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残本《全蜀诗汇》是伪书‖李思婧 吴洪泽

作者:李思婧(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吴洪泽(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30 21:16:11 浏览次数:535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2期

残本《全蜀诗汇》是伪书

李思婧 吴洪泽

《全蜀诗汇》是清张邦伸所辑的一部清代诗歌总集。张邦伸(1737—1803),字石臣,号云谷,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市)人。肄业锦江书院,与绵竹李调元雨村、崇庆何明礼希颜、成都张翯鹤林、内江姜锡嘏尔常、中江孟邵鹭洲号“锦江六杰”(清杨懋修《李雨村先生年谱》)。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历知河南襄城、固始县,归养老母,专意著述。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53有传。据钱栻《张云谷太翁传》载:“所著述者《光郡通志》六十八卷、《固始县志》二十六卷、《云栈纪程》八卷、《锦里新编》十六卷、《绳乡纪略》十二卷、《西园唱和集》一卷、《热河纪行草诗》一卷、《云谷诗钞》八卷、《云谷文钞》四卷,所选辑者有《汜南诗钞》四卷、《唐诗正音》十卷、《明诗七律选》二卷、《全蜀诗汇》十二卷、《地理正宗》八卷、《排律韵荟》四卷、《维桑集》四卷”,堪称广汉著述名家。所辑《全蜀诗汇》在当时也有一定影响,不过由于书板毁于火,渐致散佚不存,各图书馆收藏也仅见所谓的残稿本存世。

先君子辑有《全蜀诗汇》,自国初及乾隆己卯以前蜀先辈诗,搜罗甚富,计十六卷。刻于固陵,板毁于火,只存一部,为渔璜弟携入都门,拟稍有余资为重刻计。此其最初原本也,存之家塾,子弟其谨藏之。怀洵谨识,道光十二年四月朔。

残本《全蜀诗汇》

不过,此跋内容有可疑处,未可全信。其一是称《全蜀诗汇》“计十六卷”,又称“此其最初原本也,存之家塾”,此稿既未分卷,何以知其为十六卷?且张邦伸自撰《云谷年谱》,明确记载“(乾隆四十二年)秋,选辑《全蜀诗汇》十二卷”;李元《云谷张公墓志铭》、钱栻《张云谷太翁传》、嘉庆《四川通志》卷187等均著录为12卷,无作16卷者。其二,所称《全蜀诗汇》录“自国初及乾隆己卯以前蜀先辈诗”,也与事实不符。如嘉庆《四川通志》卷200载李调元《蜀雅》与张邦伸《全蜀诗汇》均收张翯诗,而张翯卒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晚于乾隆己卯(二十四年,1759)10年,与“己卯以前蜀先辈”之说不合。如果按科第年计算,则张翯进士及第于乾隆庚辰(1760),晚于乾隆己卯1年,也不相合。其三,跋称“刻于固陵”,不仅与《云谷年谱》所载于固始知县任上“选辑《全蜀诗汇》十二卷”不合,也与《雨村诗话》所谓“云谷在固始时刻《诗汇》”之说不合,“固陵”显为“固始”之误。问题是固始知县为张邦伸终任,李元撰墓铭题称“皇清诰授文林郎、知河南固始县事云谷张公”,即可为证。作为人子,张怀洵不应误记其父卒官所在,殊为可疑。其四,跋称“板毁于火,只存一部,为渔璜弟携入都门,拟稍有余资为重刻计”,张怀渭(字渔璜)生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见《云谷年谱》),其携仅存的一部刻本入京,当在嘉庆六年(1801)乡试中举之后。是则在嘉庆六年,甚至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之前,《全蜀诗汇》均未重刻。而李调元《雨村诗话》、张沆《蜀诗略》均曾称引《全蜀诗汇》,嘉庆《四川通志》、嘉庆《华阳县志》也曾引用,其所据当为张家仅存之刻本或稿本。然诸书引文与残稿本颇多差异,刻本与稿本之间,不仅卷次分合不同,其内容也大相径庭,不免令人疑窦丛生。

