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抗日战争指挥杀寇 解放战争毅然起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裴昌会往事‖胡平原

作者:胡平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18 21:46:53 浏览次数: 【字体:

抗日战争指挥杀寇

解放战争毅然起义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裴昌会往事

川,泛指四川,渝,专指重庆。在川渝两地,革命老前辈常津津有味地摆谈裴昌会革命家抗战和起义的故事。

从小学生到国民革命军副军长

裴昌会(1896—1992),字同野,1896年10月23日出生于山东潍县一个较富裕的工商业家庭里。6岁开始读书,先后就读于山东潍县私立高等小学、山东密县胶莱中学和潍县中学。

裴昌会少年时期,正值清朝末年,中国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裴昌会所在的胶东半岛成为德国占据的势力范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裴昌会萌发了富国强兵、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清反帝的同盟会。

1917年,裴昌会以文学和英语扎实的功底,抱着实业救国的梦想,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商预科。同年底,张勋率辫子兵复辟,北平局势顿时混乱,学校因而提前放假,迫使裴昌会回到潍县。不久,复辟暴乱得到平息,裴昌会正想回校复课之时,却偏偏生了一场严重的伤寒病,耽误了3个月时间,为此不幸失去了文科大学的深造机遇。

1918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在山东招生。本来这所学校的生源是从各地陆军小学、陆军中学依次升上去的,然而,这期因张勋之乱,影响了招生计划,改在社会上招收学生。正在失意徘徊的裴昌会,不失时机地投考保定军校并被录取,分在步科。其学制四年,但因直皖战争影响,停学一年,延迟到1922年3月才毕业。

毕业前,曾和同班同学陈诚等相约到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当到汉口时,与一些要好的同学商量,觉得去广州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悉,气候不适应,同时看到留在汉口的同学多,决定留在汉口。留下后被分配到湖北第二混成旅作见习班长,随后升任学兵连排长、连长、上尉参谋。

1926年,第二、三混成旅在湖北江陵合编为第七师,这时裴昌会升任少校团副。不久,第七师随于学忠调走,他听从同学们相劝,东下入金陵军官学校任上校教官兼区队长,旋任教育处处长。这所军官学校,是五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联军办的士官学校,由联军司令孙传芳兼任校长,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和保定军校的体制,规定招收大学程度和高中毕业生,为北洋军阀培养初级官佐,并轮训各师在职官佐。1927年8月,孙传芳部渡江与北伐军作战失利,孙传芳避走天津,其所属主力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

1929年5月,裴昌会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四十七师一四一旅第七团上校团长。1931年,随部到江西兴国县永丰、吉水一带休整。这时第四十七师部分人员编到郝梦龄的五十四师,裴昌会升任郝梦龄部一六〇旅少将旅长。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上官云相的第九军四十七师开往江苏恩山待命,裴昌会由五十四师调任四十七师任副师长(上官云相兼师长),在苏州河一带布防。

1934年,裴昌会随上官云相率部至贵州堵截长征中的红军。当部队到达贵州后,红军已过大渡河,未能与红军相遇,留在贵州修筑滇黔公路。四十七师担任安顺至黔西南到云贵边境一段。任务完成后,1936年调湖南衡阳待命,并准备向韶关、广州进攻(当时两广要求扩军不成,联合反蒋,时局紧张)。后经蒋介石派上官云相说服广州余汉谋部,消弭了战争(余是上官云相同学、妹夫)。随即蒋介石批准上官云相去德国考察,郝梦龄升任第九军军长,裴昌会升任副军长兼四十七师师长。1936年7月,四十七师调湖北黄陂、浠水一带休整。

