒”,“起来携素手”,遥望星月当空,进入广阔的天地之境。

相知相爱。美人多娇,国主怜爱。

天空不变的宁静,映衬出生死之间的欢愉和易逝。

花蕊夫人徐惠,中国古代最具真性情的皇后。

蜀州青城人(古江原境),家住古渡街徐家大院(古青城县城)。

今都江堰市石羊镇金羊村。

集才高八斗、倾国之貌于一身的女人。历史上,再也没有一个美人,比得上的绝世独立,再也没有一个美人,比得上的才貌双全;先后有两位个君王倾心于她,一个是天府蜀国君主孟昶,一个是黄袍加身文韬武略的宋太祖,还有一个帝王对她思念如骨髓。

漂亮惹人羡慕,更美丽的是纯粹的灵魂。

秉性的高贵与矜持,不可能屈服于强力。

香消玉殒。她,婷袅地从脂粉堆里走来,才高貌美,文学的反抗、艺术的复仇方式,更能击痛自以为是的胜利者,也是处于下风者的唯一方式与最后的短剑,带着凄美的故事神秘归去。

诗被传诵,故事被反复猜测、演绎。

在成都,甚至,成了送子娘娘、芙蓉花神。

花蕊夫人创造的美食,历经千年,如今仍是成都平原著名的腌腊制品和风味小吃。

以别于杜甫的“大杜”,人称“小杜”的杜牧,将飞马传送荔枝的故事用《过华清宫》一诗“纪实”,“一骑红尘妃子笑”,在传送荔枝之时,也带上了“贵妃”家乡的“琵琶酒”。

“酒文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从古蜀国母孕育的“务农酒”起,到唐宋以来的“藏酒传统”,成都平原唱蜀歌,闹蜀嫁,藏蜀酒,成为习俗。

晚唐词人李珣,在《南乡子》一词中,描述普通居民家家藏酒。    

兰桡举,水文开,竞携藤笼采莲来。回塘深处遥相见,邀同宴,渌酒一卮红上面。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酤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藏酒,出生在眉山苏轼的“不时之需”。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后赤壁赋》的佳句。苏轼的妻子、青神美女王闰之,创造了成语“不时之需”,正好描述藏酒的意义。成都平原家家有藏酒的爱好,成全了苏轼绝世佳作《后赤壁赋》。

苏轼《后赤壁赋》

 崇州至今,还在盛产美酒,流行藏酒、种酒。

悠久酒文化。在古韵的情趣里,在蒹葭苍苍的城池,与晓风残月,与山水人文,与丝丝细雨,共饮一杯老酒,拥抱最好的锦绣年华,人间的快乐,悠然入怀……

2020年5月16日,崇州“三城论坛(爱情之城、创造之城、美酒之城)”在崇州市川酒文博馆举行。图为与会人员合影(图片来源:西财智库SWUFEINSTITUTION)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00余万字 ,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易旭东 ‖ 崇州:成都“后花园”历史文化内涵(上)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易旭东 ‖ 崇州:成都“后花园”历史文化内涵(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