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摩诃池的历史变迁

作者:成都方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14 14:48:40 浏览次数:722 【字体:

摩诃池的历史变迁

 2013年,考古人员在后子门成都体育中心附近发现了一处重大古代遗址,其中包括唐代建筑基址、明代蜀王府和人工河遗址以及此前存在于文人诗词中的摩诃池遗迹

摩诃池遗址

 2014年,这处遗址被命名为东华门遗址。这处规模宏大、有着丰富遗迹和文物出土的地方,向我们证明了该处正是千年前成都城市的地理中心,也是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为我们了解曾经盛极一时、极具皇家气派的摩诃池、宣华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据唐人卢求记载,582年,隋文帝杨坚第四子杨秀镇蜀,被封为蜀王。为修筑蜀王府和子城,先后命人直接在城中取土,故而留下一个巨大的土坑,后渐积雨水形成一个大池。有西域僧人到成都,见如此巨大之水面,感慨称之“摩诃宫毗罗”,摩诃是梵语,为大之意,毗罗为龙,意为此池大而有龙,故名为摩诃池。

史料记载,摩诃池形成初期,面积约500亩,杨秀在其上建散花楼,用来游宴取乐。摩诃池初期靠储蓄天然雨水。唐代,成都的城市水利得到全面发展,785年,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并与摩诃池连通,湖面逐渐扩大。

唐中叶,摩诃池已是泛舟游览胜地,成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公园。文人墨客、平民百姓都可到摩诃池上泛舟游览,宴饮聚会。镇守成都的各级官吏,如严武、韦皋、高骈等,都曾游览摩诃池

成都东华门遗址

 据《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杜甫在诗中形容摩诃池:“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摩诃池秀丽的景色借着大诗人的诗句声名鹊起。诗人高骈也有诗:“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摩诃池在唐代还曾经是战乱期间成都重要的救急水源。

 829年(唐文宗大和三年),南诏国军队围攻成都,城郊百姓都进城避难,城中水井水源枯竭,百姓只能从摩诃池中打水饮用。王建称帝建立前蜀后,修建的皇宫就在摩诃池畔。他将摩诃池改名为龙跃池,纳入宫苑。摩诃池由公共游乐之地变成了皇家禁苑。

 919年,后主王衍继位,立刻扩建内苑和池水面积,并改龙跃池为宣华池,所在宫苑命之为宣华苑,耗时三年始成。环池修筑宫殿、亭台、楼阁,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宫;降真、蓬莱、丹霞、怡神之亭,飞鸾之阁,瑞兽之门,土木之功穷极奢巧。宣华苑极尽豪华,其范围广达十里,青羊宫皆在宣华苑内。

博物馆中的宣华苑模型

 由此可想见,千年前这座皇家宫苑规模的宏大和奢华。花蕊夫人将宣华苑和池畔的景色几乎写入了每一首《宫词》之中。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湖面有“内人追逐采莲船”,湖边是“惊起沙鸥两岸飞”,春雨夏歌四季景色不同,烟波荡漾宛若江南水乡。

除了池畔风光,宣华苑内的殿宇、山水、花木等园林盛景,在《宫词》里也描写得非常详尽:“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宣华苑作为一处皇家名苑,有殿阁楼亭、怪石修竹、小桥流水,同时又有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群,兼具中国园林之美和皇家气派。宣华苑内栽种的牡丹、芍药、木芙蓉、海棠、栀子花四季次第开放,石榴、梧桐、樱桃各种树木常青,荷花、荇藻在水中飘摇,这处皇家园林宛若人间仙境。

 925年,前蜀亡于后唐。前蜀亡后,宣华苑遭兵火焚掠。934年,孟知祥建立后蜀,仍然以前蜀宫为后蜀皇宫。孟昶即位后,将湖面再次扩展,龙跃池又改回摩诃池

摩诃池复原图

据现代考古发现的摩诃池西北角和南角判断,后蜀时期的摩诃池有1000余亩,达至鼎盛。《宫词》中描写了后蜀时期使用人工脚踏龙骨车提水,实施人工降雨。可见无论其当时的建筑技艺还是制造工艺,后蜀宫廷不说是独步天下,起码也是独出机杼,目前还没有发现比摩诃池龙骨水车更早的人工降雨的历史记载。

只可惜乱世中的繁华很快过去,随着后蜀的灭亡,摩诃池宣华苑的芳华也一去不复返。入宋后,蜀宫中的殿阁被大量拆除,引水的河渠逐渐淤废,至南宋时池的面积已缩小至与唐代相似。范成大镇蜀时曾游摩诃池,有《晚步宣华苑》:“乔木如山废苑西,古沟疏水静鸣池。吏兵窸窸番更后,楼阁崔嵬欲暝时。有露冷萤犹照草,无风惊雀自迁枝。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夜晚的故蜀宫苑,池边尚有高大的乔木,不过看起来像是荒山,沟渠中还有静静的流水。废弃的楼阁、惊飞的鸟雀,景象让人心惊。

摩诃池出土文物

 陆游宦游成都时,也曾多次游摩诃池并写下数首怀古之作:“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年光走车毂,人事转萍根。犹有宫梁燕,衔泥入水门。”诗人自注云:“蜀宫中旧泛舟入此池曲折十余里。今府后门,虽已为平陆,然犹号水门。”

今昔对比,世事变迁,不仅两蜀盛景早化烟云,北宋的繁华也如旧梦。诗人此际的销魂不是感叹池水美景,唯黯然销魂矣。“宣华辇路牧牛羊,摩诃龙池草茫茫。宫殿犁尽余缭墙,南风远吹禾黍香。”当年华丽的宫池已成牛羊漫步、荒草萋萋处,只剩下一些残存的宫墙供后人怀想。不仅是摩诃池和两蜀的宫苑,王建死后归葬的永陵,历经宋元至明清时已不复为人所知。幸而陆游在《后陵》诗中为后人留下了线索。

“陵阙凄凉俯旧邦,恨流衮衮似长江。穿残已叹金凫尽,缺落空余石马双。攫饭饥乌占寺鼓,避人飞鼠上经幢。阿和乳臭崇韬耄,堪笑书童束手降。”陆游曾到过永陵,当时陵园内的地面建筑永庆院尚有部分残留,但眼前已经是一片荒凉萧索,昔日皇陵已是乌鸦老鼠的天下。到了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蜀宫旧址修建蜀王府。

摩诃池隋代池岸护堤

 明末清初,蜀王府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1665),蜀王府废墟上又兴建起贡院,只有西北隅仍残留少许水面。到民国初年,摩诃池全部被填平成为演武场。至此,历时1000余年,令唐代诗人武元衡“爱水看花日日来”的“摩诃大池苑”消失殆尽,繁华瑰丽的皇家园林也隐没不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方志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