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曹现龙 ‖ 情暖花开胆扎村 不负韶华展青春

作者:曹现龙(四川文理学院2018级学生,指导教师:刘长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15 16:45:22 浏览次数:619 【字体:

情暖花开胆扎村 不负韶华展青春

曹现龙

在四川省阿坝小金县达维镇胆扎村这样一片红色热土上,曾烙印下红军战士长征的步伐。著名的达维会师成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创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开端。而在今天,有这样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将自己的青春汇聚成甘露浇灌在这片沃土,将自己的温情播撒成阳光沐浴在人民群众的身上,将自己的知识培育成新苗植根在后生的心房。他以一己之力,凝万众齐心,为当地摆脱贫困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他就是小金县达维镇胆扎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文敏熙。

作为四川文理学院的一名教师,在国家人民需要时,文敏熙毅然决然踏上了这条攻坚克难的泥泞之路。他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原则,以党建促脱贫,每月开展固定党日,科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设农民夜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协同村里乡亲一起树立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的决心。

初来乍到,直面困境不负韶华

经过日夜奔波,终于来到小金县达维镇胆扎村的文敏熙,顾不得休息,直奔村上进行走访调查。当他下车后,却被眼前的这幅景象惊呆了。村子四周,包围着高耸入云的黄土山,巨大的石块给人窒息的压力感,周围堆砌的高墙也已经在时间的洗礼下显得破败不堪。道路两旁垒砌的砖石房显得格外冷清,摇曳的老屋不知道还能承受多少风雨的洗礼。抬头向前望,古朴的感觉扑面而来,眼前这条坑坑洼洼的道路上也不知埋下了几代人的脚印。有几户人家的墙壁已经坍塌,房顶被浓烟熏黑的印记显得格外刺眼。面对眼前的画面,文敏熙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继续走访的途中,有一位老乡用颤颤巍巍的手递给文敏熙一块看起来像是熟土豆的食物,让其果腹。文敏熙接过老乡手里的土豆,吃了一口之后,老乡连忙问道好不好吃。文敏熙答道:好吃极了!老乡满脸欣慰,说这叫“猪洋芋”,是大家日常充饥的食物。而为什么称作“猪洋芋”,是因为它是猪食锅里煮出来的洋芋,虽然是在煮猪食用的锅里煮,但是味道却很棒,包含了当地许多人的记忆。文敏熙看着这位老乡澄澈的眼神,还有周围前来迎接自己的村民脸上流露出的质朴笑容,以及孩子们举手投足间溢出的热情,不知不觉有一根弦拨动了他的泪腺,这让文敏熙更加坚定了迎难而上的决心。

深夜,走访了一天的文敏熙来到自己在胆扎村的“新家”——村委活动室。文敏熙后来回忆:第一晚住在活动室时,窗户是没有遮光的。当晚,在关闭门窗的情况下,仍有一百多只飞蛾转进房间内,和他一起在灯光下工作。这种情况陪着文敏熙的工作日程持续了两周,哪怕是不开灯,这些飞蛾也依旧如约而至。飞蛾拂明烛,看着这些飞蛾,文敏熙常常会被这些“同事”感动,从它们身上悟到的锲而不舍也被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除了飞蛾,每到傍晚,房顶上总会传出诡异的声响,往往在声响停止后文敏熙才会上床休息,直到后面才发现原来是猫在天花板磨爪子。有时文敏熙也会在半梦半醒时听见敲门声,常会认为是哪位老乡要找他帮忙,他便连忙起身去开门,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大货车发动的声音。尽管如此,每次听到类似敲门的声音,文敏熙都会赶快下床去核实。种种困难,并没有把文敏熙吓倒,在身心历经打磨后,他反而更加坚定选择,将自己扎根在此。



