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罗薇 ‖ “五心”先生 ——记一位用心帮扶贫困地区的扶贫人孙付春

作者:罗 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19 15:40:21 浏览次数:527 【字体: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 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五心”先生

——记一位用心帮扶贫困地区的扶贫人孙付春

罗 薇

戴眼镜的孙付春是成都大学(简称成大)的教书先生。2018年7月,他参加成都市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驻村帮扶工作,便“安心”于基层扶贫,“虚心”问学于民,“细心”发掘农产品经济价值,“精心”谋划产业发展,“匠心”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实,这是两年来孙付春一直要求自己的“五心级”扶贫标准。我笑称他是“五心”先生。

 孙付春(右一)在村文化室与正在学习中的贫困农户亲近交谈

孙付春长得很像我的一位亲戚,亲戚是江苏人,他也是江苏人,所以倍感亲切。不过他本身仿佛就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和力,不需刻意努力,就能获得很好的人际关系,加之他具有高学历,却没有高知的学究与木讷,这种天赋,在人群中可谓不多。提到自己老家是江苏东台,祖籍在苏州,孙付春开玩笑说,自己可能是孙权的后代呢,我真诚地附和说,那是有可能的哦。

暗想,省委组织部对驻村干部的选派要求越来越高,而各地帮扶单位,也是不遗余力地支持。我昨天遇到的一位省广电局派驻甘孜州石渠县的帮扶干部,学历也是相当的高,且即将获得双博士学位。

孙付春的扶贫时间和他儿子的生日几近同步,就在儿子2018年7月21日出生前20天,7月1日,对,正是党的生日那天,他被派驻石家村。这是个特别的日子,对孙付春来说,具有个人情感与驻村帮扶相交织的双重意义。

因为孩子小,最是招人疼的时候,我便问,这两年,你一定很舍不得离开孩子们吧。“这倒没有”,我吃了一惊,听他接着说,我其实最舍不得、放不下的,是我带的那帮研究生们,怕是耽误他们学业了。

哦,这也敬业得未免太“狠”了点儿吧。而孙付春正是带着这种无私的狠劲儿,在简阳市驻村帮扶两年的时间里,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做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石家村在2017年底实现了全面脱贫,2018年孙付春是带着巩固和发展脱贫成效的任务去的。该村共551户17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290人,低保户6户8人,无劳动能力者67人。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听村书记说,村里剩下的就是支“389961”部队,即“三八”妇女、“九九”老人、“六一”儿童们。  

01

安心基层扶贫

离开了家,孙付春便安心于帮扶工作,把整个身心放进了石家村。

他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家串户,熟悉情况。他亲和友善的天性、与人着想的善良,并就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很快便和乡亲们打成一片。

经一个多月调查了解,他发现石家村绝大多数村民仍沿袭着传统的种养殖方式,多数农产品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销售,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巩固提升扶贫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

就在这一个月的调查了解中,他帮村民们解决了一件急难之事。

时值盛夏,由于村民信息来源少,销售渠道不畅,而大多数农产品都放不得、等不得,当务之急,是赶紧把产品卖出去,他便主动担当起农产品的“贩卖”工作。

他针对不同品种的产品,如鸡蛋、土鸡、番茄等,自掏腰包、上网分别订制了精致的包装盒,并带着乡亲们一起包装。他手把手地教他们,叮嘱大家做事要细致,要认真淘汰掉“歪瓜裂枣”,不仅要选择质量好、外相好的产品,而且盒子封口时,要做到边沿整齐,严丝合缝。而后孙付春将一盒盒产品装上自己的车,并亲自负责运送。

一盒盒整装待发的土鸡、土鸡蛋 

那段时间,他自己的私家车,已然成了小货车,不仅是后备箱、后排座,就连前排副驾驶座也都塞满了农产品。而今他的后排座,还常可见得到一盒盒的鸡蛋、番茄、红薯……

孙付春发动的客户多是自己微信里的老乡、朋友和同事们,里面有个江苏老乡群特别活跃,便被他列入重点推销名单。该群本名叫“苏小联”,为倡导大家积极参与扶贫帮困,他半开玩笑地将其更名为“石家村驻蓉办”,把老乡群直接变成了帮扶群,并得到老乡们的积极响应。“孙教授”人缘儿好,老乡群的成员们也非常支持他,知道他搞扶贫不容易。不过,石家村的农产品确实生态,精选后的产品个儿大、品相好,他们也非常愿意当这个“回头客”,既方便了自己,也是为扶贫做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大伏天里,孙付春一车车地跑运输,一家家地送货上门,这前前后后,他帮农户们“贩卖”了上万斤农产品。

