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纪实】纪念伟大胜利 高歌铁血荣光——苏联卫国战争爆发81周年纪念活动侧记‖胡山

作者:胡 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26 19:02:42 浏览次数:814 【字体:

纪念伟大胜利 高歌铁血荣光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81周年纪念活动侧记

胡 山

2022年6月22日,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爆发81周年纪念日。当日清晨,天色阴沉,细雨连绵,仿佛上苍也在人类文明史上这一特别沉重而悲壮的纪念日垂首、哀泣。

傍晚6时许,应中国老兵方阵组委会领导孙惠军邀请,笔者和苏联飞鹰寻访团团长罗解难、中国老兵方阵组委会副秘书长余滨来到位于东直门内的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出席由该文化中心与白俄罗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记忆之烛”活动暨“纪念伟大胜利”图片展开幕式。

中国民众和中国老兵方阵代表、在京俄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和白罗斯驻华大使馆外交官、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子、北京金台艺术馆代表等齐聚一堂,默哀致敬,缅怀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英勇保卫者和平民。

走进文化中心,桌上摆放了很多“乔治丝带”供参会人员胸前佩戴。“乔治丝带”由三条黑色条纹和两条橙色条纹组成,是俄帝国、苏联和俄联邦许多军事奖章的组成部分,橙色象征火焰,黑色象征硝烟。在俄罗斯,这种丝带象征胜利,是战场上将士们英勇精神的标志。每逢伟大卫国战争纪念日,俄罗斯民众都会佩戴“乔治丝带”,以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进入活动会场,主题背板上鲜明的图案吸引了我的目光:寂静夜色下几束鲜艳的火红玫瑰与“乔治丝带”衬托出三枚矗立的蜡烛,烛光闪烁,庄严、肃穆。右上侧书写白体俄文“哀悼与纪念日”。

“纪念伟大胜利”图片展由俄罗斯国防部“俄罗斯军队”宣传处筹办,展出了多名战地记者拍摄的涵盖从战争爆发到最终战胜法西斯德国时期(包括1945年8月苏联红军援助解放中国东北战斗)一些鲜为人知的照片。

每当谈起俄罗斯历史,大半个世纪前发生的那场惨烈战争总会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那是俄罗斯和其他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人民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苏联为了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的残暴侵略,进行了长达四年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又被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62个国家卷入了二战。苏联在战争中损失了2700万人,其中1500万是普通平民。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的那一天,对亲历者和后人们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人们发誓要永远铭记那些为保卫自己家园勇敢战死沙场的英雄军民。为悼念他们,俄罗斯创意发起了“记忆之烛”悼念仪式,近年来在俄罗斯各城市广泛开展。2022年是“记忆之烛”纪念活动连续第三年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

2022年6月22日,俄罗斯联邦普京总统在莫斯科向位于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献花。位于莫斯科州奥金佐沃区的俄联邦武装力量主教堂举行了神圣礼拜和祭祷。俄国防部介绍,在全俄活动“记忆之烛”框架下,凌晨4点整,军人们用前一天从苏德战争爆发地——“布列斯特要塞—英雄”纪念馆运来的长明火火种点燃1418支蜡烛,每一支代表伟大卫国战争的每一天。中午12时15分,俄罗斯所有地区默哀一分钟,以纪念那些未能从战场回来的人。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牢记历史并不是要永远沉湎于过去的苦难,而是要从苦难中汲取教训,弘扬精神,防止悲剧重演,开创和平未来。

我常常在想,1941年6月22日苏联那个夏天的周日究竟是怎样的一幅景象?阳光和煦,温馨祥和,也许很多苏联人辛勤忙碌一周之后,都在憧憬着一段平静、惬意的休闲时光。12时15分,苏联各地广场上的高音广播喇叭突然传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副主席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讲话:德军闪电进攻苏联!他最后说的那句话,成为此后四年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所有苏军将士的信念支撑:“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将被打败,胜利将属于我们!”

