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家》背后的家

作者:默 扉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9日 09版) 发布时间:2019-11-09 15:37:53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默 扉《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9日 09版)

巴金的一生,都在以自己的文学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然而在他的人生之中,却有一大憾事,他每每谈起都遗憾落泪,那就是在他有生之年,未能有效地帮助他的两个哥哥。他曾提起两位哥哥都是因为钱而死,然而当他有钱了,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帮助两位挚爱的哥哥。

这两位哥哥,以及巴金本人,其实就是《家》中觉新、觉民、觉慧的原型——大哥李尧枚,三哥李尧林,还有他自己。巴金姓李,名尧棠,字芾甘,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在当时也是一个世族大家,到了巴金这一辈,已经历经了五代人,巴金出生于家族最兴旺鼎盛之时,他曾在《我的幼年》中提过:“家庭里,有将近二十个是我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

然而巴金在这样一个封建守旧的大家庭中,就像一个“异类”,如同《家》中觉慧的真实写照。他想要学习新文化新思想,想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他的“格格不入”终让他的抱负得以实现,然而这个过程离不开两个哥哥的支撑和支持。可是,难道觉新和觉民就不想寻求新的突破吗?其实并不是,只是在那样的一种境况之下,他们只能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觉慧敢于同这个时代抗争,而巴金之所以能够成为巴金,又何尝不是因为有了两个哥哥的负重前行?

《巴金的两个哥哥》其实先后出版过几个版本,收录了关于巴金本人、巴金家人,以及一些至交好友的各类纪念文章。随着近十年来又逐渐发现的四十年代的怀念杂文和其他史料,再加上黄裳先生等又写出了新的回忆文章,四川文艺出版社将之集大成,增补校订,定名为《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这一版,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全面的一个版本。

“棠棣之华”出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里“常”意通“棠”,“棣”读音“弟”,“韡”读音“伟”,形容茂盛,用以赞美骨肉兄弟情。

《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从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和三哥李尧林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解读,从一个家庭之中、相似背景之下的三种不同命运和人生,来重新认识巴金。巴金曾说,大哥是爱他最深的人。他是《家》中觉新的原型,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像觉新一样活下来。想到大哥的死,巴金与侄子李致在谈话中曾两次失声痛哭。

大哥李尧枚是最先将新文化引入大家庭的人,他经常买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阅读并带领弟弟们讨论,是弟弟们对于新文化的启蒙者。李尧枚一直是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他又名列第一,他希望能够去上海或者北京有名的大学里读书深造,将来还要去德国留学……然而这一切只是他的美好幻想,他在幻想这些的时候,忘了自己还有一个摆脱不了又不能丢下不管的身份——“承重孙”。他要支撑一大家子的生活,他要负担两个弟弟出国留学的费用,他要放弃学业娶妻生子……他要做的太多太多,却没有什么是为自己而做。

李尧枚的担子太重,一个家族都被他抗于肩上,可他偏偏又是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者,巴金曾在《做大哥的人》中这样说道:“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依旧顺应旧的环境生活下去。”大哥一会儿是旧家庭暮气十足的少爷,跟弟弟谈话时又是一个新青年。为了维持生计、振兴家业,李尧枚卖了田去做投机生意却在一场大病之后,发现钱已经损失了一大半,那时的李尧枚因为各种矛盾的环境和心理,患上了精神疾病,他在发病之时将所有票据撕碎倒掉,于是,这个家彻底走向破产。觉新没有死,可是李尧枚却终是走上了不归路。

他曾在信中这样对巴金说:“弟弟,你对现代社会失之过冷,我对于现代社会失之过热,所以我们俩都不是合于现代社会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虚伪的心情,无价的黄金,这两项都是我俩所不要的,不喜的。我俩的外表各是各的,但是志向却是同的。但是,我俩究竟如何呢?其实呢,我两个没娘没老子的孩子,各秉着他父母给他的一点良心,向前乱碰罢了。”

巴金的三哥李尧林当初在大哥的支持下,和巴金一起外出求学,他是一个教育家、翻译家,他在天津南开中学的开放教学,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正因如此,他的学生们每每提及这位老师都心怀感念,他们之中有中科院院士申泮文、叶笃正,作家黄裳,剧作家黄宗江等等。李尧林有才华,有理想,却不得不在大哥去世以后,舍弃这一切,代替大哥接下这个十几口人大家庭的养家重担,最后积劳成疾患上了肋膜炎,不幸英年早逝。

巴金曾说:“我们三兄弟跟觉新、觉民、觉慧一样,有三个不同的性格,因此也有三种不同的结局。”那个在他笔下的旧社会封建制度的大家庭,犹如一片孤寂的沙漠,可是三个兄弟之间的棠棣之华,确是如同沙漠之中的绿洲。读到大哥给巴金的那些信的时候,不禁被他们的真情所震撼。没有能够有效地帮助到两位哥哥,一直是巴金的遗憾,不过两位哥哥的人品、才华和学识,可以通过《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被更多人看到,也会让他深感安慰吧。

    (作者:默扉)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