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蜀汉江油关与李氏夫人墓

作者:江 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3 18:02:56 浏览次数:756 【字体:

蜀汉江油关与李氏夫人墓

江 志

“国破家亡何处走?苍天生我是女流!夫君怕死迎强寇,乱中无计洗奇羞……”抗日战争时期,一出名叫《江油关》的戏剧在全国巡演,激发了广大国人的爱国热情。该剧唱的是三国蜀汉守将马邈面对魏将邓艾来袭,不战自降,其妻李氏夫人恨其不争而自刎表忠节的故事。剧中所讲的“江油关”,又称“江油戍”,位于与江油接壤的平武县南坝(今更名为江油关镇),为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入蜀后为防御曹魏军事进攻而在此设置的兵政合一的军事要塞。此为今天的江油市地名之由来。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河北省唐山市援建的江油关景观城楼

蜀汉炎兴元年(263),魏将邓艾偷渡阴平,江油关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马邈之妻李氏夫人在规劝不果的情况下,悬梁自尽,为国尽忠。邓艾敬慕李氏夫人的贤惠和忠义,不仅厚葬了她,还亲往祭奠。李氏夫人忠义殉国的气节,和不战而降的马邈及举国降魏的后主刘禅形成了鲜明对比,受到后世尊崇和褒扬。据《龙安府志》记载,宋代在江油关故地建有李氏夫人祠,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龙安知府孙延、同知彭模、推官杜邦栋及平武知县向大有等联合署名,立“汉守将马邈忠义妻李氏故里”碑以资褒扬和纪念。清代亦在江油县城(今武都镇)文庙南侧建有李氏夫人祠,并有诗碑云:“龙州南下水粼粼,古戍移来小县贫。惆怅斜阳雨过时,荒祠犹祀李夫人。”《江油县志》载:“节烈李夫人墓,在县东二里东河堤尾,士人相传为马邈妻李氏之墓。年湮代远,碑碣无存。光绪二十八年河水大涨,沿堤坍塌,独此尚在。附近居民急往冢上避水,获免。”

今江油市武都镇桃花岛尚存“故蜀汉守将马邈妻忠义李氏夫人之墓”,并刻有一联:“大节迥殊沟渎谅,幽光堪并日星明”,系民国九年(1920)江油知事李宏钧所立,联语为欧培槐所撰,碑文为张叔玉所书。“文革”期间墓与碑俱毁,20世纪90年代热心人士修复了坟墓,并找到断裂的碑石重新粘接竖立起来。

李氏夫人殉国于江油戍故地今平武南坝,何以其墓葬会在江油旧县城武都镇呢?民间传说,一次涪江上游发大水,把李氏夫人的棺椁冲了下来,被安葬在了这里。江油至今还有“捞坪坝”的地名,又俗称老坪坝或劳坪坝,据说便是当年捞取李氏夫人棺椁的地方。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川剧剧作家黄吉安编写了《江油关》川剧,旨在宣扬爱国精神,批判投降变节,褒扬李氏夫人忠义殉国的气节,以鼓舞全国抗战的军民,成为一出久演不衰的优秀举目,江油也因《江油关》的演出而广为世人所知。

川剧《江油关》剧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江 志

供稿: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