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金陵绘事盛 风华一纸间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19 14:00:02 浏览次数: 【字体:
  【艺境观象】

  作者:陈姗(何香凝美术馆信息宣传中心副主任)

  金陵久负盛名。钟山龙盘虎踞,长江浩浩荡荡,风光旖旎之外,这里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代诗人、戏曲家孔尚任曾言:“天下有五大都会,为士大夫必游地,曰燕台,曰金陵,曰维扬,曰吴门,曰武林。”凡文人士大夫出游,皆以文艺相伴,游必有诗,游必有画,于是便有了“忆金陵诗”与“绘金陵画”。

  近日,由南京博物院、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从董其昌到傅抱石——金陵绘画四百年特展”,选取明清至近现代活跃在金陵画坛的艺术名家精品创作百余件,以五大板块为观众呈现出不同时期的“绘金陵画”,以及从“金陵画派”到“新金陵画派”绵延数百年的画史图卷。

  追溯明清时期的金陵画坛,可谓人才辈出,如在金陵为官的董其昌,在画坛活跃的“金陵八家”诸人,以及隐居于牛首山的髡残等。明末清初,众多文人墨客、名流俊彦云集金陵,往来交游,雅集结社,图绘金陵胜景雅事逐盛,由此形成了人数众多的艺术群体,即“金陵画派”。

  五代时期画家荆浩曾在《笔法记》中提出绘画创作要以“气、韵、思、景、笔、墨”为“六要”,而明清时期的诸多“绘金陵”佳作均具备了这些特质。在此基础上,不同画家又因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笔墨风格与艺术面貌。

金陵绘事盛 风华一纸间

山水图(中国画)董其昌

  董其昌的《山水图》长卷创作于万历二十七年,是他45岁时的精品力作,已历经400余年的尘世沧桑,其间递藏有序,名家题跋目不暇接。长卷以渴笔干墨绘冈陵逶迤、江流映带,虽是以毛笔绘就,却呈现出类似铅笔绘画的视觉感受,令不少观者产生错觉。由此可见董其昌笔力扛鼎,作画时中锋行笔,力贯笔端,使线条呈现出硬朗的质感。纵观《山水图》全卷,笔致清秀中和,用墨明洁隽朗,笔墨之美,超然出尘。

  高岑是“金陵八家”之一,其作品《金山寺图》通过一江两岸的经典构图,以远眺的视角描绘出金山寺及其周边的地理风貌,笔法娴熟老辣、刚柔相济。细观作品,远山绵延、烟云环绕,中景对于金山寺的表现堪称“小中见大”的经典范式,大面积的江面留白中点缀往来舟楫,使得作品兼具细腻的格调与磅礴的气势。

  画僧髡残的《松岩楼阁图》以湿笔挥写,笔墨流畅洗练,山峦浑厚而意境奇崛。髡残擅长以焦墨勾点林木、楼阁,再加点染,使画面墨气淋漓、气韵生动。《松岩楼阁图》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如果不看原作只看画册,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件大尺幅作品,由于笔墨所蕴含的饱满气势,全画极具视觉张力,使得这件小幅精品呈现出巨幅山水的大格局。

金陵绘事盛 风华一纸间

金陵八景图·钟阜祥云(中国画)郭存仁

  此外,我们能在龚贤的《千岩万壑图》《夏山过雨图》里感受沉寂萧疏、清和静谧的厚重美感;能在郭存仁的《金陵八景图》中一窥“钟阜祥云”“石城瑞雪”“凤台秋月”等金陵名胜的别样韵味;还能畅游于邹喆的《山川小景图》中,品味金陵近郊景致的清朗澄净……明清时期的金陵画坛,依托江南的繁荣与富庶而朝气蓬勃。“金陵画派”中人虽师承不同,却有着相近的艺术追求,更呈现出不墨守成规、富有创新意识的创作风气。众多佳作共同构建起以笔墨为语言的“金陵地图志”,不仅兼具历史、人文与美学价值,更为后世的创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艺术滋养。

  如果说明末清初的“金陵画派”代表了当时文人画的创新风气与积极力量,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新金陵画派”的兴盛则生动诠释了傅抱石所言“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的时代内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美术创作繁荣发展,百花齐放。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组织画家进行了两万三千里“长征式”的写生采风活动,由时任院长傅抱石亲自带队,与老一辈绘画大家亚明、魏紫熙、宋文治、钱松喦等一行十数人,开启了跨越豫、陕、川、鄂、湘、粤六省的创作征程,以艺术之笔绘就神州大好河山。次年5月,一场以“山河新貌”为主题的江苏国画家写生作品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一经推出便引起全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此次亮相也昭示着“新金陵画派”的崛起。

  “新金陵画派”追求自觉的创新意识与高尚的人文精神。老一辈美术家们通过孜孜不倦的探索,攻克了“传统山水画如何为时代传神写貌”的难题,创作出兼具民族精神与时代特色的美术佳作。可以说,历史的变革成就了“新金陵画派”,而“新金陵画派”也反映出时代的新风尚。

  试看傅抱石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图》,该作以远观的视角,描绘了长江之上橘子洲头万山红遍的壮美景色,极具写生意味,充满时代气息。红帆与红叶相互映衬,皆为点睛之笔,传达出昂扬的精神风貌。全画带有典型的“抱石皴”技法特征,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金陵绘事盛 风华一纸间

金陵雄姿图(中国画)钱松喦

  《金陵雄姿图》是钱松喦创作的带有鲜明时代痕迹的经典作品,描绘了远眺南京长江大桥的景象。当时的江北地区,重工业蓬勃发展,林立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如织的航船,都是新中国国力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同时,画家创造性地在画面近景中大面积使用石青、石绿,为眼前景致赋予了勃勃生机。

金陵绘事盛 风华一纸间

劲松挺翠 梅园长春(中国画)宋文治

  此外,魏紫熙的《江都水利工程图》以小尺幅容纳气势恢宏的水利设施,苍劲饱满的笔墨呈现出万千气象;宋文治的《劲松挺翠 梅园长春》表现了周恩来总理曾经的办公和居住地——南京梅园新村,画面以青松、红梅构成图景,远景中的满园梅花竞相开放,建筑掩映其中,构图别致,极具意境与美感。

  从“金陵画派”到“新金陵画派”,其艺术面貌皆是由不同时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中国画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但始终不变的是蕴藏其中的民族文化基因。时至今日,新时代的美术创作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亦为当代“新金陵画派”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观画思古今,回望,是绵延不绝、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是令人满怀信心的未来。

金陵绘事盛 风华一纸间

茅舍树木图(中国画)龚贤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3日 09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