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①:做官要像江水保持清白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17 15:12:25 浏览次数:784 【字体:

《宋史》将赵抃与包拯、吴奎、唐介同传。

在北宋名臣中,“铁面御史”赵抃,在成都平原总共生活9年,五往四入,从崇州开始认识四川,融入成都。作品首次真实再现“琴鹤先生”,做官先做人,执政为民、民为邦本,以“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一治崇州,三理成都的过程;重点呈现“三廉修身”,针对官员“公相馈饷”,公款吃喝成风,端正官纪,“以身帅之”;客观表现坚持自省的“夜必告天”,突破官场“走富不走穷”的“潜规则”,对下层民众的生活深切同情;着重揭秘“惠保远人”,朴素的消费观刺激生产的思想的产生原因。

首次披露与眉山苏轼、盐亭文同20年的情谊。

成都赢取了赵抃的心,赵抃赢取了成都人的心。

中国“清白文化”的杰出代表。

名副其实。既是崇州的“老市长”,更是成都的“老市长”。

书写成都别样的历史,丰富着天府文化的特质。

成都“老市长”赵抃

易旭东

1 做官要像江水保持清白

“毅然一节”。

第三次入蜀。又单人独骑。

治平二年(1065年),57岁的赵抃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出任成都知府。

“大宋粮仓”。

北宋中后期,主要两大经济区:川峡四路、两浙路。

首富之区。两浙路,上八府,下八府,相当于现在的浙江全境与江苏、安徽南部,包括苏、锡、常、镇四市和上海市。两浙,以钱塘江为界,钱塘江以北叫浙西,以南叫浙东。

成都府路、梓州路与两浙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

梓州路所领州县,梓州、遂州、果州、资州、普州、昌州、叙州、泸州、合州、荣州、渠州、怀安军、广安军和富顺监。北至广元剑阁,南至宜宾长宁,西到成都金堂,东到重庆大足。包括今四川东部、重庆西部与贵州的六盘水、毕节和云南昭通等区域。

仅次于成都路府,川内大州。

横跨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山地三个“经济带”。

成都府路(益州路)含今成都市全境,雅安、德阳、乐山、眉山辖区(市)县和绵阳的安州、北川、江油,遂宁的船山、安居、大英、蓬溪与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等地。

涵盖成都平原与周边山陵地区。

四川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宋史•地理志》说:川峡四路“地狭而腴,民勤耕作,无寸土之旷,岁三四收”。从繁华的一线城市,到六线以外的贫穷城镇,一应俱全。

既有“极似江南”的成都平原,也有“最为贫瘠”的落后山区。

赵抃怀揣悲痛上路。

年仅31岁,五月十三日,长子赵岏在洛阳患病去世。

他对朋友文同说:“余之子不幸早弃世,余常观其所为,宜有以舒发流闻于后者。今已矣,使其志不克就。呜呼!余识子且旧,子可为余志其墓。”

谨慎受命。文同作《试秘书省校书郎赵君墓志铭》。

记述真实,语言平实,感人魂魄。

一方大员赴任,完全可享有标准的出行待遇,却仍然单骑独行,匹马只身,仅带着一张古琴、一只白鹤。别无长物,即提前向成都传递为官标准,起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效果。

不许州县官吏迎送馈赠。

针对吏治弊端,进入四川境内。

转道青城山,造访以《蚕妇》诗而闻名、隐居于白云溪的张俞。

与文同、文彦博等共同的好友。

张俞,郫都人,字少愚,号白云居士,著名隐士,年轻时也向往功名,惜其仕运不佳,参加科考,屡试不第,心灰意冷,绝意仕途,远离政治,归隐山林,长期隐居青城山,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30多年。既是有名的诗人,又是政治思想深刻的学者,更是矢志不渝的寻道者。