裴昌会经历的河北涿县和忻口战役

河北涿县痛歼日寇。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四十七师奉命开赴抗日前线的河北涿县,先在白沟河一带协同三十军作战,担任40华里的警戒线。面对装备精良、拥有炮兵群和战车的日寇疯狂攻击,在前线友军节节失利的情况下,裴昌会率部顽强作战,坚守阵地达七天七夜,终于冲破敌人的封锁线,经易县转移到保定城关驻守。继而转移到元氏县以西高地,多次抗击日寇进攻,打得日寇丢盔弃甲,哭爹喊娘,抗战军民斗志大振。

忻口战役,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忻口,是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日本侵略者企图夺取忻口要隘,大举进攻山西的太原,以便控制山西省全境,攫取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当时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任晋北前敌总指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任副总指挥。经过周密部署,打响了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13日,日寇侵略军集中众多兵力,利用炮火、战车、空军立体战的优势,向忻口阵地发起猛烈攻击。中国的中央兵团毫不畏惧,首当其冲,与日寇展开殊死战斗。

10月15日下午,双方为争夺忻口以北的南怀化以及迤南的二○四制高点,战斗异常激烈,一个昼夜反复争夺13次,日军三易酋首。会战期间,中央兵团将士伤亡七千多人,九军军长郝梦龄、五十四军军长刘家麒、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先后壮烈殉国。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州胸部负重伤。

在忻口正面作战的同时,八路军林彪的一一五师主力由五台山地区南移,与刘伯承的一二九师会合,夹击自平型关以西之敌。贺龙的一二零师活动于朔县、神池、宁武至忻口地带,向日军侧背猛烈袭击,斩断其日寇的补给线。

10月18日,一二零师在雁门关以南伏击,烧毁日军输送粮、弹汽车500多辆,并收复了雁门关。

在23天的战斗中,八路军将代县、平型关、灵丘、广灵至张家口和崞县、雁门关至大同的交通要道完全破坏,并歼灭了这两条主要交通线上的敌人。这不仅给日军补给造成了极大困难,也振奋了中国前线军队的士气。

裴昌会所在的第九军配合二十一师,独立第五旅,晋军第十九军、三十五军和六十一师为中央兵团,共同战斗消灭日寇侵略者。

裴昌会部战场战斗场景

八路军总部还令一二九师摧毁岱县西南阳明堡敌人的临时机场。所属三五八旅的六十九团团长陈锡联,率第三营于10月19日夜间奇袭阳明堡机场,焚毁敌机24架,击毙敌人数百,夺获一批航空器材。第三营营长赵宗德身先士卒,勇猛进袭敌踞堡垒,壮烈牺牲。后来,卫立煌在太原见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时说:“八路军把敌人几条补给线都截断,并摧毁阳明堡机场,对忻口正面作战帮了大忙。我代表在山西的全体将士表示感谢”。

忻口战役,国共双方当时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蒋介石在1937年10月17日致电朱德、彭德怀:“贵部林师及张旅,屡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称赞在忻口会战中殉国的国民党将军郝梦龄、刘家骐、郑廷珍、姜玉贞等都是抗日战争中涌现的“伟大、英勇的模范”。

为了打击共同的敌人,在山西的第二战区,国共两党的军队,同仇敌忾,不仅在忻口共洒一腔热血,以后的几年中,也一直合作得很好。忻口战役,是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统战后,在敌后机动作战的一次成功的防御战,也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作战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裴昌会所率领的部队,在忻口战役中英勇顽强,奋勇杀敌,在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裴昌会部与八路军互相交换情报

1938年5月中旬,八路军总部绛县侦察组通报:绛县敌据点,以一个大队的兵力,将在三日由向横岭关阵地攻击。裴昌会部接到通报后,安排以两个团的兵力在横岭关以北设置伏击阵地,以一部分兵力诱日寇进入包围圈再发动攻势,八路军以一个团趁机歼灭留守绛县的敌人。两军按计划部署后的第三天,盘踞绛县的日寇向横岭关方向扑来,因伏击部队发动围击过早,使敌人夺路向闻喜县城逃跑。八路军对留守在绛县的敌人,内外夹击聚歼,全歼日寇,战果辉煌。

