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字库塔 ‖ 姜平

作者:姜 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8-17 11:07:22 浏览次数:642 【字体:

字库塔

姜 平

字库塔也称敬字塔、惜字宫。传说在黄帝时代,因仓颉造字而使“天雨粟、鬼夜哭”。意思就是:仓颉因看到鸟兽走过留下的爪印和蹄印产生灵感,从而创造了文字。文字诞生后,天上就像下雨般落下粮食。夜晚,还能听到鬼神为之哭泣的声音。这个传说说明了文字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有了文字,人类才摆脱野蛮进入文明,征服和改造大自然能力越发强大。

在雅安市名山区黑竹镇廖场村,耸立着一座建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的字库塔,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黄伟 摄)

民间常称不识字的人为“睁眼瞎”。小孩入学受教称为“发蒙”,即是从“心盲”而开启“智慧”,古人也称之为“培心。”儒学经典《大学》开篇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学之道,实为教化民众,开启民智。而所有教化如果不依赖于文字纸墨,如文字出现以前,仅有圣人的述而不作,口传心授,文明就得不到快速、广泛的传播。因此,自古以来,古人皆以文字纸墨而为“圣贤心迹”,不可亵渎。凡是有字迹之纸,均不可随意丢弃,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焚化,以表达对文字的敬意。为此古人专门编撰了《惜字律》《惜字征验录》和《文昌帝君惜字律》等劝善书,一些地方还有《惜字条约》、惜字会、敬字灶等。

而字库塔的建造则与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密不可分。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当时宫廷崇信佛教,曾铸造黄金浮屠。浮屠即为塔,是佛教寺庙的重要建筑,本用来藏舍利,即佛祖释迦牟尼指骨,因此塔是被当成佛来供奉的。后来随着不断发展,塔的含义超出了埋葬佛骨、经文、袈裟的范畴。同时随着佛教的汉化,以及宋代以后,儒、释、道文化的融合,塔在建造形制上与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相结合,在建造理念上则吸收儒学、道教思想,从而产生出如字库塔、钱库塔一类的独特建筑类型。而塔的原意是墓,因此字库塔也称“字塚”。

明清时期,字库塔已普遍流行,书院街口、场镇路边常设有造型各异的字库塔。有的书香门第或大户人家,还会特别修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字库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姜 平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