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杨雪 王应槐 ‖ 抗元老泸州 英雄神臂城(二)

作者:杨 雪 王应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12 17:19:54 浏览次数: 【字体:

抗元老泸州 英雄神臂城(二)

杨雪 王应槐

英雄军民 血染疆土

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泸州知州曹致大奉命将泸州府迁治合江神臂山,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依据险峻的山势筑城磊寨,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

曹致大到神臂山后,立即率领泸州军民,马不停蹄,构筑新城。东面设耳城、护城池。东北和东南两角有炮台。今天登临神臂城,依然清晰可见东门、神臂门和南门外直贯江渚的“一字城”以及断头堡、练兵教场、蓄水池、舂米足碓、炮台、烽火台等军事遗址。建立完工的神臂城,比之四川其它设险建筑的防御工事,工期短,质量高,且险要坚固,曹致大得到宋理宗皇帝特别的颁诏嘉奖,从知州晋升为遥郡刺史。

神臂城遗址全景(作者供图)

建好了神臂城,备足了粮草,曹致大紧接着贴出告示,在泸州一带招募青壮年士兵,日夜操练,枕戈待旦,决心为保卫泸州,与入侵的蒙军战斗到底。

同年,蒙古军再次攻蜀,在余玠率领下,宋军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在大渡河俘虏蒙古军将领秃懑,大快人心,一扫过去颓败之态。余玠还一度率军北伐,与蒙古军大战于兴元(今汉中一带)、文州(今甘肃文县),打得蒙古军胆战心惊,龟缩在几个据点里,而大片的农村乡镇仍然在南宋的基层政权管理下。

余玠雕像(图片来自网络)

余玠在四川,开屯田以备军粮,整顿财赋,申明赏罚。修筑山城和抗蒙有功将士都得到奖掖。违法的将官,受到惩处。利州都统制王夔凶残跋扈,号称“王夜叉”,不听余玠调度,到处劫掠。余玠依军法斩王夔。经过余玠的整顿,四川驻军声势大振。蒙古军多次自西来侵扰,都被宋军打退。余玠治蜀10余年,蒙古军一直未能占到半点便宜。

宝祐元年(1253年),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诬告,攻击余玠独掌大权,不知事君之礼。昏庸的理宗听信谗言,下令解除余玠兵权,召其还朝。余玠知有变故,仰天长啸,在极度失望中饮恨自尽,时年56岁。蜀地百姓闻之,无不悲泣。随着余玠的冤死,蜀地士兵群龙无首,原本已臻完善的四川防务大有支离破碎之势。消息传到神臂城,人心惶惶,守城将士不知所措。

神臂城遗址(作者供图)

在南宋的灭亡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刘整。刘整(1212—1275),字武仲,邓州穰城(今河南邓州市)人。宝祐二年(1254年),刘整随李曾伯入蜀,选拔为将,屡建战功,步步升迁,素有“铁胡孙”美誉。景定元年(1261年)四月,刘整升任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身为北方人的刘整以武功获得升迁,南方诸将皆出其下,因而心怀嫉妒,视之为“北人”。而在一片赞扬声中,刘整也骄傲狂妄,不把上司放在眼里,矛盾日益激化,最终招致排斥。刘整被其上司吕文德所猜忌,一出谋划策便被否定,一有功劳就被隐瞒不报,吕文德还让与刘整有矛盾的俞兴任四川制置使,用以打击压制他。

吕文德与俞兴勾结,打算诬告迫害刘整。刘整得知消息后,惊恐不安,派人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向朝廷上诉,因一向看重他的上级江万载等都已辞职,投诉无门。当他看到名将向士璧、曹世雄均被奸相贾似道逼死后,“益危不自保”,暗中与蒙古联络。元中统二年(1261年)六月,走投无路的刘整以泸州15郡30万户投降蒙古军,神臂城首次失陷。

此前,刘整曾召集文武将吏,宣布投降之事。一名吏曹强烈反对,当场被杀。随即又杀了重庆派到神臂城征粮的官员。然后派人找到人气颇高文采风流的许彪孙,让他为其起草投降文告。许彪孙断然拒绝,对来人说:“此腕可断,此笔不可书也。”(《昭忠录·许彪孙条》)显示出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民族气节。许彪孙一家全部遇害。

宋理宗听说刘整降元后勃然大怒,同时惊呼:“泸南之变,宜急措置。”(《宋季三朝政要》)遵照南宋王朝的命令,四川制置使俞兴率军队从长江上游的嘉州(今乐山)星夜奔赴神臂城,将其团团围住,昼夜攻打。

刘整见宋军来势凶猛,心想,一旦城池被破,自己性命难保,便将自己的家产分发给兵卒鼓舞士气。但卖国求荣的刘整不得人心,初战即败,一面凭险死守,一面派人秘密出城去成都求援。余兴发现前来增援的蒙古军队,便令部将屯达率兵堵截。见城外战斗激烈,刘整知道援兵已到,就从暗道杀出,里应外合,反将宋军包围,尽数杀死,尸横遍地,血流成河。余兴突出重围,抢了一条小船,逃向重庆。屯达跃马冲入波涛汹涌的江水,死死攥住马尾,泅到南岸。(见《昭忠录·金文德条》)尔后,叛军将宋军士兵的尸体乱七八糟地扔在江边,草草掩埋,形成一座坟形石磊。当地人称之为“万人坟”。

蒙古军以泸州为基地,攻占了四川大部分地方。四川六十余州大多归于蒙古军囊中,南宋王朝在四川“止有二十余州,所谓二十余州者,又皆荒残,或一州而存一县,或一县而存一乡”。