未遇,遗憾地写下《谒青城山》诗。

背琴肩酒上青城,云为开收月为明。

观宿有诗招主簿,庐空无分遇先生。

谦逊地留下题壁诗《题张俞壁》。

诏书三度落坤维,为白云溪独掩扉。

我愧俗疏来访道,不逢斜日又空归。

一路调查。再次经过江源(崇州)拜访旧友张景通,作《再经江原县有作》。

徙命乘轺入锦川,岷沱寒霁好人烟。

弹琴旧治俄三政,持斧重来未十年。

欲去民忧同乐此,敢孤朝寄独恬然。

邑城东望踟蹰久,魏阙天遥里数千。

到成都北郊新繁,去县北渡江时,见那从雪山融化下的雪水汇成的江水澄碧,如同一匹素白的绸带,从时隐时现的龙门山而来,滚滚东流,滋润两岸,白帆悠悠,田野青青,如练如镜。

湔江,文同的先祖、西汉文翁“穿湔江口”修凿的河道。

天府文化的人文历史符号。

穿彭门,疏湔江,接岷江,连沱江。

“双生水源”。湔江成为同时流淌岷江、沱江两江水的双生河。把岷江、沱江的水送往平原东北部,在金堂的交界处汇合石亭江、绵远河后,称为北河。穿过龙泉山,进入沱江流域。

湔江(图片来自网络)

沱江流淌着岷江的水源,被称为“混血儿”。

成都平原又一个山水与人成就的既浪漫、又忠贞的“天作之合”。

位于成都城北部,距中心城区17公里。

一心为民。文翁治水甚得民心,清廉更受钦佩。

“精神”与“物质”同时并举。

不仅修凿一个西汉版的“缩水”都江堰,又再造一个“文化都江堰”。

奠定成都平原人文的精气神。

船行江中。林盘依然翠绿,田野依然宁静……

自誓清白。“孤帆一片”,在素白的绸带上飘荡。清风徐来,他感慨道:“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我们做官的人,也要像江水一样保持清白,造福百姓。

崇敬文翁。以江的一清二白明志,虽万类混杂,也绝不同流合污。

“清白江”由此得名。

青白江区,又因清白江而得名。

成都大小官员,三班六房,旌旗凉伞、仪队,浩浩荡荡,到城北驷马桥迎接。一如当年成都郡县官员为迎接天子特使,乘坐驷马高车的司马相回到成都一般。只是,渺无人影。

到衙门才发现,那个在驷马桥茶亭歇脚、喝茶,平静地看着迎接仪仗队的“仙风道骨”的老头,连匹好马都买不起,只骑着一头瘦小的老马,背负古琴、手擎白鹤,竟是新知府赵抃。

审时度势,“中和行政”。

刚到任,就遇到一起聚众祭祀妖邪的事件。

记忆犹新。七年前,第二次入蜀任梓州路转运使时,就遇到过类似事件。

有人控告,“聚为妖祀”。

梓州路部分边远州县,盛行赛神活动,“一坊巷至聚三二百人,作将军、曹吏、牙直之号,执枪刀、旗旛、队仗,及以女人为男子衣,或男子衣妇人衣,导以音乐百戏,三四夜往来不绝”。

蜀人好祭祀鬼神。

巴人尚鬼,蜀人重仙,巴蜀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一些不法分子把这种“文化”变成妖祀,装神弄鬼,欺骗百姓,获取钱财。

恩威并著,教养兼施。

由严到宽。“峻法”,先下文禁止,效果不大。果断下重手,“揭榜禁约”,把为首的人抓起来,脸上刺字,发配到四川以外的偏远之地。属于比较严重的刑罚,不法分子有所收敛。

现在,成都周边地区又出现类似情况。

想起“梓州治理”,都觉得新知府会严加处罚。

他仔细调查后,发现是一种民间文化习俗,与梓州不同,成都百姓“好热闹”,绝大部分参与者都不是恶意,而是觉得好玩,聚饮过头,造成事故,不算犯法,决定宽大处理。对被抓起来的人说:“你们搞出之事,只不过是喝酒喝高兴,判你们无罪。但是……首恶必办。”

人性化地处理,“蜀人欢服”。

他,严惩州县坑害百姓衙役,处决罪行累累的不法僧道、地痞流氓。又曾教育、释放因受蒙骗、被裹胁而参加“妖祀”的群众。放监那天,百姓欢声雷动,大呼“赵青天”“铁面御史”。

铁腕治理,严法与厚德结合。

恶吏悚然心惊,大为收敛。

“父老子弟罔不悦服,州人庙祀之”。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50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