1939年1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密电:太原日寇派出一个联队计3000人左右,沿同蒲路南下,到风陵渡一带增防。趁敌军南犯途中,裴昌会即率四十七师在洪洞、古县一带阻击敌人,配合八路军陈赓的两个纵队和薄一波“决死队”的一个旅及国军刘勘部,前后夹击敌军。经两天半的决战,日寇损兵折将,只剩下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国共军队缴获了日寇侵略者大批武器,战功赫赫。

裴昌会部战场战斗场景

1940年7月,裴昌会升任第九军军长。这时裴昌会按照战区部署,率第九军逐次向太原以东转进,到王屋山、太行山,长期驻豫北、济源一带,同八路军密切配合打击敌人,一直坚持到1942年春。在此期间,陈赓部驻中条山,坚持敌后斗争,条件十分艰苦。有时派出敌后小分队到第九军防区,要求作短暂停留。裴昌会命令部下热情接待,所缺粮食弹药尽力予以调剂补给,两支部队关系很好。太行山、中条山位于黄河以北,太原以南,是晋冀豫边区唯一的敌后据点。

1942年5月,裴昌会调任第四集团军任副总司令,驻河南巩县。到任不久,就到陆军大学(重庆)第六期将校班学习一年半。1944年春学习结束回到河南,仍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或代理总司令。

当时,日寇正向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所统辖的部队发动大规模攻势。分布在郑州以北的邙山头,一直到陕县西南的河防部队,根据由东到西的顺序分别是:汤恩伯的三十一集团军,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刘茂恩的第十四集团军,李家钰的第三十六集团军,高树勋的第三十九集团军。日军由邙山头的黄河北岸强渡黄河,占领邙山头高地,汤恩伯将部队退到荥阳地区占领阵地。裴昌会所在的第四集团军占领汇水以东的虎牢关高地。

由邙山头南下的日军,占领郑州后继续西进,猛攻第三十一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阵地。同时,在晋南的日军策应西进的日军作战,也分别由渑池以北和陕县偷渡黄河,驻守河防的高树勋部和李家钰部南撤。

在撤退中,李家钰部遭到日军便衣队伏击,李家钰阵亡。在荥阳和虎牢关的部队,也受到日军猛烈攻击。汤恩伯首先向西南撤退,裴昌会的第四集团军腹背受敌,也相继向西南撤退。

在洛阳以南,只有通往卢氏的一条公路,撤退的部队拥挤混乱。部队退到八石盘附近,日寇的骑兵旅团又尾随追击,使部队更为大乱,一直撤到卢氏附近才稳定下来。

这次所谓的中原会战,不到半个月时间,丧地数百里,河南西部至灵宝到西峡口以东各要点和周围十多个县全部沦陷。之后,裴昌会的第四集团军撤退到卢氏坚守阵地,一直到抗战胜利。

裴昌会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抗战开始不久,裴昌会的家乡山东潍县沦陷,富甲一方的家业遭日寇查抄。而裴昌会的老母亲及妻子兄弟姊妹数十口人,拖儿带女,离乡背井,随军辗转迁徙。之后到达洛阳,住在距洛阳30华里的李村。其间洛阳频遭日机轰炸,李村再也住不下去了。当时裴昌会正在前线指挥战斗,只派随员一人照顾亲属,经过深山进入安全地区,再转至西安。转移中在木柴关同敌人遭遇,因家属人员没有防御能力,结果裴昌会的妻子姚琳卿、三儿子裴大钧、侄女裴淑温、外侄孙和随行人员共7人被日寇残酷杀害。二儿子裴大民被俘,后幸脱险,儿媳李淑慧受重伤。抗战期间,裴昌会部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互相交换情报,配合打击共同的敌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胜利。