再将残本内容与李调元《蜀雅》比对,疑点更多。残本所录59人,其人其诗均见于《蜀雅》,且排列顺序相同,均依科甲先后,分别见于《蜀雅》之卷2(吕潜、吕溥、李永周)、卷3(费密)、卷9(田金、熊天祥等)至卷15(严瑞龙)。只是录诗数少于《蜀雅》,所少之诗,多为古诗,而漏抄的律、绝体却不多。由此可见,《全蜀诗汇》残本与《蜀雅》关联度极高,很可能是从《蜀雅》中摘取律、绝诗,摒去古体,而撮录成编。但因《全蜀诗汇》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而《蜀雅》虽自乾隆三十四年(1769)编选,却刊刻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晚于《全蜀诗汇》4年,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蜀雅》以《全蜀诗汇》为蓝本。

不过,清孙澍《蜀诗序》明言李调元借《剑阁芳华集》“为蓝本订《蜀雅》”,而不及《全蜀诗汇》;李调元《蜀雅序》既不言《剑阁芳华集》,也不言《全蜀诗汇》。实则《蜀雅》与《剑阁芳华集》选诗出入甚大,作家小传也各异其趣,即使于《剑阁芳华集》有所参考,而增删厘定、自出己意,并没像残本《全蜀诗汇》那样存在与《蜀雅》雷同或抄袭的情况。李调元与张邦伸为至交好友,在《蜀雅》与《全蜀诗汇》成书后,两人还多次聚饮赋诗,很难想象《全蜀诗汇》原本与《蜀雅》两书间存在如此严重的抄袭行为。据此,我们可以大胆推定:残本是后人抄录《蜀雅》中律、绝体诗而嫁名《全蜀诗汇》,甚至张怀洵跋亦属伪作。理由如此。

其一,从《全蜀诗汇》编刻时的推测,《蜀雅》在编辑过程中,很难有机会参考前者。张邦伸在乾隆四十二年编成《全蜀诗汇》12卷,次年又重修《固始县志》28卷,至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因母卒于固始官舍,十一月经西安返乡,十二月抵中江。其命工雕刻《全蜀诗汇》,当在乾隆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之间。从“板毁于火,只存一部”的记载看,雕板后未及大量刷印即失火毁板,其印本在乾隆四十六年之前流传入蜀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始辑于乾隆三十四年、刊行于乾隆四十六年十月的《蜀雅》,其间仅卷5费锡璜名下引张云谷云:“滋衡乐府,上逼二陆,下揖三晁。”而无一字言及《全蜀诗汇》,不难理解。嘉庆《四川通志》卷200引《雨村诗话》有“云谷在固始时刻《诗汇》”的记载,说明李调元曾见过《全蜀诗汇》,但很可能是在《蜀雅》刊行之后。

其二,残本录诗均出《蜀雅》,略去古诗而只收律、绝体,如残本录杨岱22首律、绝诗,只比《蜀雅》所录23首少《巫山高赠友人》1首古诗,其摘录体例已很明显。又如残本共收费密诗15首半,其中《浮溪》《栈中》《客至》《沔县村居》《梦中作》《江晚》6首,及《江夜》后4句“且自从容去,无妨浅淡妆。相思在何处,幽郁意偏长”,因错简杂入吕潜《汴梁》题后,而《咏史》《纺车口》《赣州》《仙霞岭》《冬菊》《听解二弹琴》《移家定军山下》《杜宇》《北岸山尽》9首之后,紧随其后的《春猎曲》,实为田金之诗,见《蜀雅》卷9,而误列费密名下。前面错简的6首半诗,当接在《北岸山尽》之下,就与《蜀雅》排列顺序一致。《蜀雅》共收费密诗59首,残本所收诗全部见于《蜀雅》卷3,其间忽略不取的多是古诗,如《咏史》与《纺车口》之间,略去《蜀雅》所收之《北征》《丰城安汊看梅同徐時俊》《斗鸡行》等篇。由此可见,《全蜀诗汇》残本所录费密诗,很可能摘录自《蜀雅》,且有错简和误收田金《春猎曲》两个低级失误。其余56人的选录体例基本一致,但偶有例外,如傅汝和《欵乃曲》实为古乐府,也从《蜀雅》一并抄入。

