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彭明凯 ‖ 蝶 变

作者:彭明凯 来源:四川省大竹县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05-13 15:25:25 浏览次数: 【字体:

请点击上方三角形收听本文音频

蝶 变

彭明凯

她叫张文琪,原为四川省大竹县委办公室干部,原本一位皮肤白皙,面容姣好,妆扮时尚,从未曾历过风吹日晒的80后城市女子,2015年4月,到庙坝镇黑水村担任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黑水村位于华蓥山中脉,地理位置偏僻,山高地薄、环境恶劣,属于典型的深山村。2014年,黑水村共有土坯房407户,占比85.5%,年人均纯收入11003元,远低于全镇13246元的平均水平。其中,91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217元,较2014年贫困户标准线2855元还有较大差距,被确定为四川省定贫困村和大竹县十大特困村。

上任第一天,听说村里来了扶贫书记,黑水村民从山里四面八方赶来,可一见文琪面后人人都大失所望:“一个白白净净的城里女娃,看那斯斯文文的样儿,怕是连山路都走不稳,还帮我们扶啥贫哟!”

面对村民们不屑不满的目光,从未经过如此场面的文琪十分尴尬。尴尬之余则是万分地恼怒。城市出生的她,大学毕业便进机关,农村于她就是另一个世界。虽然县上对驻村第一书记进行过专门培训教育,但文琪心里的结一直没能解开:难道是在县委办干得不好,才让她出来做这个扶贫第一书记?她不敢问领导,只好一直埋在心头。

然而,县上的死命令是,2018年底前必须脱贫。

一开始,文琪可谓带着满腹的情绪入户走访。山里人家分散太远,山路又非常难走,第一天只走访了三家就让她疲惫不堪。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三户人家的贫困状况却深深触动了文琪的心。

没有电,用煤油灯照明;没有电话,不知道手机为物;两位老太太甚至不知汽车长啥样,因为她们一辈子就没出过山。他们的穿戴全是手工缝制,要买布料、油盐或针头线脑什么的,都是家里的壮年男人久不久下一回山;生疮害病全靠祖辈传下的方子,在山里采摘草药……

每家院子周围有几块薄脊的田土,山林里有两三头放养的猪牛和十几只鸡鸭。这,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本。

山顶有一胡姓人家,说是家,其实压根不像。就两兄弟,一个四十多,一个刚过五十,都没结过婚。兄弟俩相依为命守着两间四面透风的木架房。许是平日少与人接触,都显得腼腆而木讷,偶尔回答一句也说不利索,唯有一句背得顺溜:“我家坐在云山头,吃穿用度无处求;祖辈留下苦日子,不知啥时熬到头……”

国家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了,居然还如此这般的生存境况!

许是女性天然的慈悲心,也许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至少让文琪暂时抛开自身的杂念:不管如何,要尽快完成每家每户的摸排工作。

从这一天起,张文琪的作息时间表里,再也没了周末和节假日。为了尽快摸清村里情况,她每天翻山越岭,穿行在山林间,渴了饮一捧山泉水;累了就靠在树上喘口气。仅仅20天,她磨穿了两双鞋,也磨破了两只脚;但她走遍了全村476户人家,记下了86个贫困户的详细情况。

黑水村因病残致贫者占了本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90%以上,很多村民都是“小病拖,大病挨,病倒才往医院抬”,以致造成了“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的局面。当她看到长年被铁链拴着的野兽般嚎叫的精神病老人,看着那瘫痪在床呻吟不断的花季少女,看着那浑身破烂不堪肮脏难闻的智障孩子,她的心禁不住一阵阵绞痛、一阵阵悲凉。

解民之病苦刻不容缓,张文琪放下了一个女孩子的腼腆和羞涩,顾不得酷暑烈日、“厚着脸皮”到各家医院去求助,这家不行那就下一家,跑一次不行那就跑两次三次,经过连续几天的艰苦努力,文琪终于得到了达州市民康医院的爱心资助,医院一次次派出医疗人员到村里送医送药。为解决特困家庭的不时之急需,她与村“两委”商议决定,成立黑水村公益助困基金,除部分申请财政支持外,自己率先拿出一千元,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踊跃捐款。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实施哪一项,钱成了首要问题。基础建设需要钱,改造农房需要钱,产业发展需要钱……为了筹集资金,文琪又带领村“两委”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地奔走。只要有1%的希望,就尽100%的努力。功夫不负苦心人,分管联系领导、各帮扶部门、县内外爱心企业等,终于为文琪的诚心、信心和决心所打动,纷纷倾力支持。钱有了,怎样让有限的资金为这个贫瘠的小山村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成了文琪眼下的难题。为了用好这些政策资金和爱心捐款,文琪和村支两委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充分听取村民代表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制定出黑水村脱贫攻坚规划、黑水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分步骤实施村里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等内容。同时让村民自己选出的理财小组管理这些钱,并严格的资金使用、审批、拨付、公示等制度,真正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钱有了,文琪便带领村支两委班子一边加紧基础设施建设,一边寻求适合大山脱贫致富的项目。为了打通高山峡谷的道路,文琪顾不得日晒雨淋,顾不得酷暑严寒,她常常手脚并用地攀爬在悬崖峭壁间。虽多次遭遇危险,多次身体受伤,但她顾不了浑身的伤痛,又带领村支“两委”和贫困户前往周边的邻水县太和乡选购种羊,发展山羊养殖产业。随后,又结合贫困户和村里的实际,创新推出“八二模式”,即:采取“政府出资+农户出劳+村级管理”的发展模式,政府出资购回的一批山羊,交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和村组干部共同养殖;贫困户出劳力,村支两委进行跟踪管理、联系技术指导和负责防疫等,收益按农户占80%,村集体占20%进行分成。村集体收益作为养殖发展基金,购买家禽幼崽用来帮扶其他贫困户发展养殖。到2017年上年,全村已发展养羊大户10户,发展养鸡、鸭等养殖户50户;全村禽畜饲养存栏量达10000只(头)以上。

