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千古风流皇泽寺‖孙先成

作者:孙先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13 21:54:34 浏览次数:1111 【字体:

千古风流皇泽寺

孙先成

对于带有历史记忆的建筑体,我有着无法遏制的迷恋,就象故乡的皇泽寺。多年以来,我不知寻访了它多少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

古老的皇泽寺,泰然使它等待,坚韧使它充满希望,横亘在中国动荡的历史中,沉静而安恬。足够智慧的皇泽寺,拒绝每个时代的粗鲁,独自美妙,只留下天涯友人虔诚的膜拜。人类一代代消亡,守护者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更替,只有带有历史记忆的皇泽寺铭记住了每一个逝去的片断。

皇泽寺位于广元老城区嘉陵江西岸,与老城隔江相望。老庙宇建造于北魏晚期。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则天就出生于此。武周政权建立后,武则天施脂粉钱再建当时已具规模的老庙,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皇泽寺自此得名。据明代陈鸿恩所撰《皇泽寺书事碑》载:“皇泽寺相传为武后创”,清代《云栈记程》中也说:“武后秉政,建皇泽寺于此”。寺内有明代雕刻的武后真容石像和后蜀广政二十二年石碑。该寺于后蜀广政二十二年(公元956年)扩建,由则天殿、大佛楼、五佛亭、小南海、吕祖阁、观景庙等建筑组成为庞大的古建筑群。

皇泽寺内的摩崖造像,堪称艺术史上的魂宝。开凿始于北魏盛于唐,主要有中心柱窟、五佛窟、大佛窟等,其中尤以大佛造像最为恢宏精美。这些石窟规模宏大,工艺精湛,乃我国唐初佛教石刻造像的艺术精品。

寺内现有二圣殿、武氏家庙、则天殿、大佛楼等建筑,供奉有武则天为皇后的真容像及唐高宗、武则天二圣像和武则天父母武士彟、杨氏之像。则天殿内陈列的武则天真容石刻雕像高1.8米,由整块砂岩雕凿而成,距今已有1300余年,是国内唯一的一尊武后真容石刻像。寺内现存的北魏晚期至唐代的57个龛窟1200余尊摩岩石刻造像,完美地演绎了精湛的古代佛教雕刻艺术。

皇泽寺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文化部2004年命名的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2006年命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皇泽寺还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特色的一座寺庙。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寺庙里既供佛祖,又祀皇帝,皇泽寺成就了武则天的千年守望……寺前有嘉陵江水环绕流淌,寺后是翠柏秀竹遮天蔽日,寺内晨钟暮鼓缭绕梵音。

皇泽寺在北魏时期,因坐落在古利州城西被称为“西佛龛”;后称“乌奴庙”,相传为南朝齐晋寿民李乌奴所建造。《北史•王元邈志》记,王元邈在此击败李乌奴,故取山名为乌奴山。乾隆《广元县志》记:“乌奴山,县城河西二里,嘉陵江岸,峭壁如削。西营有李乌奴于此修庙,因名。”如今,广元本地人也把乌奴山叫为乌龙山。民国《广元县志》载:“乌奴寺,《张志》云:‘城西嘉陵江西岸,昔李乌奴于此修寺,故名。’……此岩下即黑龙潭,深不可测,传有黑龙居之。”言则天母游黑龙潭感孕而生则天,即真龙升天,故尊称寺后之山为乌龙山,寺为乌龙寺。

武则天称帝后,于公元693年称“金轮圣神皇帝”,公元694年称“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公元695年称“兹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在武则天不断变革的历程中,皇泽寺逐渐成为武氏祀庙,并于寺中塑造了自己的石刻真容像,以佛门比丘尼扮装与佛祖一起慈祥而深情地面对故乡子弟。这座始于北魏,历经北周、隋唐不断发展的寺庙,到了广政二十二年(公元959年),寺内又增建了武后新庙。从此,皇泽寺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女皇武则天祀庙,武则天也就与佛祖一起被人们同时供奉。

