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陈学华 ‖ 脱贫攻坚突击队日记五则(四)

作者:陈学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29 16:46:24 浏览次数:397 【字体:

征文启事:见《 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 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脱贫攻坚突击队日记五则(四)

陈学华

526日 星期二 阴转晴

昨天看到文件,说县上第二批产业扶持项目资金就要下发了。早会上,我和队友们商量决定,到申报了产业扶持项目的农户家里看看产业发展情况。

比较而言,在全镇,鹿角村交通状况相对较差,因此我们选择首先去鹿角村看看。在村主任老黄带领下,我和三名队友从大路右转,经一段十余米的水泥路爬上坡,就站在了建档立卡户杨大爷家干净的院坝里。七十好几的杨大爷从堂屋里跨出来,乐呵呵地和我们打招呼。我和队友分头查看了一下住房、饮水安全和电视信号等情况,就聚到门口新修的院坝里和杨大爷拉家常。谈到收入,杨大爷兴奋地说起自己养的鸭子长成了,今天才挑了20只到镇上去卖。“卖了1000多块呢!”杨大爷声音洪亮,话语里满满的成就感。村主任老黄也很欣慰,说起为杨大爷争取的产业扶持资金,就提议我们去看看鸭子。在杨大爷带领下,我们绕过一小片果园,来到房子右侧不远处的一片水塘,半亩见方的水域绿荷舒展。塘边竹林下一群鸭子三三两两偎在一起打盹,塘里田田的荷叶高低错落,偶尔可以看见或白或黑的鸭子在其间自由穿行觅食。

“喔来来来,喔来来来!”杨大爷一边长声幺幺地呼唤,一边用双手打着节拍。以为又有美食的鸭子们从荷叶间鱼贯游出来,往我们面前这一团没有荷叶遮挡的水面聚集。竹林下打盹的鸭子也突然起身散开,连跑带摔地溜下池塘往我们面前游。

“一、二、三……”国平小声地数着,“耶,怕还有四五十只哟!”

“不止哟,还有七十来只耶!”杨大爷骄傲地说,“你们看长得肥不肥嘛?我都是喂的粮食哟!”

“这么多鸭子,是买粮食喂还是自己种呢?”队友邓汉文问道。

“你看对面冲(两山相夹的沟壑间)里面,长得最好的那一大片包谷,都是我和老伴种的。”杨大爷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玉米地,“今年有点天干,前两天儿子才回来帮我(浇)灌胀了的。”

“杨老辈,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在拼命干活,看来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没有白费啊!”我说。

“干得就要干哟,不能老是等斗政府来救济噻!”杨大爷仍然乐呵呵地说,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你不是有儿有女吗?他们拿不拿钱孝敬您老啊?”队友邓烜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

“要拿,要拿。但是我们老两口身体还可以,一天耍起还更容易出毛病。自己种点菜养点鸭子,加上政府发的“老年保”,我们自己吃的用的就基本够了。儿女拿的钱就跟他们存起来,每个月还可以逮两只土鸭子给他们。”杨大爷朴实的话语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农家汉子的精气神,也看到了扶贫政策带给老乡们的安定感幸福感,很受感动。

我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得很,你们要保重身体好好享受晚年幸福哟。说起国家政策,杨大爷感慨万千,他高兴地说,活到这把岁数了,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现在种地不用交公粮交税款了,国家还给我们发放“粮食直补”“老年保”,政府帮助我们新修了房子,还拿钱支持我养鸭子,简直是睡着了都能笑醒啊。然后,杨大爷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笑声在苍翠的山野间回荡。

从杨大爷家出来,村主任老黄告诉我们,这个村子的地理环境不适合规模化种养殖,土地流转不出去,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尽管留守的以老人儿童居多,但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多或少都在发展产业,有的养家禽家畜、有的种植蔬菜水果,村上为每一户都申报配套了产业扶持项目,依据规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还专门有技术人员巡回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大家的精气神都很足,很少听到村民叫穷叫苦。

在接下来走访的几位老乡家,我们充分感受到,相比于输血,扶持小规模种养殖打造的“造血功能”虽然不能让老乡“挣大钱”,但对他们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改观效果仍然十分明显。事实证明,勤劳的双手奋斗的状态才是幸福生活最大的底气。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学华(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自贡市作家协会秘书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