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文学评论】诗行千壑话春秋 漫卷西窗入画风——读张中信旧体诗集《邀月集》之拾月杂谈

作者:刘凤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4-22 15:13:15 浏览次数:126 【字体:

诗行千壑话春秋 漫卷西窗入画风

——读张中信旧体诗集《邀月集》之拾月杂谈

刘凤铃

驾浪白云外,山川作壮游。

大荒三夏尽,沧海一舟浮。

邀月对渔笛,携壶醉海楼。

此身何可寄?孤棹泛清流。

——选自张中信《邀月集》之《诺水棹歌》

你身披清浅的月色,从巴山诺水的渔笛声中走来。你邀月的影子与你诗歌的平仄如影随形。光雾渐开见月明,行吟山川逐清流。月亮在《邀月集》的诗行里泛着参差的清辉。

《邀月集》 张中信 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月有千般色,大美栖“月宫”

月亮,因其空灵高洁、豪情豁达、自然通透,自古就是人们心中美好的象征。邀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邀月集》的成书,是一场邀月玉成的大作。张中信的邀月之举,是爱月赏月的情不自禁。他胸中升起的淡泊,是解开“峰源月”美学的密码。据统计,张中信《邀月集》中,“月”字出现45次,“邀月”一词出现8次。

邀月不易,披荆斩棘。《邀月集》全书从书面设计到内容选取及排版,皆别具匠心,浑然一体。书面为浩瀚的蓝色夜空,空中一轮圆月,月中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剪影。在诗仙“举杯邀明月”的诗意感召下,书名定为“邀月集”,188首精选的旧体诗分别列入《诺水赞》《巴中诗》《还乡记》《成都书》《四海风》《浪子吟》六卷,包括古风、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每首诗歌就如张中信精心培育的孩子,从此有了大美温馨的栖居地——“月宫”。

月有千般色,古今互连麦。青莲月、摩诘月、东坡月、稼轩月等异色同心的美月传唱至今,各有千秋。而张中信的“峰源月”(张中信字峰源),则与古月一脉相通,为古今明月添了一层映象,增了一抹靓丽。

月色倾泻在“月宫”之上,让《邀月集》格外富有神韵与禅意。“风暖邀鸥戏,松清抱月眠”“对酒一溪月,狂歌两岸人”“空山明月两相望,玉盘清辉自浑融”“弦月半钩照旧梦,霜风几度剪新梅”等佳句,有王维的宁静致远,有太白的浪漫不羁,有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苏轼的豪放豁达……

月非高处不胜寒,此刻人间露笑颜。读到《邀月集》中《空山月》之“人生如月有盈亏,日月轮回亦有终。岁月悠悠逐流逝,明月灿灿笑清风”时,月亮的“笑”很温暖,我也笑了。

峰源月有情,行于巴蜀,逸于九州,浮游天地,逍遥江湖,成了明月的使者。张中信在武陵、岳阳楼、敬亭山等名胜古迹为峰源月寻亲访友,着色抒怀,写下“桃源寻旧迹,谁是打渔人”“苍莽洞庭水,也吟忧乐诗”“独对苍茫曷怆怆,长歌一曲哭青莲”等佳句。

读《邀月集》,我震撼于张中信的博览群书,折服于他的融会贯通,沉醉于他的大美邀月之旅。

邀月入万象,“二境”焕新声

诗行千壑话春秋,漫卷西窗入画风。

诗的一面是明镜,装着太阳的明亮。镜里,有张中信坚定的身影。他专情文学,选择了苦行僧般的朝圣之路,远离宦海,跋涉在邀月的征途中。多年来,他钟情新诗、散文诗、散文、小说、旧体诗创作,颇有建树。

张中信的《邀月集》体裁为旧体诗,记录了他从故乡大巴山出发,走遍大江南北的所感所思。张中信旧体诗的创作过程,成功实现了从“有我之境”至“无我之境”。我认为,达到了真正的“无我之境”的和谐统一。

张中信具有李白式的浪漫情怀,并受杜甫、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李商隐、苏轼等唐宋诗人,郭化若、唐圭璋、吴丈蜀等现代诗人的影响,他的旧体诗呈现出了兼收并蓄、别具情韵的独特风格。张中信于1987年开始写旧体诗,至20世纪末十余年间,一直在“有我之境”的孤独中探索,其中也出了不少佳作。比如其时之作《中峰洞》:“造化辟仙苑,奇雄夺鬼工。佛光开万象,惊世复谁同”,已具神韵,颇为成熟。

21世纪初,张中信追随贺敬之“新古体诗”的脚步,创作了数百首“新古体诗”。新古体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修饰,但是诗意盎然、格调高雅。他在“有我之境”至“无我之境”的过渡中创作的“新古体诗”,引起诗词界部分诗人的争议。这自然是好事,说明他的新古体诗已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一旦经受住创作修罗场的考验,势必更强更大。

2020年以来,张中信在李心观、李继鳌、杜均等诗词青年才俊的鼓励下,颠覆自己历时三十年的“新古体诗”创作路数,开始“勒马回缰习格律”。至此,张中信的旧体诗在顿悟中不断凤凰涅槃,脱胎换骨。2022年,先有格律相对严谨的旧体诗集《峰源诗三百》问世,随后不惜“一诗千改”,厚积薄发。2024年,他又推出了旧体诗精选《邀月集》,获得诗词界诸多好评。经提炼打磨后的诗作,更加简洁圆润,清风俊朗。两书皆收录了《空山月》,由先前的36句缩简为22句,仍可在诗情画意里表达出幽远出尘、清新空灵的意境。