解放战争在共产党引领下宣布起义

1946年端午节前夕,陕西省主席董钊携带礼品,专程到郑州给裴昌会带来消息,说胡宗南派他来拜节(因裴昌会当时是郑州指挥所主任)。裴昌会感到十分蹊跷,问董钊还有什么事?董钊说:

“三十八军五十五师共产党很多,胡宗南要解散这支部队,具体部署是:

1.请你令郑州铁路局备车两列开巩县;

2.请你命令三十八军转饬驻巩县五十五师轻装乘车到豫北新乡;

3.由我到新乡传达密令给第二十六整编师王仲廉部,去新乡以南詹店布置包围圈,待五十五师所乘列车进入包围圈就勒令缴械,士兵就近补给王仲廉部”。

董钊饭后乘铁道汽车去新乡。裴昌会立即给孔从周打电话,想先把胡宗南的意图告诉他,但电话没有接通。直至当晚深夜,孔从周才给裴昌会来电话,说他已将自己担任的三十八军副军长、五十五师师长的职务交由孙蔚如的侄儿孙子坤接任,并说他马上就要起程。裴昌会希望他来一趟,他说来不及了。接着,三十八军军长张耀明来电话说,五十五师跑了,孔从周把师长和部队都带走了。裴昌会要张耀明立即带部队去喊话,要他们回来。张耀明说:“现在的两个师不稳当,不能派”。他又立即命驻郑州的二十七军军长王应尊派部队去追,结果在巩县东南40里的老樊沟地区追回了五十五师的一部分,孔从周带着一部分部队宣布起义。

1947年3月,胡宗南遵照蒋介石进攻延安的计划,将派去洛阳的指挥所转移到洛川,裴昌会以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洛川指挥所主任。3月19日,胡宗南部进占延安城,洛川指挥所改为延安指挥所,仍由裴昌会任指挥所主任,进驻延安。

在胡宗南部进攻延安之前,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已撤离延安,同时实行坚壁清野,延安已成为一座空城。蒋介石以为占领延安,在国际上可以提高他的地位,以挽救其失败的命运。当国民党军队占据延安后,即以延安为据点,找人民解放军主力决战。胡宗南坐镇西安,秉承蒋介石的意图遥控,裴昌会在延安负实际指挥责任。

进驻延安后第五天的青化砭之战,胡宗南部第三十一师全部被歼,旅长李纪云被俘。在一个多月后的蟠龙镇之战,第一六七旅全部被歼,旅长李昆岗被俘。7月下旬沙家店之战,第一二三旅被全歼,旅长刘子奇被俘。10月份的清涧之战,第七十六师师部被歼,师长廖昂、二十四旅旅长张新等被俘。在陕北作战的十个月中,胡宗南部损兵折将,疲惫不堪,于1947年12月底,将主力撤至延安以南休整,并决定撤销延安指挥所。

1948年1月,裴昌会改任潼关指挥所主任,率第一军、三十军、三十六军、六十五军和骑兵第二旅,东进豫西,解第二〇六师在洛阳被困之危,打通潼关至郑州的交通。3月初,因刘戡的第二十七军和第九十军在瓦子街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胡宗南在关中已没有主力部队。为巩固关中阵地,命令裴昌会率领在豫西的所有部队,急行军返回西安待命。

裴昌会夫妇

1948年4月,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改称西安绥靖公署,并将潼关指挥所扩编为第五兵团司令部,裴昌会以绥署副主任兼兵团司令官,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阻止解放军南下的壶梯山、大荔以北诸战役。由于历次战役中都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只得不断向四川方向后退。撤退到宝鸡时,裴昌会碰上他过去的军需处长李希三(共产党员,已离开部队在宝鸡经商),由于两人长期交往,情谊较深,所以无话不谈。李希三对蒋介石卖国反共挑起内战极为不满,他对裴昌会说:“革命的目的为的是国家复兴,民族繁荣与幸福,作为一个爱国军人,应该投到真正的革命阵营中去。中国共产党是允许和鼓励反动营垒中的人弃暗投明,立功赎罪的。”并说:“如果信得过我的话,愿意效力”。

