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吴红 杨孟昀 ‖ 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茶叶振兴记

作者:吴 红(口述) 杨孟昀(整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29 15:21:06 浏览次数:479 【字体: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 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茶叶振兴记

吴红 杨孟昀

 我是吴红,今年47岁,中共党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担任曲山镇大水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已经10年,自己和乡亲们注册成立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振兴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发展8年了。精准扶贫路上,有心酸、失落,也有幸福、快乐,这些都是满满的回忆。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不容易啊!我曾无数次提醒自己:“我要坚强,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一定不辜负大家庄严的一票,带领乡亲们摘掉‘穷帽’,改变现状,共同实现致富奔康梦。”

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大水村党支部书记吴红(图片来自网络)

学习传承非遗纯手工制茶技艺

“5·12”地震中,我的家全部毁坏了,是一颗老茶树救了我。从那时起,我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老家大水村,有上百亩老茶树,茶叶品质好,北川苔子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震后,我先后在擂鼓、曲山等地拜师学习手工制茶技艺,还自费到福建等地学习,经千百次实践提升,总结出了羌茶手工制作技艺,于2012年被绵阳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认定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几年时间,我坚持每年组织大水、景家、岩羊等村群众开展羌茶手工制作培训活动,一个培训班15天,邀请市农业局专家现场指导、讲解,我也亲自示范授课,邀请制茶师手把手教群众制茶,先后培训群众167人,带动曲山镇49户群众自主采茶、制茶、销售北川羌山手工茶,每户每年直接增收1200元以上。

克服困难修通通村产业路

2017年2月,我再次当选为大水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那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好沉好重,有时真担心自己干不好,辜负了群众的厚望。可面对全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不敢放弃也无法放弃。

没有通村道路,想发展十分不易,群众积极性几乎为零。看着其他村热火朝天的修路,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为此,我先后十多次与新街村群众商议,把他们一个个接到现场商谈修路租地的费用,经过软磨硬泡,终于达成租地协议。我先后二十多次带着村社干部、群众、交通局技术负责人现场勘察线路,抓绳索,爬悬崖,走峭壁,大家都说从石蓑衣到黄土梁的道路恢复太难太难。我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没有一点儿退缩,先后到镇上、县上相关部门汇报,挨了不少批评,遭受了不理解和委屈,可我没有放弃。我的真心、诚心感动了各级领导,给我们村下达了40万元的产业项目。看着项目文件,我如释重负,眼泪刷刷地流,那是激动的眼泪,也是幸福的眼泪。因为我知道,只要道路打通,我们村发展产业就有希望。

项目下达了,可施工难度确实太大,不时有滑坡的危险,每天施工单位负责人都要打电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跑了多少趟,在大家的努力下,石蓑衣至黄土梁、曹山至大水唐家山的5公里产业道路终于修复了,方便群众回村恢复老茶园、种植雷竹。

带动群众大力发展茶产业

2016年12月,我与振兴茶叶合作社的社员商议,筹集资金75万元建设绵阳市非遗羌茶手工制作展示销售中心,占地540平方米。起初,社员们不同意,感觉风险太大,我就一户一户的交流。在绵阳市人才领导小组奖励的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20万元的基础上,采取核心社员贷款、合作社承担利息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规划、设计、报批、谈判、施工、装饰装修,那几个月时间里,我没有睡安稳一个觉,做梦都在找钱,做梦都在叮嘱工人们注意安全,既要操心施工质量,又要筹钱支付工程款,整整瘦了12斤,但看着建成的手工茶制作展示中心,我们合作社终于有了一个基地,感觉十分欣慰。

随后,在曲山镇政府支持下,我们向县扶贫局申报了恢复老茶园400亩、种植雷竹200亩的产业项目,获批扶贫产业补助资金40万元。带动群众恢复老茶园。一户一户地动员,讲清项目验收的标准。想想回村恢复茶园的日子,生活用水靠人力背,搭一个简易的棚子,至今我都历历在目。

大水村群众靠着自己的超常付出,恢复了茶园361亩,到户项目补助资金达18.1万元。2018年3月、4月采茶期间,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5要10元的价格收购鲜叶,大水村先后有27户的鲜叶被我们合作社收购,群众鲜叶销售收入达到11万元,最多一户高达1.2万元。看着群众增收,觉得自己的付出完全值得。

在今后的扶贫路上,我还将把我们的振兴茶叶合作社做大做强,学习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与专业公司合作拓展茶叶销路,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展销活动,提升羌山手工茶品牌。我还要带领村上的群众种植野生猕猴桃,修通环湖路村道和产业道路,任务更加艰巨,挑战一个接着一个,困难还很多很多。脱贫奔康路上,不能让一户群众掉队,我将不忘初心,付出超常努力,在各级党委政府、群众支持下埋头苦干,不负群众期盼,助推大水村群众实现致富奔康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吴  红(口述) 杨孟昀(整理)

供稿: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