俞兴出兵进剿刘整,反被刘整所败。败报传来后,宋廷急派吕文德率军从重庆赶来,进攻泸州,以挽救颓势。吕文德吸取余兴全军覆没的教训,“水陆并进,雨雪载涂,或筑堡以逼其城,或巡江以护吾饷,或出奇以焚其积粟,或进锐以剿其援师”。(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53,《收复泸州奖谕宣制两阃立功将帅诏》)在宋军的多重攻击下,元军伤亡惨重,粮食无几,军心涣散。刘整自知城池难保,趁着一个黑夜,带着几个心腹士兵弃城北逃。景定三年(1262年)正月,吕文德收复泸州,因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尽管泸州被成功收复了,但吕文德逼反刘整给南宋带来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的。

咸淳三年(1267年)至咸淳六年(1270年),蒙古四川行省也速答儿曾三次攻打神臂城,皆因其险要的山势和军民的顽强抵抗,均未得手。

宋元(蒙)古城遗址泸州神臂城(作者供图)

在遭受重大损失久攻不下后,蒙古人最终听从了泸州降将刘整的建策,进攻南宋,必须先取襄阳,由汉水渡长江,宋朝可灭。蒙军绕过泸州、合川等险要的山城,把进攻的重点从四川转移到襄阳。

咸淳三年(1267年)九月,忽必烈下令攻打襄阳,让刘整到襄阳同蒙军主将阿术一同围攻襄阳。刘整与阿术计议,造战舰五千艘,练水兵七万,作渡江灭宋的准备。襄阳军民对蒙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长达六年的关及南宋政权命运的襄阳保卫战由此开始,宋蒙战争进入转折点。刘整围襄阳城而不打近五年,期间为蒙古训练了强大的水军。并且采用新式武器——回回炮(巨型抛石机),先破樊城,继而拿下襄阳,襄阳守将吕文焕孤立无援,献城投降。襄、樊失陷后,南宋门户洞开,形势急转直下,元军从此势如破竹,南宋覆亡已无可挽回。

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蒙古军大举进攻四川,元西川军浩浩荡荡沿岷江而下,嘉定及其以下沿江诸城皆闻风降附,泸州失去遮挡,岌岌可危。当元军抵达神臂城下时,宋潼川安抚使、知江安州梅应春与部将赵金等贪生怕死,不战而降。

降元前,梅应春召集部将商议投降之事。判官唐应奎、推官李丁孙说,神臂城内还有数万精兵,誓言与元军决死一战,二人拒绝投降,大骂其为卖国贼,被梅应春杀害。元军占领泸州后,留下梅应春戍守,大军乃挥师东下,剑指重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家园破碎,但泸州人从未屈服,反抗侵略者的意志愈加坚定。在合江义士先坤朋号召下,秘密串联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民间抗元队伍,决心收复泸州城。受先坤朋的委派,永川籍义士刘霖独自一人赶到钓鱼城,向驻守钓鱼城的宋军主将张钰禀明情况。张钰立刻派都统赵安、王世昌等率领5000步兵,星夜驰往泸州城。

1276年6月的一个深夜,寒风凌冽,宋军趁着夜色悄悄来到神臂城下,按照事先约定,发出信号,先坤朋等人作为内应,干掉守门的元军,打开城门。宋军呐喊着,蜂拥而入,刀剑所到之处,人头落地,全歼神臂城内的元军,活捉卖国贼梅应春,当场斩首示众。当夜,因伤到泸州治疗的元军大将赵匣刺也被杀死,还俘虏了元西川行院诸将家眷。再次夺回神臂城,宋军士兵和泸州城内的老百姓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泸州城的收复,截断了元军从成都、嘉定通往重庆的水路供给线,也断掉了围困重庆的元军的归路。消息传到重庆,元军军心动摇,无心恋战。元军为了保存实力,解除后顾之忧,停止对重庆的围攻,派遣刘思敬、汪良臣等率兵返回攻打神臂城。元军撤走,宋将张钰趁势进攻,击溃了元军对重庆的围困,收复了大片土地。

景炎二年、至元十四年(1277年)春,元军水陆并进,对神臂城展开猛烈进攻。王世昌派刘霖到钓鱼城张钰处再次求援,但钓鱼城的战事也非常吃紧,无兵可派。元军先是攻破珍珠堡、盘山寨等神臂城外围据点,把寨内人“杀戮殆尽”。接着把神臂城围得水泄不通,断粮断水。此时的神臂城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已处于“食尽,人相食”的绝境,王世昌等宋军将士仍然坚守城池,英勇杀敌,誓死不投降。

1277年11月,一个星光黯淡之夜,元军集结150余艘战船和数千精兵,从水陆两路向神臂城发起总攻。王世昌亲自率军与元军展开巷战,经过一天一夜的搏杀,终于寡不敌众,王世昌及其3000多名将士皆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或逃跑。英雄的殷殷鲜血,浸透神臂城的每一片土地。至此,宋元之际的一代名城,在历史的凄风苦雨中悄然陨落!

神臂城和钓鱼城一样,两城的相继陷落,标志着南宋对蒙军抵抗的彻底终结,蒙古统治的开始。官修的《元史》对神臂城的记载达67次之多,超过因击毙蒙军大汗名扬中外的钓鱼城,由此可见神臂城在宋元战争中的重要性,军民之英勇顽强,战事之悲壮惨烈。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闻此,于慷慨激昂中写下《泸州大将军》一诗:

西南失大将,带甲满天地。

高人忧祸胎,感叹复唏嘘。

(未完待续)

上期回顾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杨雪 王应槐 ‖ 抗元老泸州 英雄神臂城(二)

作者简介

杨雪,国家一级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泸州市文联副主席,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泸州市人民政府旅游文化专家组成员。

王应槐,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泸州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雪(泸州市文联副主席)

王应槐(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