从前,由古利州城用木船渡江过河就可到达皇泽寺的寺院。临江是“则天门”“天后梳洗楼”“乐楼”(戏楼)。还有“弥勒佛殿”“二圣殿”“铁观音殿”等三大建筑。从唐代起,祀庙内则天大殿供奉的武则天真容,至今神态安详,头戴嵌有佛像的宝冠,身着缨络彩褂,袒胸露背,一身佛门圣母打扮,深得世人敬重。武则天石刻真容像历史上曾两次装金,由于年代久远,到民国时已全部脱落。1993年初,四川省人民政府筹集资金,于当年10月又重新装金,武则天真容像以崭新的金色展现给游人。

来到皇泽寺大门前,郭沫若手书的对联映入眼前,上联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下联是“芳流剑阁光被利州”。二圣殿是皇泽寺的第一重大殿。殿门两侧悬挂着四川著名诗人流沙河撰写的对联,上联为“地接三秦关河在望”,下联为“天生二圣日月当空”,既包含了二圣殿中二圣临朝的并列主题,又提到了武则天为自己所造的文字——曌,真乃绝妙精准。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中两尊气势恢宏的纯铜塑像,每尊铜像重约一吨。居左为唐朝第三位帝王高宗李治,而旁边的武则天头戴凤冠,此时的身份为唐高宗的第二任皇后。现在人们提到武则天,大多看到她铁腕执政、杀伐果决的一面,却不知她也有女性温婉柔弱和文采飞扬的一面。《全唐诗》载:当初她被赶出宫门到感业寺出家,因思念李治写了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据说李治看了此诗后深受感动,即刻便将她接回宫内,也因此而成就了她一生的伟业。

穿过绿荫小道拾级而上,便是郭沫若手书的石碑:“广元皇泽寺”。俯视崖下,江水奔流;回首寺内,曲径通幽、花木繁茂,香火终年不断、游人络绎不绝。寺内的二圣殿、武氏家庙、大佛楼、写心经洞、五佛亭、吕祖阁倚岩屹立、错落有致,实乃一幅绮旎的巴蜀胜景图。

皇泽寺的崖壁上,有一组由14块黎渊石镌刻的画屏《蚕桑十二事图碑》,再现了古代养蚕、缫丝、纺织的生产过程,是描绘古代人民从事蚕桑活动的石刻连环画。

沿着皇泽寺的中轴线拾级而上,就是则天殿,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唐代雕刻的武后真容石刻像,置于花边莲花宝座之上,石像方额广颐,神态安详,头戴佛门宝冠,身着僧尼衣袍,肩披素帛,双手相叠于膝,做法界禅定印。据记载,武后真容石刻像雕刻于武则天登基之后,由于武则天63岁登基,故此像面部肌肉松弛,眼袋突出,身材微微发福,是晚年武则天的写真。

中心柱窟,位于则天殿之上,窟约13立方米,中间有一根完整的石柱,其实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经塔,三面石壁都刻有佛像,正中是释迦牟尼,左右是文殊、普贤,围绕三尊佛像刻有飞舞蛟龙,据有关人士考证为北周时所刻。

大佛楼,位于中心石窟之上。窟高7米,宽5米,深3.8米。这是一龛中国盛唐时期的摩崖石刻造像作品,窟内石壁浮雕天龙八部,开凿于北魏中期,是皇泽寺内现存最早的石窟。正中释迦牟尼大佛高约6米,庄严肃穆,气魄雄伟,左右两侧弟子和力士个个雕刻逼真,栩栩如生。大佛背后雕刻的“天龙八部”,在变化多端的彩云中若隐若现,十分生动。

钟鼓楼分建于寺内南北两端。钟楼在寺内北端,鼓楼在寺内南端,均是上下两层结构,下部为石头垒砌,上部全木结构,朱红梁柱,飞檐高桃,斗拱宽大,颇具盛唐气派。钟楼上悬挂着巨大铜钟。鼓楼上悬挂有一面巨大的法鼓。

皇泽钟声在每年农历除夕12点整时响起。每当这时,广元城的百姓便纷纷拥向皇泽寺,或者站立皇泽寺对面江岸,屏息聆听皇泽钟声,一百零八下钟声在新春到来之际响彻利州全城。在洪亮的钟声里,各种礼花绚丽绽放,广元市民兴高采烈地辞别旧岁,迎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新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孙先成(民革广元直属二支部荣誉主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

供稿:广元市利州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