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见了画饼要三思——《春日行》诗歌背景‖马睿

作者:马 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0 20:33:59 浏览次数:938 【字体:

见了画饼要三思

——《春日行》诗歌背景

马 睿

春日行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一作绣作楹)。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因出天池汎(fàn)蓬瀛,楼船(一作台)蹙(cù)沓波浪(一作涛)惊。三千双蛾(一作娥)献歌笑,挝(zhuā)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一作三十六玉帝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píng)。帝不去,留镐京。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yǎo,一作杳)冥?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静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八

今 译

宫楼高耸入云,宫柱盘着金龙。美丽的宫女在白日下纤手调筝,发出优美的乐声。春风将乐声吹入君王之耳,此乃名曲——《升天行》。众多楼船绕着天池中的蓬莱仙岛,接沓而行,船底的波浪发出阵阵涛声。无数宫娥在船上载歌载舞,鼓乐之声震耳欲聋。天下臣民翩翩起舞,歌颂天下太平。君王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三十六位天帝下凡来迎接陛下,仙人纷纷驾着云车翩然而下。但陛下要留在京城与民同乐,岂会像黄帝一样,抛弃百姓而独自成仙呢?小臣谨祝皇上寿比南山,愿陛下的鸿名万古留芳!

袁耀《蓬莱仙境图》

诗歌背景

在帝制时代,上司为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其忠心耿耿地为自己卖命,往往会给下级一些暗示或许诺。若兑现了,这叫“激励”。如没兑现,则叫“画饼”。

面对上司画的饼,下级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很多年轻人一见上司在画饼,立马受宠若惊,恨不能为之赴汤蹈火,纵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反之,有些老油条无论上司如何画饼,都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犹如老僧禅定,把上司的话当作耳边风。

其实,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当上司在画饼时,下级须冷静思考三个问题,再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走:

首先,谁在给你画?

下级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皇上在给你画?还是太子在给你画?究竟是一把手在给你画?还是部门领导在给你画?一言以蔽之,画饼之人有没有兑现的权力?

想当年,55岁的唐玄宗为了赢得21岁的杨贵妃的真爱,便给她画了一张超级大饼——“愿生生世世为夫妻!”

杨贵妃也不仔细想一想:唐玄宗虽是皇帝,但并非阎王爷或月下老人,“下辈子娶谁为妻”岂是李隆基自己说了算?

其次,吃不吃得到?

历史一再证明,即使是一把手亲自画的饼,下级也未必能吃得到。

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因反对削藩,发动了“靖难之役”。在一次战斗中,为激励次子朱高煦的斗志,朱棣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勉之!世子多疾。”

世子,就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听到父亲这句话,朱高煦如同打了鸡血,“率众殊死战”,一举将官军击溃,为靖难之役的胜利立下了大功。

现在看来,朱高煦的江湖道行还是太浅了,他也不想一想:父王眼下还处于造反期间,胜负犹未可知。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父亲真当了皇帝,太子也该由大哥当,还是轮不到自己嘛。

老实讲,朱棣画饼的水平很高。

朱棣只是说:“努力啊,你大哥身体不好。”并没有说自己要废长立幼,可朱高煦偏偏就误以为老爸将要废长立幼(这正是朱棣最想要的效果)。

不错,世子朱高炽的确多病,但并非身患绝症,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只要大哥一天没死,朱高煦就不可能取而代之。

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朱棣铁了心要废长立幼,自己搞不搞得定以杨士奇、杨荣、杨博(史称“三杨”)为代表的一大批“铁杆太子党”呢?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注定难以吃到的饼,下级听听就好,不要过于当真。

第三,会不会胀死?

上司画的某些饼实在太硬了,即使侥幸被下级吃进嘴里,也消化不了。弄得不好,是要胀死人的。

明末清初,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为拉拢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特地给他画了一张“平西王”的饼。吴三桂也确实吃进嘴了,但问题是最后却拉不出来,活生生被胀死了。

殊不知,从古到今凡是异姓封王者,多半都没好下场。吴三桂如能看清这一层,也就不会上钩了。

所以说,下级在听到上司画饼之际,既不能听风就是雨,也不要无动于衷。最佳的选择应是:三思而后行。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秋,李白在元丹丘、玉真公主等人大力推荐下,被唐玄宗招入长安,安置在翰林院当供奉。由于他业务能力强(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唐玄宗便“许中书舍人”(魏颢《李翰林集序》)。

李白的江湖经验不足,一见到这张“中书舍人”的饼,高兴得忘乎所以,恨不能为唐玄宗上刀山下火海,把自己的满腹才智和毕生所学都贡献给大唐王朝。

兴奋之际,他先后写下“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李白《阳春歌》)、“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南山摧。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常倾万岁杯”(李白《上云乐》)等诗句,这马屁拍得简直是昏天黑地、响彻云霄。

对于自己此时的工作环境,李白也非常满意。

在他看来,似乎朝廷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自己,天天脸上都笑开颜。

他当时说:“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李白《效古二首·其一》),他还说:“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甚至,他还开始为身边的朋友画饼:“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此时的李白,可能连自己姓啥都搞忘了。

这类吹捧之诗,他当时还写了不少。这首《春日行》便是最典型的代表,诗中公然写道:“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食饼之心”昭然若揭。这也完全颠覆他在后人心目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光辉形象,使人读罢不禁为之一叹。

文人终归是文人,给一点儿阳光他就灿烂,毫无自知之明。

诗人用《春日行》这一乐府旧题显然寓有深意,在此之前,他曾用《梁甫吟》这一乐府旧题悲叹过“何日见阳春?”,如今能得到君王的欣赏,自以为已见到春天了。“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媚态毕现(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第一册第304页)。

下面,我们对照“画饼三问”,不妨分析一下李白究竟错在了哪里?