结合村里实际,张文琪与村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先期发展“短、平、快”的养殖业,后又引进眉山市鑫瑞农业公司,采取“基地+大户+贫困户”模式,发展藤椒、油牡丹、雪梨等种植业,把贫困户和种植户联接起来,形成产业发展链条和利益共同体。到2017年底,全村已种植藤椒300亩、油牡丹500亩、雪梨200亩等绿色生态产业;同时在6、7组发展西瓜等高山特色种植100亩、香樟林200亩、莲藕200亩。

按期脱贫的任务十分的艰巨,容不得张文琪有丝毫喘息,更容不得她顾及别的。老公在成都工作,上幼儿园的女儿由年迈的公公婆婆照看,进城办事也常常过家门而不入。公公婆婆对这个放着城里优越的机关工作不做,跑到一个偏远山村做第一书记的儿媳也很不理解,但看文琪的态度坚决,家人也只好选择支持。好多次,女儿晚上打来电话说:“妈妈,爸爸不在,你也不要她了吗?同学们都说,我现在都成孤儿了……”听到女儿满含哭腔的话语,文琪也禁不住泪流满面,恨不得立马回到幼小的女儿身边;然而,她只能在草草安慰女儿几句后匆匆挂断电话。黑水村还有那么多的百姓、那么多的孩子还挣扎在贫困线以下;而自己的女儿至少衣食无忧啊。不顾女儿的哀求,不顾家人的埋怨,文琪永不停息地奔波在黑水村扶贫脱困的路上。

2017年12月,黑水村山上大雪覆盖,一贫困户家养的100只鸡眼看就见成效益,却在一夜之间被冻死一半多。听了这一情况,张文琪顾不得积雪路滑,顾不得村干部的劝阻,执意要上山去察看。一路上记不清摔了多少跤,当她跌跌撞撞走进这户人家后,女主人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到“张书记你这么关心我们,虽然鸡被冻死了,但是我们脱贫信心更强烈了!”

经过一年多艰苦奋战,全村硬化道路8.5公里,新修社道5公里,最闭塞的6组也通上了水泥路,就连最难的联山公路也修通了。老人们逢人便说:“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总算能顺顺当当地下山了,还是张书记好啊!”

经过张文琪及村支两委万般艰辛的努力,2017年底,黑水村整村退出贫困村。如今的黑水村一下成了自然山水融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今天,只要你走进黑水山上,定会看到沟壑间穿梭的汽车,山林中悠闲的羊群,村民房前屋后成群的鸡鸭,还有那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藤椒……黑水村从一个基础滞后、经济匮乏的深山村,一跃而成人和村美、家富业兴的“四好村”,成为全县乃至川东地区精准扶贫的典型村。

“就连山顶最穷的那胡家两兄弟也住上了新楼房,胡家老二还娶上了媳妇哩!”一位在采访现场看热闹的村民告诉我。

因为一年四季日晒雨淋,皮肤白皙的文琪早已成了“黑妞”;昔日时尚的城里女娃也成了亲朋好友口中的“土家”妹子。

文琪笑着说,她还是喜欢村民们叫她“黑妞”,因为与黑水村同姓啊。

如今,黑水村里但凡上了年岁的村民,都已将文琪当成了自己的闺女,亲切地叫“黑妞”;而在文琪心里,早已放下了初始的杂念,把自己真真切切当成了黑水村的一员……

采访是在黑水村崭新的村委会办公室进行的。采访结束后,张文琪执意要陪笔者到黑水村山里转转看看。时间是2019年8月初,正是川东大地的火烧天,山下骄阳似火,此时的我走在山间光滑平坦的水泥公路上,一阵阵清风却从树林里扑面而来,驱散了盛夏的酷暑。入耳的是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水声、鸟鸣声;摄入双目的则是漫山遍野紫褐色的滕椒花、金黄的油菜花、紫红的豌豆花、粉白的扁豆花……姹紫嫣红、争相斗艳。放眼远眺,还有那白色的羊群在绿色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儿,蝴蝶、蜻蜓在空中欢快地起舞翻飞……当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时,一阵汽车的鸣笛声又将我们拉回到现实……

我突然醒悟道:自然也好,人间也罢,只要路通了,气血就畅了,像这大山一样,一切都鲜活而生动了;黑水村也再不是从前的黑水村了,文琪也再不是昔日的文琪了。

作者简介

彭明凯,笔名巴山,文学学士,供职于四川省大竹县委宣传部。梁斌小说奖、孙犁散文奖获得者,《读者》和《百花园》杂志签约作家,巴山文学首届作家高研班学员。先后在国内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在海内外报刊发表作品二百多万字。出版诗集《爱河泛舟》、散文随笔集《五味人生》《拷问世界》《竹海梦天堂》《迈向成功的路》、小说集《滴水看海》《悠悠情思悠悠恨》《你是田光福的影子》《你的秘密田光福知道》9部文学专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彭明凯(四川省大竹县委宣传部)

来源: 四川省大竹县委宣传部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