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大蜀道:明朝骑马摇鞭去 秋雨槐花子午关

作者:无 生 来源:文化远近 发布时间:2020-08-21 15:15:37 浏览次数:901 【字体:

大蜀道:明朝骑马摇鞭去 秋雨槐花子午关

无 生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一首唐诗,诉说着一段过往,寄托着万千思绪。唐人虽远,但因这些诗篇,而其情犹在。

 这首《送客入蜀》是诗人杨凝所作,其生活于中唐,亦曾官拜兵部郎中,还著有文集二十卷。由此可见,其所送的“客”亦会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客”者何人?千载时光的消磨,已经使得我们无从得知,或许这“客”将要入蜀一展抱负,或许这“客”是被贬蜀地。无论何者,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远行入蜀而作是错不了的。

 诗人将旅程一一逆向写来:从迢迢剑阁到梁山。从中可见友人路途之远,使人只能以想象来度之。今日诗人与友人还相聚于长安,而明朝友人却将骑马摇鞭入蜀。这时节,子午关中应该正值秋雨绵绵、槐花飘零,更增入蜀之多艰!直至今日,其间流露的诚挚情意仍使人同感。

 与这千古真情同在的还有子午道,还有子午关。子午关,是子午古道由秦入蜀第一关。《元和志》中记载子午关修筑于王莽当权的时代:“在县南百里。王莽通子午道,因置此关。”从它建成之日起,子午关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不知有多少战争在它的身上演绎,也不知有多少将士在此喋血。

子午关

   直至近代,在冷兵器褪色的时代,子午关也仍在彰显着它的地位。1928年,刘志丹领导渭华起义,因兵败而隐蔽斗争,同年,由子午关北上耀川,又组建陕北红军。土地革命时期,子午关属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游击区。抗日战争期间,子午关属于中共陕南抗日联军西安事变防御区。解放战争时期,它也是三五九旅中原突围的主战场。仅仅数十载的经历便可见,子午关身上的“赫赫战功”。

   子午关这一得名源于子午古道。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石羊关。因其山顶上有一块巨石,非常像一只石羊,得名“石羊关”。关于此,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比如,传说当年薛平贵西征途经此关,看到一只山羊在山路间来回跳跃,觉之有趣,便射了一箭,结果山羊被射中后,蹲在那里,化作了一尊石羊。所以后来这个关口就被称为石羊关。

 今天的子午关,早已不再是腥风血雨中重兵把守的关隘,也不再是秦岭最险的关隘。它放下了身上的重任,从万马嘶咽、流血漂橹中解放了出来。现在,子午关是一处供人游玩的好去处,路途中风景如画、车流不绝,早已不再是“人烟无明异,鸟道绝往返”的景象。

 山路虽然难行,但得益于公路的铺就,还是十分通畅。子午关过往的风景虽然与古时定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仍旧在诉说这它辉煌而壮烈的过往。若你闭上双眼,或可见:两军对垒、战马嘶鸣、奇人谋士、将领英豪。但过往终究已是梦幻泡影,不再是眼前的真实,故而当我们睁开双眼时,子午关前:青山苍翠,鸟鸣林中,欢声笑语,游人如织。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文化远近(ID:scyjwh)

作者:无 生

来源: 文化远近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