在俄罗斯总统图书馆电子馆藏“关于伟大胜利的记忆”中,我们可以还原一些当年那一历史性时刻的真实场景:

伊琳娜·菲利波维奇在《回忆录》中讲述:“我急忙跑到街上,立马惊讶不已:路人都呆住了,他们的头转向广播方向,汽车在刺耳刹车声中紧急停了下来,电车空着停在那里,扩音器里传来莫洛托夫的声音……刚开始我没反应过来:不是什么号召,也不是对“人民敌人”的威胁。这时旁边有人小声说道:要打仗了!”

《童年记忆保留一切》——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居民尼娜·克拉斯诺卢茨卡娅在本子上工整写下了这样的回忆文字:“我念完了二年级……后面还有奥尔吉诺别墅和暑假在等着我。天气并不暖和,6月初,列宁格勒甚至下了雪……一家人迫切期待父亲出差回来好搬去别墅。所有一切都在1941年6月22日的一瞬间崩塌。我同妈妈和奶奶在去商店的路上得知了战争爆发的消息……后来获悉,就在同一时间,父亲乘坐的那趟火车在白俄罗斯利达被法西斯的飞机击毁。”

列宁格勒人伊琳娜·涅乌斯特鲁耶娃在《忘记是不可能的》中写道:“战争爆发的消息,我与母亲和妹妹是在靠近芬兰湾黑河河口的芬兰湾畔别墅知晓的……我们搭乘一辆满载妇女儿童的卡车回到了列宁格勒,一路上大人站着,小孩子则勉勉强强坐了下来。战争爆发时,我才5岁……”

鲍里斯·列尔曼留下了日记《封锁者和士兵的命运》:“骤然来了个晴空霹雳。6月22日,星期天,我们坐在饭厅吃午饭。这时,匠人托尔来晚了,告诉了我们战争爆发的消息。我没立马反应过来:什么是战争?战争从何而来?战争是什么样的?”

伊万·平佐夫在《事实就是这样》文中写道:“1941年6月20日,我们考完了8年级最后一次考试,两周后我们就要去夏令营……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抗击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爆发。年少时特有的坚定果决使我们彼此确信,战争不会持续太久……希望我们不必参加这场战争。”

然而,战争没有绕过任何一个苏联家庭而使之幸免。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的进攻,使整个苏联的社会和生活被彻底改变。战火硝烟弥漫的1418个日夜,170多个大型居民点被毁,32000多家企业和70000多个村镇被破坏。这场战争给几代人的命运以沉重打击,给每个苏联家庭带来了极度的贫困和无尽的悲伤与痛苦。

“记忆之烛”悼念活动旨在唤起人们的战争记忆,回望历史,缅怀英烈,凝聚共识,面向未来,呼唤正义,捍卫和平。

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伊万·热洛霍夫采夫在致辞中强调,在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修改历史和篡改二战成果的背景下,保存好关于伟大卫国战争的历史真相以及向年轻一代传递对烈士记忆的谨慎态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白罗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德米特里•科瓦列诺克指出,白俄罗斯在战争中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居民和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法西斯发动战争旨在系统灭绝斯拉夫民族。时下国内外反对者对二战历史的歪曲、捏造,会给各国人民的发展带来更多威胁。每个人都有责任珍惜对牺牲者和苦难的记忆,对过往历史保持敬畏。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国防武官戈洛夫科和白罗斯驻华大使馆代理国防武官克洛索夫斯基指出,当前世界面临二战历史被篡改甚至废除的严峻局面。纳粹主义在欧洲死灰复燃,胜利成果的意义受到质疑,战后国际秩序可能遭到破坏。那场战争亲历者的后代有神圣责任捍卫、保护并向后代传递伟大卫国战争的真相及战争胜利对整个世界的意义,必须坚决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这时,大厅的灯光骤然熄灭,一队身着白衣的年轻人手捧点燃的蜡烛,神情肃穆地从会场后面依次缓缓走向前来,将蜡烛轻轻地置放在舞台的前沿。会场一片寂静,摇曳的烛光映衬着孩子们清纯、哀伤的面容,令在场的人们无不唏嘘感慨。

人们全体起立,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和不幸遇难的苏联军民默哀一分钟。那一刻,人们的心情异常沉重,空气仿佛凝固了。我的内心在颤抖,泪水在盈眶。我为和平英灵祈祷,愿他们在天堂永远阖家团圆,健康幸福!祈望他们保佑人世间永远不再有法西斯邪恶,永远不再有侵略战火下的生灵涂炭!

