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阳宏 ‖ 大竹“江探花”——江国霖

作者:阳 宏(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12 16:29:23 浏览次数:1360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4期

纵贯于大竹县中部、铜锣山东麓的童家镇梅子山下,有一座结构严整、古拙典雅的大宅——清代探花江国霖旧宅。

江国霖(1811—1859),大竹县童家镇人,字雨农,号晓帆,大竹人称之为“江探花”。他为官20 余年,公正清廉,关心百姓疾苦,严惩贪官污吏;后被佞臣陷害,罢官归里,忧郁而终,终年48岁。

江国霖故居

清嘉庆十六年(1811)夏,江国霖诞生于童家场江家老塆。牙牙学语时,其父就教之“ 三字经”“ 千字文”。江父后来回忆:“国霖生四五龄时,先通奉公抱置膝间,口授周秦汉魏古诗数十首,略能成诵;继复手抄唐宋元明诸诗凡千余首,六七岁后令遍读之。”

十三四岁时,江国霖参加童试,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学。他撰写了一副自勉联:

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

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

江国霖自幼英敏强记,又经慈父严格家教,加上攻读自觉、刻苦,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县学中出类拔萃的生员。清道光六年(1826),江国霖16岁,被补为 “博士弟子”,得由高级学术官授业;不久“列优等,食廪饩”,享受当时官府发给在校生员的膳食津贴,足见其为生员中之佼佼者。

五峰山森林公园

清道光十一年(1831)秋,江国霖赴成都参加乡试,一举登第,迈出了叩开科举之门的重要一步。道光十八年(1838)三月,江国霖进京春闱,取为进士,进翰林院,先入庶常馆学习,后授职翰林院编修。次年,任广西主考。

清道光二十年(1840)初夏,江国霖之父江溶病逝。根据当时礼教,江国霖需守丧3年,经常哀思亲恩,住处也要尽量俭朴,不能喝酒吃肉,更不宜入朝为官。于是,江国霖奔丧回家,守制于童家禹王宫内。建“听风楼”书房,博览古今典籍,间或步至田间,询民间疾苦。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初,江国霖到达北京。后被道光皇帝委任为翰林院衙门撰文官,又派任顺 天府乡试同考官,不久派任江南乡试主考官,并任国史馆协修。道光二十五(1845),出任庶常馆教习。这两三年,江国霖主要在京从事编撰、授业解 惑等学术活动,乃五品以下闲官。

江国霖书写的匾:赐锦堂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江国霖被朝廷外任,结束了其京官生涯。先放湖南任学政,后因回避祖 籍,改授湖北学政。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春,江国霖出任惠州知府。到任即清理积案,亲审讼词;未逾半年,署中案 牍一空。他微服出访,了解百姓疾苦,调查匪情盗 情,及时施治。惠州地处东江下游,水灾连绵不断。江国霖出任惠州知府的第二年,特大洪灾再次暴 发。江国霖立即向沿江州县发檄文,要求迅速赈灾 济民,并率先向灾区捐出廉俸,多次深入灾区,实地 察看灾情,走访受灾民众,逐户了解因灾损失情况, 逐户发放赈灾钱米,鼓励灾民生产自救,努力把损 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在惠州府城门设立粥 棚,适时施粥,使无家可归的灾民暂时摆脱饥饿,并 想方设法进一步做好灾民安置工作。公务之余,他 修山川名胜、浚治台池、广植桃李等,其在惠州最大 功绩,就是修筑城垣,保一郡平安。

惠州城俗称鹅城,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府城城池建设,宋以前无考,入宋后有城但甚窄小。

明洪武三年(1370),知府万迪与守御千户朱永率军民开始扩城,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竣工,奠定了明、清两朝数百年惠州府城的规模和格局。入清后至道光年间,城垣年久失修,倾倒十余处,瓦砾充塞其间。江国霖之前的几任太守曾谋划重修,都因工程浩大、难以筹措资金而作罢。为此,江国霖上任后,设法集郡中十属绅富捐修,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踊跃捐助,最后共得缗钱10万,后遂择日开工。修城开工后,江国霖亲自来往巡视,监督进度、检查 质量,寒风酷日未尝间断。历2载,惠州城垣修筑一新。新城共开7门,江国霖亲自为各个城门题额,又为坐落于西湖与鹅湖之间为城内供水的碧水关题额,曰“廉让之间”。

江国霖写给姑姑的七十寿辰匾

“廉让之间”典出南北朝。宋梁州范百年,因事谒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之曰:“卿州复有此水否?”百年答:“梁州惟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何处?”曰:“臣居廉让之间。”上称善。后除梁州刺史。此后“廉泉让水”和“臣居廉让之间”两句,被用作历代为官清廉的代名词,也是江国霖为官倡导廉政勤政的实例。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江国霖出任雷琼兵备道。到任后,立即巡视海岸、增筑炮台、征募船只, 并在水军中破格提拔优秀士兵黄开广、吴全美等 人,委以重任,派遣出海游巡,先后捕获西洋海匪100 余人,海患遂平。

清咸丰元年(1851),儋州杂居土客籍失和,纷争迅速扩大,危及州城。江国霖受任弹压,挥兵进 至那达墟。他了解到黎人此举全系受人蒙骗,于是不听众人劝阻,毅然乘轿独往黎寨,面见头人,陈说利害。黎人遂负荆请罪,表示与汉人和睦相处、誓 不相残。江国霖便给予黎人布匹酒食,予以抚慰, 并拨款修理房舍、安置流亡,医治战争创伤,儋州遂宁。江国霖治琼,奖励耕织,警戒游惰,提倡亲友睦邻、化息讼争。