那个夏天还未结束,他人就瘦了好几斤,昔日在教室和科研室培养出的白皙皮肤,也变成了小麦色。他乐呵呵地对妻子说,自己变得更健康帅气了哟。

每当他看到乡亲们钱拿到手中时,脸上绽开的喜悦,他自己也莫名地跟着开心。在帮扶过程中,他也很享受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快乐,因此他总是乐此不疲地援手扶助大家。他安心扎根在石家村,热心服务于石家村的村民,而做这一切劳神费力的事务,带给他的却是踏实的怡悦和为善后的心安。  

02

虚心问学于民

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本着“触类旁通”的精神,“举一反三”的能力,“闻一知十”的自信,他来到石家村。

然而他从现实中发现,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门很深的学问,和许多人眼中、自以为熟知的农村并不一样。农村、农业、农民,在这个素来搞研究的理工科教授面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

他对石家村产生了浓厚兴趣,积极寻求其未来发展,这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探索本能。他大量阅读脱贫攻坚知识,就相关问题虚心请教乡镇领导和村干部们,他走向田间地头、农户院舍,向村民学习种养殖知识,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脱贫情况和需求,同时也仔细询问当地民风民情。

他通过学习研究、走访详询,亲身感受老百姓的住房、饮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初步厘清了石家村的脱贫攻坚情况和存在的短板弱项。

他认识到脱贫攻坚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而眼前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小农经济的低效和缺乏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这不是一幅画,鸡脑袋可是真的,是从包装盒呼吸洞口伸出的真脑袋 (作者供图)

03

细心发掘农产品经济价值

孙付春是个细心人,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事物中发现其丰富价值。

在他“贩卖”农产品期间,他发现村民们供给他的鸡蛋颜色不一,有的白,有的绿,白的倒是我们常见的,而那种绿的却是少见。他上网查询了绿色鸡蛋的资料,了解发现,这竟是一种绿壳蛋鸡下的蛋,进而他从四川农业大学的朋友那儿得到证实。绿壳蛋鸡因产绿壳蛋而得名,是我国特有禽种,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特种资源保护项目”,是一种比乌鸡还珍贵的鸡种,其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产蛋量较高,年产蛋达160-180枚。原来有些村民养的居然是绿壳蛋鸡啊,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这鸡和它产的绿蛋的精贵,竟当做普通鸡和普通蛋在卖呢。

为推广绿壳蛋鸡标准化养殖和提高鸡蛋的附加值,孙付春为乡亲们做了一次生动的示范性实验。他正好邀请了成大附属医院的专家到石家村开展义诊活动,趁着这次机会,便通知村民们把家中余量鸡蛋拿到村委会来。在村干部组织下,村民们将一般鸡蛋与绿壳鸡蛋分盒包装,摆在桌上,展示给来义诊的20多位医生们选购。村民们眼见200多枚绿壳鸡蛋瞬间被一抢而光。

在以前,一枚鸡蛋卖八毛,包装之后一枚卖一块八,而挑选出的绿壳鸡蛋,一枚最高要卖到两块五毛左右。

在他的倡导下,村民们对绿壳蛋鸡的养殖倍加“关爱”,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也统一请了技术员指导。不仅如此,他们也开始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包装了。

孙付春心细、腿也勤。他常常去农户家中走访,特别是贫困户家庭,雷万丰便是其中之一。雷万丰是个老实肯干的人,在孙付春和村干部们的鼓励和扶持下,2019年先后养了100余只大耳羊。那年12月有20多只羊该出栏了,而他却苦于这么多羊没有销路。孙付春走访他家时,发现他愁眉锁眼,说话也心不在焉,一问才知道他正为羊的事犯愁。孙付春立即联系了自己单位,打算在成大食堂推出羊肉系列食品。这个建议得到学校扶贫办和后勤部的大力支持。

时值酷寒,成大校园食堂内羊肉飘香,洋溢着冬日的暖意。羊杂汤、粉蒸羊排、羊肉包子、羊肉串、炖羊肉、红烧羊肉等,丰富多样的羊肉菜系列,不仅大大满足了师生们的口舌之欲,也温暖了大家伙儿的身子。羊肉菜品系列一时间走俏成大校园食堂。

没想到一下子卖出了这么多羊,雷万丰一颗焦灼的心也和缓了下来。

为进一步帮助村民稳定增产增收,做大做强石家村乃至整个简阳市贫困地区的大耳羊产业,在孙付春推动下,成大与简阳市正积极谋划,准备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通过成大“四川省肉类加工重点实验室”开展羊肉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帮助简阳市推广打造羊肉系列品牌。

04

精心谋划推动产业发展

孙付春不是简单的“救火队长”,他可不仅仅是热心、细心,帮助石家村村民们解燃眉之急,他还常常在思考谋划,对石家村的发展有着严谨全面细致的打算,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逻辑缜密的规划。他和村干部们一道,联合帮扶单位,先后完成《石家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石家村竹产业发展规划》《石家村小学改造规划》《石家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石家村土地规划》等。同时,他还帮助新市街道完成了《绿地教育基地规划》和《新市街道立面改造规划》。