披星戴月,竭心尽力谋取福祉

达维镇胆扎村全村地域面积7.8平方公里,位于县城东南41公里,平均海拔为2700米。胆扎村辖2个村民小组,126户375人,其中贫困户23户65人。此地交通不便,信息渠道不畅通,孩子教育以及农业不发达等问题都是胆扎村发展的拦路虎。面对这些问题,文敏熙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首先,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商议后达成年度帮扶计划,2018年期间实施项目:村道路面损坏维修520㎡,村道沿线挡墙300m³,修建胆扎村河坝堡坎219m³,一组二台子道路硬化4300m³;2019年实施项目:组道硬化,入户路硬化2000㎡,组道堡坎892.5m³,太阳能路灯70盏。2020年实施项目:修建2座蓄水池。这些帮扶计划都逐一实施到位,极大地帮助胆扎村改善了村容村貌,激发了胆扎村的潜在能力。

2020年4月,文敏熙向自己所在院校四川文理学院争取3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在小金县向山种植合作社购买9万株大黄苗,免费发放给全村所选11户种植示范户,发展64亩中草药大黄种植。

文敏熙当前为王志虹、杨碧炯两家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文敏熙深知,没有产业支撑,贫困地区的发展就会受限,而脱贫解困就成为纸上谈兵。在这期间,他每年帮助两家人销售羊肚菌、松茸、虫草、蜂蜜、核桃、花椒和牦牛肉,并且每年均花一万余元自己购买。达维镇的扶贫支柱产业为玫瑰种植和野樱桃酒,文敏熙便利用学院优势,借助互联网打开产业链,利用宣传片以及其他传播媒介,帮助野樱桃酒厂对外推销野樱桃酒,并自己购买这些产品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

同时,为了村子里孩子们的成长,文敏熙每年都会对接四川文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让大学生感受教学生活的同时,也为村里的孩子开辟学习的新天地。文敏熙曾说过,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帮助更多山里的孩子插上逐梦的翅膀。他不仅带来了教育的萌芽,更为村民带来了普法知识以及各种促进农业发展的高科技。

另一方面,文敏熙配合学校购买装载机捐献给简槽村,并且对简槽村捐建山路护栏。在“硬件设置”准备好之后,文敏熙联合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的师生对简槽村文化风貌进行打造,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医疗卫生始终是村镇的短板,面对落后的医疗水平,文敏熙更是陪同校医院医生到达维镇进行免费义诊。

在村民的生活日常中,文敏熙也常常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个季度,文敏熙都遍访村内全部群众,了解大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关心村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据村民们回忆,因为村内独守老人较多,镇上取快递又收费,文敏熙便经常化作“快递小哥”去镇上为老人们取快递。不仅如此,文敏熙更是借助与省残联一起到德阳旌阳区进行脱贫攻坚检查的机会,帮助本村残疾贫困户,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文敏熙将一腔真情留在乡间,悉听村民俚语道家事,帮扶村民生产“大丰收”,全心全意为村民排忧解难。



真知灼见,凝心聚力阖家欢乐

文敏熙曾表示,当群众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冲上前,而群众没有困难时,我们更要洞察危机、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

2019年5月的某天深夜,达维镇的天边显得格外红艳,经过一番勘察,发现是达维镇打滚坡村所属山体疑似着火,文敏熙便连忙与镇上值班人员深夜爬山近3小时到达观火地点进行查看。这期间,他不忘向镇上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当确定火情时,文敏熙有序地组织民兵进行灭火,最终控制了火势。

2020年春节期间,文敏熙积极组织村内春节联欢活动,并争取新村慰问物资,发放给村民,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为村民谋福利。 在面对疫情时,文敏熙更是主动担任志愿者,日以继夜在村口进行防疫检查,目的就是不让一个外来人进入,将疫情拦截在门外,为村民的生命安全作保障。



贫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脱贫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文敏熙身体力行,将头扎根到村民中间,将心埋于扶贫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村民的日子能够一天天更好,是为了大山中孩子的未来能够像希望的群花一般绽放开来

2018年,胆扎村不负众望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文敏熙不遗余力的工作获得肯定的同时,依旧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继续带领村民在攻坚克难发展经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许许多多像文敏熙一样的扶贫干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正在为国家勾勒出一幅幅“遥襟甫畅青云志”“磅礴东方襄盛举”的华美蓝图!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曹现龙(四川文理学院2018级学生,指导教师:刘长宇)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