纪念活动现场展映了2020—2022年举办的《灰色华尔兹》《波多利斯克军校生》和《飞行员》等三届电影配音比赛获奖作品视频片段,播映了“人与战争”系列电影短片《柳布什卡》。“北京俄罗斯爱乐协会”项目负责人伊戈尔•德穆琴科夫也带来了精彩的钢琴演奏,生动诠释了塔里维尔季耶夫在二战题材电影《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中的音乐作品——《咖啡馆里的两个人》。

中国老兵方阵组委会领导孙惠军指出,重温历史是为了不忘历史经验和教训。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和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各国人民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凝心聚力,携手并肩,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坚决捍卫战后国际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深深改变了世界。在反省历史、思索未来的过程中,联合国应运而生,战后秩序也是建立在一系列重要历史文件之上的。《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文件已对二战性质和二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作出定论,不容质疑,不容篡改。

歪曲、篡改、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是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对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构成严重威胁和障碍。邪恶,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人类永远也无法彻底根除邪恶。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和平正义斗争,永远在路上!

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在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奋战,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那场战争,是人类文明抗击法西斯反人类势力空前惨烈的生死搏杀,是人类文明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之光辉不朽的神圣战争。

历史,总是愈远愈清。距离二战硝烟的消散整整七十七年过去了。二战之后,随着东、西方“冷战”铁幕的拉开以及冷战后“新冷战”的开启,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东、西方两大意识形态阵营国家的人民,从来没有为共同反思和纪念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而真正大规模地走到一起来。二战浩劫的教训是惨烈、深刻的,但是人类文明对这场战争的历史反思和教训汲取仍然还远远没有到位。

迄今为止,各国政府、政界人士和民众,对二战历史的认识不一,史观各异,纪念分散,高度碎片化。很多国家政府和政客常常为服务其国家统治、党派政治和地缘政治斗争需要,对二战历史各有侧重、各取所需,更有一些居心叵测的军事组织、右翼政府和政客在肆无忌惮地刻意歪曲篡改甚至否定历史,断章取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乱贴标签,指鹿为马,渲染分歧,挑动对立,极尽能事,邪恶妄为。

俄罗斯联邦普京总统2020年6月18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75周年的实际教训》,对二战历史尤其是战争起因进行了全面回顾,揭示出欧洲大国和中东欧相关国家战前外交活动的诸多细节,认为其基于意识形态的利己主义行动对战争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驳斥了西方国家的历史修正主义企图。文章指出,面对共同挑战,国际社会除团结协作外别无选择,施压和对抗是不可接受的,世界各国尤其是安理会五常应相互信任,采取协商一致的行动,维护全球稳定安全,促进共同繁荣。

政治和历史会在各国人民之间筑起藩篱,但各国人民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正义的心是深度相同的。进入21世纪,人类正在向着命运共同体的全新时代阔步迈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应该、也必须是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命运共同体。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蒙哥马利元帅认为,如果各国人民在道义上是团结的,就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指出,人类战胜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唯一办法,就是阻止它!

21世纪,将会是全面开启世界各国人民集体政治智慧和深度促进全球社会大众普遍政治觉醒的伟大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世界正义力量和民主阵营的各国人民团结一致、互相支持,以结成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盟的方式,联合奋斗最终战胜法西斯的一次伟大实践。纪念二战,震慑邪恶,防止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需要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创新加强世界各国人民和平正义力量空前的大团结。

创新凝聚人类最大限度的集体政治意志,打造世界各国人民永久性的和平正义统一战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新时代的伟大历史呼唤。科学动员了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正义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庞大力量,就一定能够造成陷一切法西斯及各种变异法西斯反人类邪恶势力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世世代代为人类的持久和平保驾护航。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和平英雄们永垂不朽!

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的和平正义事业万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胡 山(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建人,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