在积极探索《石家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中,孙付春动用自身资源,邀请数十家企业到村调研,谋划商议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并创建了“雄州农夫”品牌商标,为石家村原生态农业产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孙付春与成大团队一道,制定了《石家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在驻村队员严东(来自帮扶单位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的积极协调下,引进了四川德虹公司5亿元的投资意向。该项目规划用地5000余亩,用于打造石家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简阳乡村振兴的典范。目前四川德虹公司已投资1000多万元,村里土地流转700余亩,农民增收当年见效,真是未来可期啊。

通过周密考察,孙付春和村干部们计划将村里的竹林、废弃的荒坡变废为宝,着力推进雷公笋的竹林种植项目。他查阅大量资料,亲自草拟了《石家村竹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详细分析了石家村发展竹产业的可行性,提出了产业发展方案,以及产业前景——以雷公笋种植为抓手,逐步推进竹笋食品加工、竹工艺品和竹文化主题餐饮、休闲娱乐,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汇聚产业资源,并辐射带动周边村社,打造简阳乃至成都的竹产业高地。该规划还涉及到未来收益和风险综合分析,设计可谓精心细致、周到全面。  

05

匠心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实

孙付春和村干部们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创新推动,为贫困群众设计了短期可见效、长期可持续的脱贫增收产业,他们用匠心打造着石家村的现在和未来。

在推进雷公笋项目落实中,孙付春积极协调四川鲜能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了5亩试验田的竹苗,和村干部们组织村民栽种,实验成功后,公司将继续带动村民进行雷公笋种植业的发展。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未来的石家村,将展现出秀竹环绕农家的一幅迷人村貌。

他们积极推行“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为打响石家村农产品品牌,前后找了3个团队,与团队共同研究,细心斟酌每一个字,最终确定以“雄州农户”为品牌命名,他们精心设计每一笔、每一画,先后设计20多稿,并将商标图案在村民群里发起投票,力求找到最令村民满意的商标。村民们在评选商标中,个个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在产业发展中,孙付春和村干部们找技术、引品种、寻销路,让村民在发展生产中尝到幸福的滋味。扶贫工作,涉及乡亲们具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未来生活的发展,需要每一位村干部,包括驻村队员们,完成大量细致的基础性工作,付出巨大的艰辛努力。孙付春无论是在产业发展还是墙绘、义诊,以及村里学生教育上,都事无巨细,不无用心。

孙付春积极对接成都大学扶贫办、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在石家村开展三美示范村墙绘工程。图为艺术学院学生墙绘之一(作者供图)

06

两颗土豆的故事

和孙教授的谈话快结束时,我忽然想起开始一直想问的问题,因为孙教授有严谨的逻辑思维,我之前就不好中途打断。

我说,你离开家到简阳扶贫,而且是在距妻子预产期仅有十多天的时候,一定很不放心她吧。

他说,是这样的。这其中除了妻子即将生子的原因,我想,我曾有过基层锻炼的经历,并且刚到新的岗位(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才1年多,且初见成效,另外之前说过的,我还在带研究生,所以当时很是犹豫。没想到妻子却主动对我说,你还是服从学校安排吧,何况扶贫工作很有意义,能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改变他们贫困的命运。

心想,孙付春的妻子在自身面临如此艰难时刻,还主动将他推出去,让他去帮助更多的人,如此深明大义,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好妻子。

孙付春说,妻子鼓励他去扶贫,这也跟她的身世有关。

妻子出生在重庆一个偏远山村,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们整个村子那时都很都穷,村里几乎人人负债。她是村里唯一一个家长支持上学的孩子,她清楚地记得当年母亲如何送她读书的情景。从6岁那年起,每天天不亮,母亲就提着灯,与她一同走近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赶往学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母亲陪着她不知摔了多少回,而她书包里揣着的两颗土豆,就是她一顿午饭的全部。那时他们村,两颗土豆就是大多数人的一顿午饭,有时连土豆都吃不上。穷的时候是这样,现在村里人富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两颗土豆当午饭的习惯,很多人还是没有变。

后来妻子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她深知贫困生活的不易。

妻子说,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是纯良俭朴的,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要求很低很低,但他们也有权享受和我们一样丰富的资源和美好的生活,你有这么好的机会,就去帮助他们吧,引导他们勤劳致富,争取同等幸福生活的权利。现在国家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你还有单位支持和你的人脉资源,你应该去,发挥你的特长,一定会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妻子一直认为,一个人要有知善的良知和为善的行动,要做到知善和行善的表里统一,古人云:“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妻子说,你此去扶贫既是行善,也是我们一家人的福气。何况我有生大娃(当时7岁的女儿)的经验,还有爸妈的照顾,家里你不用担心,你就放心去吧。  

作者简介

 罗薇,汉族,贵州安顺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四川班学员。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扶贫》《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四川扶贫》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新闻通讯、论文等近百篇,并著有散文集《风随四季》。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  薇(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