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都武侯祠重大新发现!

来源:成都发布成都日报锦观 发布时间:2022-06-29 19:35:52 浏览次数:798 【字体:

成都武侯祠重大新发现

百年难遇新发现!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竟然“墙内藏碑”

8通清代碑刻带你开启一场

穿越350年的时空对话

2022年2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发现诸葛亮殿北壁木框有磨蚀现象,对其进行更换时周边抹灰层剥落,显现出墙体内被封护碑刻的一角。经专业机构墙体扫描和清理,共发现15块碑石,根据空间位置和碑文内容,判断其分属8通碑刻。

2022年6月28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召开通气会,邀请文博、书画专家揭秘这些尘封已久的碑刻。

据悉, 碑刻的年代最早为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距今350年;最晚为1821年(清道光元年),距今201年。全部碑刻前后跨度150年。

其中5通碑刻在清道光年间纂修的武侯祠历史专志《昭烈忠武陵庙志》中有所记载,本次发现与其相互印证;另3通碑刻未见记载,是对武侯祠历史的重要补充。

碑文内容多样,含四川主政官员题记、乾隆朝状元书《出师表》、武侯祠祭祀活动记录、文人墨客访谒留书画等。

成都武侯祠是中国现存唯一君臣合祀祠庙和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肇始于公元223年刘备归葬惠陵,1672年经大规模整修形成今日建筑格局。

武侯祠作为有“三国圣地”美誉的蜀汉英雄纪念地,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崇敬和向往之处,历代进行了多次修缮。在此过程,一些碑刻艺术精品被前人出于保护的目的藏在墙体之中。本次的发现,在国内历史建筑博物馆中当属凤毛麟角、百年难遇。

据了解,武侯祠诸葛亮殿北面墙壁,一面看似斑驳朴素的庙墙,因所处正殿正位,素来为人所重。加上本次的新发现,该墙体内共有25通碑刻,年代上至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下到1930年。历代的社会贤达、文人墨客在此咏史抒怀,感念革故鼎新的时代,倾诉鞠躬尽瘁之衷肠。

本次新发现的《眼底江山》碑,其作者是时任四川按察使宋可发,1672年奠定武侯祠今日建筑格局的大规模修缮工程便由他发起主持。此碑为武侯祠现存其唯一真迹,可谓跨越350年的时空对话。当时的四川战火甫定、百废待兴、人心思安,宋可发以重修武侯祠为契机,凝聚共同价值,唤醒善谋图强的意志。“胸中宇宙自然景,眼底江山不尽诗”,尺方一碑,足见天府文化乐观包容、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从2021年全国博物馆参观量第一名,再到8通清代碑刻的新发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近期频频刷新成都人的朋友圈。本次新发现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巴蜀魅力和时代精神具有重大价值,也让正在迈向世界文化名城的成都彰显新魅力。

来源:成都发布成都日报锦观

来源: 成都发布成都日报锦观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