清咸丰三年(1853),江国霖升任广东按察使,旋升广东布政使。广东盐务,历来积弊不少,以致课税难收。江国霖认为:“官无私而后能缉私,先恤商而后能治商。”乃断然废除原附在盐价上的衙门杂费, 严格缉私,肃贪倡廉,盐政得以整顿。

江国霖书画作品

清咸丰八年(1858),江国霖擢升为广东巡抚,更加勤政爱民,事必躬亲,严厉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不少官僚和贪官。他们买通朝廷权贵,对江国霖进行诬陷,不久江国霖被弹劾落职,移驻惠州。惠州绅民盛装出迎,拥到船上,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惠州城内,张灯结彩,焚香膜拜,鞭炮齐鸣,长者成群结队, 杵杖前来问讯,百姓用民间方式庄重而又热烈地欢迎他,几近万人空巷。更有友人在江边高地,白鹤峰东坡亭,为他置办馆舍,供其日常起居。惠州人对江国霖的敬仰和怀念,不仅止于盛情和礼遇,民国《续修大竹县志·江国霖》载:“惠州士民曾肖国霖像,与苏文忠公、陈文惠公并祀之,名曰《三贤祠》。”江国霖罢官之后,在惠州受到的礼遇充分证明:为官一任, 只要心忧国事、情系民疾,老百姓从来不吝啬爱戴和颂扬。

清咸丰九年(1859),江国霖在广东逝世,亲属将其遗体运回大竹,葬在八角庙宝珠寺前山头上。虽名为“探花坟”,却是一座极普通的坟:简单垒些黄土,也没有墓碑,如果没有当地人指点,谁也不会相信这竟然是探花墓。更糟糕的是,其坟在 1947 年被盗墓贼挖掘,服饰及烟袋等物皆被盗。一代鸿儒江国霖,淹没在乱草丛中。如今,只能走进他生活过的江家大院,依稀感受他曾经生活的气息。

江家大院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童家镇童家村, 至今已逾200 载。大院为三进四合院民居,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现仅存门房、前房、正房和厢房,占地面积 3876平方米。大院整个建筑结构保存完整,雕饰精美,用料考究,青色砖层层叠加,马头墙高低错落有致,小青瓦重檐朴素淡雅,砖雕与灰塑彰显异地风情。大院墙面全系大块青砖砌就,雨后青砖灰瓦微润,古朴幽深;封火墙头飞檐微翘,檐上拼嵌青花瓷片,烟雨 中别有一番风情。江家大院系徽派特色建筑,与川东北传统的木结构四合院吊脚楼迥然不同,是研究闽南和川东北民居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

整座大院沿中轴线呈东西对称,依地势起伏有序。中轴线上3 座堂屋一字排开,堂屋两侧各有一排厢房,两侧厢房与堂屋间有巷道相隔。

大竹县白塔公园里的白塔,该塔顶部石匾额上凿有江国霖 书写的“聚奎阁”三字

大院的中堂屋原为江家会客所用,民国时,一度为江家子弟读书识字之所。1949年后,这里曾用作学校教室。过去,堂上悬有江国霖手书“耕读传家”匾额一块。传说江国霖高中探花后,报喜的人一路敲锣打鼓到了盐井沟,其祖父喜极而泣,感慨万千道:江家能有今日,全靠“耕读传家”的祖训。后来,江国霖便书写了这块大匾。江国霖书法笔力劲挺、清新俊逸,他手书的数块匾额曾经高悬于堂内,如今却流落民间。

过去,大院门前还竖有两座八角桅墩。桅墩为大竹方言,实为石桅杆。旧时,考中功名的家族可在宅前或宗祠前树立桅杆,一是标榜家族荣耀,二为激励后代发奋读书。

江国霖第六代孙、今年70 多岁的江文哲介绍,江家老院是江国霖祖父和叔祖父所修。他们一个在家乡盐井沟务农和制盐,另一个则在南充贩盐,挣得不少银钱。江国霖的父亲曾是私塾先生,与风水先生雷 和尚交情很深,雷和尚帮助江国霖祖父选了老院所在的这块宅地。

传说,此处原为一土坡,风水格局历来为人称道。江家雇人将土石挑走,并在雷老和尚指点下规建成龙头形状。院后两棵老松树为龙角,大院为头颅,屋侧两口水井为龙眼,一对石碾是龙耳,门前两尊桅杆便是龙须。后来,雷老和尚还为江家在入川祖地八角庙“寻龙点穴”,作为江氏族人的墓园。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一首称赞这片祖坟风水的顺口溜:“西河流水不见 滩,对面一座笔架山,不出文官出武官。”墓地附近的西河场,甚至因此得名。

如今,江家老院的三进堂屋早已无人居住,堆满杂物,东西厢房也只各住了一户留守老人。一些墙体明显出现裂缝或倾斜,比起曾经的辉煌,现在的老院显得格外苍凉。

200年的时光,早已洗尽江家大院的铅华。如今的它,悄然伫立在梅子山下,见证着繁荣与落寞的人间沧桑,如同江探花的这一生。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 阳 宏(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