第一问:谁在给你画?

中书舍人虽说是“正五品上”的大官,但唐玄宗肯定有权任免,这“第一问”是没问题的。但按唐代惯例,中书舍人应由宰相推荐,然后奏请皇帝批准,这才算是名正言顺。若是由皇帝直接发诏书任命,会召到同僚的鄙夷(不由宰臣而得掌诰,时人皆鄙之)。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大诗人元稹通过走太监魏宏的门路当上了中书舍人,为百官所不齿。有一次,谏议大夫武儒衡与同僚吃瓜,恰好有只苍蝇飞到瓜上。武儒衡见状大怒,一边驱赶一边骂到:“适从何所来,而遽集于此!”在座的人都一脸愕然,唯独武儒衡神气自若(王溥《唐会要》卷五五“中书舍人”条)。

李白曾多次拍杨国忠及其下属的马屁,一会儿说“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一会儿又说“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得齐字》),甚至称赞杨国忠是“太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之所以如此吹捧杨国忠,他多半是想能获得杨的正式推荐,以免将来被人耻笑。

第二问:吃不吃得到?

老实讲,唐玄宗给李白画的这张饼确实太大了点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中书舍人”是个肥缺,很多人都眼巴巴地盯着这个位置,而李白并非最合适人选。

中书舍人,又叫内史舍人(唐高祖武德初年)、西台舍人(唐高宗龙朔二年)、龙阁舍人(唐睿宗光宅年间)和紫薇舍人(唐玄宗开元元年)。

在唐代,中书省的一把手叫“中书令”,相当于总理;两位二把手叫中书侍郎,相当于副总理;再往下就是中书舍人,共有六人。按惯例,资格最老的中书舍人叫着“阁老”,专门负责处理中书省内部的杂事,相当于办公厅主任。一人专门协助宰相批阅文件,称为“知制诰”,可享受宰相的小灶伙食待遇,相当于秘书长。其余四人则分署制敕,称为“兼知制诰”,相当于副秘书长(王溥《唐会要》卷五五“中书舍人”条)。

苏颋、张说、张九龄等人年轻时都是先当的中书舍人,后当的宰相。故而中书舍人一职,向来都是当宰相的捷径和跳板。

中书舍人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李林甫《唐六典》卷九“中书舍人”条)。

要干好这个差事, 首先得文采出众,尤其是擅长公文写作。

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女皇让中书舍人陆庆余起草一篇诏书,结果他一直拖到天都快黑了也一个字都没写出来。女皇很生气,遂将其贬为左司郎中(王溥《唐会要》卷五五“中书舍人”条)。

李白的文采好,业务素质过硬,不仅为唐玄宗起草过《出师诏》《宣唐鸿猷》等公文,还懂突厥语,能写出《和蕃书》。对于这一项要求,他绝对没问题。

其次,要博古通今,能给宰相当顾问。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高仲舒、崔琳任中书舍人。二人娴于政务,侍中(宰相)宋璟对他俩的意见尤为重视,经常爱说:“古代的事问高仲舒,现在的事问崔琳,又何疑也!”(王溥《唐会要》卷五五“中书舍人”条)。

李白自幼熟读经史,满腹经纶,加之又来自基层,即使有点儿书生之见,但给宰相当当文史顾问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再次,要吃得苦。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八月,中书舍人权德舆在宫里连续值了好几个月班,一直没空回家。于是他上奏唐德宗,申请辞去中书舍人一职。唐德宗批复说:“朕并非不知道爱卿的辛苦,只不过您的文采太好了,换了别人朕不放心”(王溥《唐会要》卷五五“中书舍人”条)。

李白生于大户人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平生又最喜欢“醇酒、妇人”,年轻时甚至还“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未必能吃得了长期值班的苦。尤其是在宫里,值班时的规矩大、要求高、纪律严、约束多。让他值上一天两天还能勉强咬牙坚持,真要一连好几个月不回家,他绝对会牢骚满腹。

最后,还要懂法律。

中书省的六名中书舍人,分别对口联系尚书省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不仅要是熟悉本部门业务,还要参与司法案件会商、审理和判决。“凡察天下冤滞,与给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其事。凡有司奏议,文武考课,皆预裁焉”(刘昫《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

李白在法律方面纯属外行,否则就不会遭遇“北门厄”了(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若只是当一当陪审团成员还凑合,真要让他去审案子,恐怕要出问题。

果不其然,李白在唐玄宗身边没待多久便被高力士、杨玉环、张垍等人所馋毁。他不但没吃到“中书舍人”这块饼,还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最后灰溜溜地离开了翰林院。

第三问:会不会胀死?

李白没当上中书舍人,自然也就不存在“胀死”的问题。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倘若李白侥幸吃到了“中书舍人”这张饼,会不会被“胀死”呢?

在唐代,要当好中书舍人,还须避免四条职场禁忌:“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逢失(宋祁《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作“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李林甫《唐六典》卷九“中书舍人”条)。

李白性格浪漫豪放,思想天真简单,说话口无遮拦,加之嗜酒如命,经常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这四条禁忌,他基本上全部犯完了。

如此看来,就算是他真的吃下了这块饼,也要被胀死。

真想奉劝李白一句:见了画饼要三思啊!

名家点评

只是善设色,无所感而为诗,故如此随笔成调。(王闿运《首批唐诗选》卷八)

按诗云:“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自是春日应制之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第41页)

经典名句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对比阅读

《南陵别儿童入京》《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温泉侍从归逢故人》《高句丽》《宫中行乐词八首》《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清平调词三首》《阳春歌》《飞龙引二首》《上云乐》《金门答苏秀才》《效古二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马 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

配图 :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