这时,裴昌会想到所属六十五军是广东部队,同当地语言不通,官兵领的金圆券在市场上买不到东西,强行购买,军纪败坏,民怨沸腾。裴昌会反复考虑,长此以往,自己所领导的10多万将士的前途无望,决心走爱国起义的道路。裴昌会果断地同李希三讲:“只要我的部队将士在人身安全上得到保障,能各得其所,内战中的一切责任由我个人承担。”于是裴昌会郑重地委托李希三设法去延安代向解放军联系起义事宜,并约定:“如有眉目,立即同兵团部总务处长李梅村、军医主任冯子让联系,以免直接接触,引起特务的注意。”

正在这时,李规带领整编的二十八旅担任主阵地壶梯山的守备任务。李规是地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成员,他根据组织安排,在解放军主力进攻壶梯山时提前撤退,致使钟松师部遭受重创。胡宗南得知这一情况,亲自到大荔把李规扣押起来,以贻误军机罪当场宣布三天后执行枪决,以杀一儆百,稳定军心,并要裴昌会通知李规的家属到西安见最后一面。

地下“民联”西北特派员袁伯扬(当时任西安铁路局专员)得知这一消息后,赶在裴昌会通知李规家属之前,找到李妻一起去找裴昌会营救李规。裴昌会分析了胡宗南部在运输上要依靠铁路专员,壶梯山战役失败,钟松应负责任,如处死李规,在军内可能会出乱子。他一面向胡宗南说明利害,要求改变对李规的处理;一面给李规的妻子出主意,要她通过兵团的密码电台向李规堂兄李文(时任华北剿总副司令、北平警备司令、胡宗南在黄埔一期的同学)发电报求救。因此,胡宗南在各方压力下,改变了枪决李规的决定,改交军法审判。后经袁伯扬等向监狱看守活动,李规被关三个月后逃出,安全转移到解放区。裴昌会的起义因时机不成熟而一次次拖后,时任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向他传达了口信:“再等机会”。

1949年7月,裴昌会率部到了川陕、川甘公路交界处的双石铺。因地势十分险要,他曾动了在此起义的念头,但正面部署的是胡宗南的亲信——第一军,因此起义没有太大把握。8月中旬,李希三绕过胡宗南部的封锁,由西安潜回到双石铺,向裴昌会传达了口信:一野总部欢迎你起义,对你现在的处境表示理解,并转达了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的意见。既然对整个起义部队没有把握,还是再等机会为好。

共产党的理解与指示,使裴昌会深为感动。此时,裴昌会对国民党已不抱任何幻想,决心接受中共号召:“率兵起义”。好事多磨,不料,胡宗南恰在此时调动部队,因此起义准备工作在秦岭、广元、剑门关屡屡受挫,只得一次又一次暂时撂下。

同年12月23日,李希三再次来到德阳孝泉镇,传达解放军先头部队首长指示。其实裴昌会的第二任夫人于西华及儿子大民、大希、大可、女儿大宽已在几个月前就被胡宗南劫持去了台湾。目的明显,他若听命于蒋介石、胡宗南,便可加官进爵,与亲人团聚;若违抗军令,不但自己性命难保,已在台湾的家眷们的境况更是令人担忧。面对如此艰难抉择,裴昌会决心已定:“不失信于共产党,坚决起义”。

12月23日晚,裴昌会宣布起义,命令第七兵团所属各军、师及兵团直属机关“立即停止一切抵抗,就地起义!”至此,裴昌会率76军、17军之12师、98军、30军之27师残部、12师之36团和38军山炮营及69军144师、骑兵第2旅,在四川德阳孝泉镇通电起义。随后,所属第38军军长李振西率第7兵团起义,此时属辖第76、98军等残部也在三台举行起义。至此,裴昌会部共有10万之众参加了德阳起义(也称川北起义)。同时,致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起义电报也在当天发出:“起义成功!”