明月青天本高洁,空山悠悠喜相逢。

人生浮沉故旧疏,世事无常古今同。

空山明月两相望,玉盘清辉自浑融。

把酒向天歌声彻,我来邀月醉颜红。

——选自《邀月集》之《空山月》

看月本是月,看月不是月,看月还是月。经过这次修炼,张中信完成了“二境”的完美过渡与交融,焕发“新声”,实现了真我的涅槃,峰源月沧桑而旷远,悲悯而豁达。

秋风云客渡,明月慰真情

秋风云客渡,曦月慰真情。为得明月心,我愿作彩云。张中信对明月的情有独钟,年复日久的彩云追月,已得明月心。

情润万物,万物有情。生命中出现的每一轮月,都值得珍惜。情真意切,是诗书之灼,创作之源。《邀月集》的六卷,分别展现出不一样的情怀,却又互相关联,彼此渗透。《诺水赞》的山水情、《巴中诗》的故园情、《还乡记》的血脉情、《成都书》的天府情、《四海风》的山河情、《浪子吟》的不了情。我认为《浪子吟》这组诗,更能展现作者当下的心境,以及他浮游万里的家国情怀。李白、苏轼、岳飞等的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浪子情结,它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一种情绪的宣泄。

举杯邀明月,幻作彩云归。峰源月光在笔尖折射出一茬茬诗行,演绎着一场场彩云追月的绚丽诗事。

《邀月集》蕴满清辉,字字关情。第三卷《还乡记》中的《父母书》共两首,一首给母亲,一首给父亲,从怀母诗之上半阕“音容宛在梦相随,千里相思何日归?辗转每怀嘘暖语,飘零犹忆寄寒衣”,怀父诗之上半阕“家山往返不因暇,纸马飞过似雪花。浮土一抔清露冷,孤村几度暮云斜”中,寒衣、纸马,皆是儿女的牵挂,如今只能“潸然独坐泪纷飞”,只能“松涛阵阵泪无遮”。儿女成了一朵漂泊的云,永远追随珍藏在心底的“月亮”。

爱,是一轮明月。

父母,是儿女的月亮。故乡,是游子的月亮。故乡的月有声有色,有情有义。《诺水夜归》前四句“江山岚烟起,喧喧争渡忙。钟鸣惊远客,渔唱送斜阳”,《诺水行记》中“渚清沙白浪依依,水光山色潋滟时。一叶扁舟随日下,桃花溪畔我归迟”,故乡是月,月在故乡。

明月在《邀月集》中已反客为主,从被邀之境,进入了相互邀请之境。

《邀月集》中无“月”字的诗,占了大半,却依然月满无余。如《江村晚照》,“迤逦断桥西,呢喃归燕迟。斜阳犹未下,渔火已参差。”全诗虽无“月”字,可月亮仍然挂在心中,闪烁着温情。

酬君大道简,浩渺过千山

“邀月之行”始于足下,足下如何有“大道”?

张中信坚信:“旧体诗的生命力是一万年也打不倒的”。因为他的根基、血脉、力量都来自人民。张中信借旧体诗之壳,描摹山水风物,传承历史文化,记载时代变迁,讴歌新时代新气象,“邀月”之行,诗意盎然。《川西田园杂兴》中的“果熟三千枝,垄黄五百亩。秋高田舍忙,谁荡一溪柳”,《新都清流行》中的“楼高时见青骢色,路直也闻汽笛声。稻麦连年创高产,妪翁到处话丰盈”等,将李白的浪漫风、陶潜的田园风、白居易的自然风融入新时代的号角。读起琅琅上口,一缕缕果香稻谷扑鼻而来。

张中信在关注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境。

每寄冰心月下行,松姿竹韵总关情。

归篱无径暗香远,弄棹有声晚气清。

风雨落花伤往事,云烟过眼淡功名。

抚琴独对西窗烛,也听穿林打叶声。

——选自《邀月集》之《辛丑秋怀》

这首诗中,陶令的隐士情怀、坡翁的豁达跃然纸上,伤春悲秋之情也被一泻月色冲淡,在大道至简中缓缓地化作了云烟。作者淡泊名利的心境,回归自然的追求,在书中俯首可拾,随处可见。特别在《浪子吟》里,第一首诗:“宦海本无缘,艰难与世旋。幸蒙权贵弃,快意作野闲”,表达了出世的真谛与文人的一种佳境。心上明月在,自有佳境来。月,已经是一种美好的象征。书里每一首诗,仿佛都是一轮高挂的明月。

受新诗影响,我曾与旧体诗若即若离,因张中信老师的鼓励,我才又有勇气在旧体诗的创作路上走下去。读《邀月集》,也是在修炼自己,从写作技巧到诗意达意,从遣词造句到移步换形,我一边读一边拓展自己的“三境”(见王国维《人间词话》)。

我感动于他的初心、恒心、真心。我欣然拾起《邀月集》自然明媚的霁月,遒劲悲悯的苍月,缥缈清远的淡月……

拾一缕张中信先生《邀月集》之月色,得诗一首,权作彩云追月吧。

峰源邀月

巍巍蜀门复秦关,诺水巴山蜀墨牵。

光雾渐开千影过,月行万壑峰源边。

唐宋遗风新篇起,古今连麦旧体牵。

恐负韶华羁万象,勒马回缰脉络连。

邀月酬君大道简,烟波浩渺过千山。

2025年4月17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凤铃(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成都市金牛区作家协会会员。获第五届四川散文奖,有诗歌《丁医生的背影》等十多篇作品分别获省、市、区级奖励,有作品在《军营文化天地》《散文家》《四川散文》《四川诗歌》《山西日报》《国防时报》、方志四川等刊物及新媒体平台发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