其三,残本不仅选诗未出《蜀雅》范畴,诗人小传也多雷同,只是略去诗家字号及编者评语而已。选录诗作涉及诗人59家,其中吕潜、田金漏落姓名,其余57人名下均附小传,略述姓名、籍贯、科第、仕宦、著述等内容,如“傅作楫,奉节人。康熙丁卯举人,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有《雪堂》《燕山》《辽海》《西征》《南征》等集”。与《蜀雅》卷14所载相比,仅少“作楫字济庵”之“字济庵”3字,以及末尾一段诗话:“济庵诗,余从农部唐鸯港处觅得。其诗如老将临戎,步伐森严,不事攻撼,而气自夺人。”多出的字号及评语,与其说《蜀雅》以《全蜀诗汇》为蓝本而后出转精,不如说残本因抄袭《蜀雅》掐头去尾而欲盖弥彰。再考查嘉庆《四川通志》等书所引《全蜀诗汇》,多及字号,如嘉庆《四川通志》卷187“《红梨书屋诗集》十二卷”下引《全蜀诗汇》云:“光绪字耿堂,成都人。诸生。诗宗法韦、孟,绝去町畦,是得唐贤三昧者。”传中有字也有评论,与残本体例并不相同,可自证残本之伪。

其四,残本中难掩抄录痕迹,也可自证其伪。如李蕃《因为之咏》诗,语意不全,莫名其妙。而《蜀雅》卷10载原题“杜牧《木兰》有‘梦里曾经画蛾眉’之句,时人以为佳句。余谓李陵以军中有女子气,则战不力,木兰有画蛾眉梦,乌能十二年乎?非木兰本色矣。因为之咏”,首尾明白。而《国朝全蜀诗钞》卷4题作“咏木兰从军”,系从《蜀雅》而更名,也远较残本“因为之咏”简明。其他如《蜀雅》卷12樊曙《黄陵庙敕书楼二首》,实仅载1首,而乾隆《长沙府志》卷47二首并存,且题作李以宁撰。李调元仅录前一首,且以“壮丽”评之,而残本照录“二首”等,删去传后纪事及诗评。《蜀雅》卷14何鉽传后“平生孝友叹零丁,金石文章贯六经”一诗,或为李调元对何氏的评价,而残本录作无题正诗,抄袭痕迹明显。又《蜀雅》卷15毛振翧《遂宁冡宰应召进云南鹤庆府,四路入乌思藏,冡宰命余缮摺,赋此纪事》二首,诗中多注,末有“晚唐佳境”评语,残本题作《藏冡宰命余缮摺,赋此志概》,断章取义,且只录第一首,删去注及评语。孰优孰劣,孰先孰后,一目了然。

其五,《全蜀诗汇》原本录诗与《蜀雅》互有出入,不似残本全出《蜀雅》。嘉庆《四川通志》卷200引《雨村诗话》云:“余同年成都张鹤林翯,乾隆庚辰进士,官检讨。三十四年十月初五卒于京邸。余已序其集,而并采佳者入《蜀雅》。云谷在固始时刻《诗汇》,亦收其诗至四十五首,鹤林可不没矣。诗学东坡,有《冬夜书怀》六首,竟可入室。”据此,《全蜀诗汇》收录张翯诗多达45首,而《蜀雅》卷19仅录15首,可见两书各自成编,《蜀雅》收诗并非都比《全蜀诗汇》多。即此一例,也可证残本难脱抄袭之嫌。

综上所述,残本《全蜀诗汇》所录诗人、诗作均见于《蜀雅》,且错乱明显,兼与诸书所引《全蜀诗汇》不合,可见其摘录《蜀雅》中律诗和绝句以成是编,而托名《全蜀诗汇》,必非张邦伸“最初原本”,而是伪书。

最后,再谈谈嘉庆《四川通志》等书征引《全蜀诗汇》的情况。从征引内容看,与残本明显不同的是,所引作家小传,大多有字号及诗评,且不乏雷同《蜀雅》者。嘉庆《四川通志》卷187引《全蜀诗汇》13条,引“张邦伸云”2条,其中张祖咏、张象枢、张象翀、杨昆、先著、岳钟琪、何明礼、费锡琮8条大抵雷同《蜀雅》,且小传文字少于《蜀雅》;杨岱、蔡时田、李化楠、傅作楫4条,内容相近而文辞不同;马士琪、易简2条与《蜀雅》全不同;李光绪1条及卷186蜀氏梅花诗1条,为《蜀雅》所无。据此可以推断,嘉庆《四川通志》所引《全蜀诗汇》,与残本并非同源;与《蜀雅》关联度虽高,但各自成书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其中有些条目仍有抄袭《蜀雅》的嫌疑。如嘉庆《四川通志》卷187“《雪堂诗集》四卷”条注引张邦伸云:“雪堂诗如老将临戎,步伐森严,不事攻撼,而气自夺人。”《蜀雅》卷14傅作楫传后云:“济庵诗,余从农部唐鸯港处觅得。其诗如老将临戎,步伐森严,不事攻撼,而气自夺人。”前者仅将“其诗”之前文字换作“雪堂诗”而已。据张沆《国朝蜀诗略》卷4载:“李调元云:《雪堂诗集》,如老将临戎,步伐森严,不事攻撼,而气自夺人。”“张邦伸云:济庵诗,高健雄浑,李于麟不足多也。”此可为嘉庆《四川通志》所引《全蜀诗汇》抄袭《蜀雅》之铁证。