裴昌会部起义的第二天,李希三陪同胡耀邦等领导到孝泉镇约见了裴昌会。裴昌会立即将7兵团所属各军态势要图和全部人、马、武器、弹药装备等表册呈交给胡耀邦。胡耀邦对裴昌会的起义之举深表赞赏。几天之后,贺龙接见了裴昌会。那天,贺龙派人请裴昌会到县署东北面一家别墅里,在距离四五十米处,贺龙伫立在门外等候裴昌会。贺龙一见到裴昌会,就走下台阶与裴昌会亲切握手说:“老朋友,有幸又在这里重逢了”。接着,贺龙又向裴昌会介绍了李井泉、王维舟。入座后,他们谈笑风生,畅谈往事。

裴昌会(右二)起义后晋见贺龙(左)

1950年1月1日,裴昌会随贺龙司令员参加了庄严而隆重的入城式。当他与赫赫声名的贺龙司令员并肩站在敞篷车上,接受全城百姓的鲜花掌声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鄙人何德何能,能享受如此殊荣,此生足矣!”

裴昌会随贺龙进入成都后,利用他同“西北王”胡宗南所属部队的关系,通过电台号召胡宗南的残部起义投诚,避免战争延长造成人员伤亡及生灵涂炭。这时,除直接随兵团行动的27师欧耐农部及由碧口退到什邡主动向兵团靠拢的144师严正部已随兵团起义外,国民党第98军刘劲持部很快复电拥护起义号召,当即电令该军部队在盐亭县集结,主动派人与解放军联系就地起义。90军周士瀛行至三台县被解放军包围,接到裴昌会电报号召后,也随即放下武器缴械投诚。此外,对胡宗南西安绥靖公署遗留在成都的人员,登记造册,送军管会处理,裴昌会在成都收拾胡宗南残部的任务至1950年2月底基本完成。

成都解放时贺龙和裴昌会坐在宣传车上

追随党的事业93岁光荣入党

新中国成立后,裴昌会有幸十多次见到毛主席。最让他难忘的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那是1950年6月23日,裴昌会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时,毛泽东主席单独接见了他。

作为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将领,能受到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接见,这份殊荣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当裴昌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毛主席汇报完工作后,便向主席请罪说:“1947年3月,我随胡宗南进犯延安,祸及边区几个县,对革命造成了损失,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

毛主席笑着说:“你还好嘛,在延安东门外的马路上铺了石子,在延河上修了一座滚水桥。”

裴昌会又说:“主席您收藏的书,被新闻处长运去西安,我没有给您保管好,很不安。”

毛主席风趣地摆摆手说道:“我收藏的都是马列主义的书,他拿去看,做个义务宣传员,我也高兴的。”

临别握手时,毛主席特意送给他一本《改造我们的学习》,鼓励他后半生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后,裴昌会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川北行署副主任兼工业厅长、西南纺织管理局局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第五届、六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历届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先后担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和民革重庆市委副主任委员等职。

1989年7月1日,裴昌会向中国共产党组织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来他又向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孙先余诉说自己对党向往的忠心。孙先余一看老人激动的样子,立即说:“您老不要再说了,您的条件早就成熟了,我马上上报省委!”时任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亲自批示:“同意,速办。”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颠沛流离、上下求索的裴昌会,在1989年8月22日,以93岁高龄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裴老激动地说:“我多年的夙愿实现了!感谢党组织,耀邦同志可以含笑九泉了。”此时的裴老热泪盈眶,彻夜难眠。

裴老入党后,继续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1992年3月23日,这位96岁的共产党员在重庆去世。

1986年,胡耀邦在重庆渝州宾馆与裴昌会亲切握手

裴昌会抗战和起义的故事,就是党和国家历史的一个侧面。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重温党史和国史,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很有必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胡平原(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纪实文学学会会员,重庆市巴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口述巴南党史》编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