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文化评析】用音乐教育涵养创新活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04 14:00:02 浏览次数:325 【字体:
  【文化评析】

  作者:刘力扬(中国音乐学院钢琴艺术指导)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擘画,围绕培育创新能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近年来我们立足长远,在教育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创新素质的规划政策,正在取得一系列积极回馈。从长久滋养的角度考虑,一种人文涵养方式应该受到更多关注,这就是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教育对创新素质的培养激发。

  什么是古典音乐?专业的“古典音乐”释义是指从中世纪至今在欧洲传统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这个解释是狭义的,中国也有大量丰富的古典音乐,包括中国戏曲、中国民乐、中国民歌等。以今天人类共通的视野来看,古典音乐应该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人民所长久喜爱的音乐。艺术手法讲究洗练,追求理想地表达情感,有别于流行音乐。正因为体现着更高的理想、视角和愿景,古典音乐教育一直与创新能力培育关系密切。

  一方面,学习古典音乐能够助力开发智力。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聆听古典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促进大脑掌管记忆和学习部位的基因活性。听古典音乐提高了“有音乐体验”的参与者大脑内涉及多巴胺分泌和运输、突触神经传输、学习和记忆的基因活动。此外还有更多研究表明,经常听古典音乐的儿童,在智力反应速度与人际交往上都明显优于不经常听古典音乐的儿童。

  另一方面,学习古典音乐可以增强人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创见性的高级精神活动,而灵感常被看作创新中的关键时刻。在学习和欣赏古典音乐的审美活动中,音响激起人的情感体验,进而使人展开想象联想,常常带来这样的“灵感”。

  从这里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很多科学家都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甚至有人同时具有音乐家身份。在古希腊时期,众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音乐家,如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和谐论”,以理论的方式向人们解释音乐现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音乐理论。

  在近代,不少科学家和学者不仅在其学科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爱因斯坦能够取得相对论的成果部分也得益于他学习小提琴;居里夫人是一位小提琴手;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鲁道夫·马库斯5岁就学习钢琴;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在年轻时钢琴就弹得很好;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提琴水平很高;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钢琴水平也非常高;袁隆平会拉小提琴;华罗庚、钱伟长、梁思成、陶哲轩等都会演奏乐器,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可以说,只有培育大量的创新人才,才能有机会产生上述顶尖级的科学家,而古典音乐教育等人文涵养方式,是大量创新人才孕育产生的土壤。除了专业院校之外,我们还应当在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环节中,积极融入古典音乐元素。在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中,有意识地增加古典音乐元素,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涵养创新人才源泉,激发人才创造能力,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久久为功的作用。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30日 02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