此外,《国朝蜀诗略》卷2费锡璜名下既引《蜀雅》云“本朝蜀诗,自此度后,滋衡当推为一大宗”,又引张邦伸云“滋衡乐府,上逼二陆,下捐三晁”,可见李调元、张邦伸评诗的差异。卷5岳钟琪名下载:“李调元云:威信,我朝名将也。剿平川陕沿边诸番寇,威重华夷,边民慑服,恩眷隆重,列镇四川几三十年。其殁也,以忠州陈昆邪教倡乱,日夜驰至,擒捕余党,归至重庆,卒。上震悼,谥恤有加云。”“张邦伸云:勤襄于军旅之间,辄寄啸笔墨,边塞诸作,多燕赵声。及退居林下,吟咏花鸟,又复神似范、陆,所谓奇人,真不可测。岁甲申,余得勤襄军中诗,喜其沉雄悲壮,思付剞劂,而限于力。同年友孙雨庵闻之,力肩其事,得刊布于蜀中,诚义举也。往事如昨,弹指十有余年,今雨庵归道山久矣。读勤襄诗,不禁思亡友不置云。”所引李调元云,见《蜀雅》卷16,仅将“先秦之庄浪人,以父荫袭历官至川省提镇,遂家于成都”改作“我朝名将也”,“剿平”以下,一字不差。至末尾则删去原书评语:“公于军旅之间,辄寄啸于笔墨,边塞诸作,多慷慨悲歌之气。而退居林下,寄情花鸟,又复神似放翁、石湖诸君。所谓奇人,真无所不可。”于此可见李、张二人评岳氏诗文字并不相同,而嘉庆《四川通志》卷187“《姜园诗草》二卷”下引《全蜀诗汇》云,与张沆删去的《蜀雅》评语全同,反而与张沆所引“张邦伸云”一大段文字不相关涉。这则资料,也可作为嘉庆《四川通志》所引《全蜀诗汇》抄袭《蜀雅》的铁证。

又如,嘉庆《四川通志》卷187“《斯迈草》一卷”下引《全蜀诗汇》云:“愚庐豪放不羁,避俗客如寇,遇知己有过,即面折之,以是多忤。相欢如余,犹不免颈赤。丙戌,与诸同年饮京师之石头衙衕,出其《纪行诗》一册以示余。有年友略摘其疵,即大恚,几施拳勇,因不欢而罢。其尚气如此。诗始学杜陵,既而仿太白为游仙击剑之学。常有《调鼎图》一卷,属余题,大率蓬莱仙岛,不似人间也。余诗亦以大白、曼倩况之,愚庐得诗大喜,每为人诵之。”此条见《蜀雅》卷19,几乎一字不差。愚庐为何明礼号。丙戌为乾隆三十一年,是年李调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张邦伸入京会试,二人均在京师,皆有机会“与诸同年饮京师之石头衙衕”。《调鼎图》为何明礼自绘小像,民国《崇庆县志·江原文征》载沈裕云、李调元、胡德琳等所题诗文,而不载张邦伸之作。调元《题何愚庐调鼎图》有“君不见、太白漂泊黄河间,挂席欲进波连山。一朝待诏金銮殿,御手调羹供奉班。又不见、世人不识东方朔,神仙采得回生药。大隐金门侍玉壶,法婴笑唱元云曲”之句,与“余诗亦以大白、曼倩况之”若合符节,可为李调元撰何元礼评传的铁证。而嘉庆《四川通志》所引《全蜀诗汇》云,分明抄袭自《蜀雅》。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嘉庆《四川通志》所引之《全蜀诗汇》,也非张邦伸原编,大约经过手抄窜乱,真假参半,不免令人扼腕叹息。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2期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思婧(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吴洪泽(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